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招标制下,制药企业如何生存(1)

发布日期:2011-11-28  |  浏览次数:57010

“如果招标没招好,大家都要回家种田”。 “起点没做好,就不行了,首先就要把招标做好”。 “以前只要把医生搞定就行了,现在又增加了招标,这既是入门关又是生死关” 自新的药品招投标制度逐渐推行开以来,无论是大药企还是小药企,无论是做新药的还是做普药的,几乎都对招投标叫苦不迭,充满了迷惘。

大家都在想:如何才能把招投标做好?  

 招投标乱局:事关生死存亡   招投标制度自全国推行以来,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总的来说,可谓乱字当头。

一乱:招投标制度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和模式,各省市基本上是百花齐放,各施其政,药企们无所适从。 从传统的药品招标采购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集中采购,近年来,药品招标采购模式层出不穷,自2005年至今,诞生了以“网上集中采购”为主要特征的海南模式;以“挂网限价”为主要特征的四川模式;以“不设标底,挂网竞价”为主要特征的广东“阳光采购”模式;以“三统一”(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为主要特点的宁夏模式;以“动态标底价”为主要特色的河南模式;以及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特色的上海闵行模式;以“量价挂钩”和“双信封”制为主要特点的安徽模式……各省市是各有各的一套。 药企们在参与招投标的时候,弄得连成立统一的招标部门的兴致都缺乏,许多制药企业干脆直接将所有的招投标事务及其相关的政府公关等事宜,全部交给当地的办事处负责。

二乱:拼价格成了其中的典型特征,众多药企不得不面临因为招投标价格导向问题所引发的诸多挑战。 其一,全国各省市的招标与开标时间不一样,基本都是就高不就低,所以今年的招投标不得不考虑明年的价格问题,甲地的招投标不得不考虑乙地的价格问题,总之,必须坚持全国价格一盘棋的考虑,稍有不慎,某些品规就会因为成本及渠道商价格操作问题,而操作不下去。 其二,价格越招越低。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某地的价格降了50%,某地的价格降了30%,某地的价格降了20%……这样的消息此起彼伏,既反映出招投标对药品价格的“杀手”作用,又反映出药企们必须提高产品组合赢利的能力,甚至不得不考虑停产、换文号、偷工减料等“下有对策”的取巧行为。毕竟成本有底,价格能穿,新医改中无节制“剥削”药企的盈利能力和妄图改变医药资本逐利性的行为,注定会遭遇博奕与挑战。

三乱:配送资格制下的费用不规范问题,让药企面临利润空间的多重挤压。 在一些省市,一旦点击确认某家配送公司,配送公司就可能坐地起价,原本5%的配送费就可能变成8%,8%就可能变成10%,这种现象在实行“一省两地”配送的江西、国药主导的河南、海王主导的山东等开展“有限配送”的市场表现突出;更黑心的可能是那些开展医院托管业务的商业公司,30个点的配送费,它们都能喊出口。假如双方在配送费上达不成一致,就相当于放弃了其托管下的医院市场。 显然,以上现象是与国家新医改缩短流通环节,控制流通费用,降低药品价格的期许背道而驰的。李政权认为在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完善,监管难到位的情况下,流通配送环节的过早垄断化,不仅会损害制药企业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实现新医改目标和患者利益产生不利。

综上所述,模式乱、价格乱、流通环节费率乱……构成了当前招标乱局的主要现状,在如此乱局之下,不参与招投标或多个主要品规中标不理想等于等死,参加招投标,却在费心费力大量投入之后,又会因为价格问题产生找死之嫌。 这种情况,因为2010年12月9日出台的《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对安徽模式的借鉴、推广,而更大面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