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从航母引进看医药营销

发布日期:2011-11-30  |  浏览次数:56064

笔者近日与几位医药界的资深人士聊天,正巧看到电视屏幕上中国首艘航母平台瓦良格首航成功回来。不知是谁首先把此次中国启用航母与当今医药企业进行比较,引起大家激烈讨论,并得出结论:无论是军事组织还是经济实体,在借鉴外来事物,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是何等相似。

首先,从大局上来看:当今世界多极化,在争取更多话语权上,各大国都加强控制全局的力量。有报道称,在世界上GDP前十的大国中只有中国还没有航母,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也只有中国没有航母。而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更需要海上力量的增强,配备航母是形势所需。

再反观医药界也似国际社会一样,过去那种所有药厂加起来不抵国外一家药企的局面也急需改观,单从我国医药的发展看也确实有必要出现几个医药巨人,否则何谈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十二五医药规划已很明确要形成几个强大的药业托拉斯,有实力的企业正借新医改为契机纷纷联合兼并打造自己的王牌,力争在这轮竞争中做大做强,成为医药的航母。

其次,从组成结构上来看:航母一般是一支航母战斗群中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一架航母总会伴随着驱逐舰、护卫舰以及补给船只。航母上的军用飞机根据功用分为预警机、作战飞机、电子战飞机等。依靠航母,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大型医药集团也同样由核心企业和多家外围企业组成,集团下属企业在统一的企业理念和规划中既步调统一又能机动灵活地各自经营,产品划分上既有独家拳头产品也有从属性一般的产品,要么联合成某一领域的强势,要么构成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形成相互支撑的竞争格局。

再次,从活动方式特点上来看:航母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由其他船只陪同,合称为航母编队,又称航母战斗群。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母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其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大型医药企业的运作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依靠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产销一体化营销扩大市场占用率,增加利润,更有甚者凭借自有商业体系在远离企业家门口的其它市场纵横驰骋。同时企业内部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多种方式:企业定位、产品区隔、卖点提炼、体格体系、广告宣传、渠道策略、终端渗透等等。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营销从来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不但是销售部门的事,也是整个医药企业的事。如原料购进、生产管理、质量品牌、新药研发、专利保护、招标竞标、国家政策、政府公关等等,它已经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企业行为了。

最后,从引进的方式上来看:中国从有意发展航母到现在,应该说走了一条适合国情、军情的务实道路。依目前的实力来看,中国自行建造航母不成问题,但却面临人员、经验、训练缺乏,生产周期长的实际情况。而采用改造旧航母的方式无论费用和周期都会大大减少,而且能在改造和适应性训练中找出问题,从而为今后建造真正适合中国的航母积累经验。事实证明中国能如此快地进行航母试航,正是得力于这一策略。

医药营销何尝不是如此。过去有许多医药企业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病急乱投医,加上行政干预,盲目组成所谓的集团,表面上搞得不亦乐乎,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甚至今不如昔。造成这一局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把现有的资源综合统筹进去,一艘艘看似强大的医药航母就这样搁浅了。而现在的医药企业扩张就聪明多了,都会采取适合自身的强强联合,取得1+1>2的效果。另外,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时,低调行事也非常重要。你看我国政府从来不宣称已拥有航母而是海上舰载平台,即使将来有航母也是用在自身防卫上。实际上虽然是由旧航母改造,但改造升级后的实际战斗力仍排在当今航母第二位。同样在药界,有不少开始大张旗鼓自称国内第几世界第几的企业,往往日渐式微,甚至分崩离析。而那些默默的实干者,已集腋成裘,几年间发展成为联合舰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由游弋在医药竞争蓝海中左右行业风云的,一定是那些医药界的航母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