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2010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人资报告

发布日期:2010-05-24  |  浏览次数:59052

     2010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行业受惠于新医改所带来的市场扩容、新品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等众多有利因素,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众多医药企业都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广纳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所以自年初以来医药企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剧增。
 
  据一季度发布的医药行业人才供需指数(以下简称P-SDI)显示,一季度,全国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环比增长88.55%,人才供需比例加大,供给充足。
 
  一季度需求先抑后扬 三月份增幅明显
 
  P-SDI显示,2010年1月人才需求环比上升,但供给出现小幅下降,人才供给与需求差距缩小。2月企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分别出现28%和30%的下降,人才供需比例也出现明显下降。进入3月人才流动的高峰期,需求环比增加了49%,而供给增长则高达172%,供给的高速增长,加大了供需比例。总体来看,医药行业人才供给充足。
     医药HR专家指出,作为刚性需求的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同时企业业绩普遍稳定增长,因此也带动了用人需求。而受年末人才流动意向减弱的影响,1月求职人数出现小幅下降。由于春节的影响,2月的人才需求和供应均出现下降。3月,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购并重组进一步升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加剧了对人才的需求(见图1)。
 
 
 
\"\"
 
1 一季度各地区人才需求占全国总需求比例

 七大地区供需均增加   求职者首选北京

 
\"\"
 
2 求职者期望工作地点分布情况
 
  P-SDI显示,一季度,各地区人才供需比例均呈现增加态势,其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环比增幅最大,均超过100%。各大区人才供给环比涨幅最低为130%,而企业需求环比最高涨幅为58%。人才供给的高速增长,加大了供需比例,各地区人才供给充足。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重庆、上海等地人才需求比例最高,占全国总需求的63%。据显示,21.6%的求职者希望工作地点是北京,选择广东和上海的求职者分别为12.6%和4.4%(见图2)。
 
\"\"
 
3 一季度部分地区销售人才需求占总需求比例

分页标题#e#

 
  国际制药企业继向中国“转移生产”后,又开始试水“研发转移”,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人才、技术的集中地,正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首选地之一,因此这些地区的人才需求旺盛。此外,由于上述地区同一职位的薪酬和福利更高,而且机会、晋升空间更大,也使大量医药人才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集中(见图3)。
 
  销售研发仍是热点 供需两旺可延续
 
  P-SDI显示,一季度人才需求前五位的职位是销售经理/代表、大区经理、产品经理、质量管理、高级管理,人才供应前五位的职位分别是销售经理/代表、大区经理、质量管理、产品经理、技术研发人员。总体来看,一季度多数职位呈现供需两旺的景象,其中销售类职位仍排在第一位;技术研发类职位保持在第五位,企业需求和个人求职意向保持一致。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从而推动了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对研发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此外,销售人才一直高居人才需求榜前列,好的销售团队可以带给企业的利润是非常客观的,因此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终端销售队伍,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人。企业为了加快公司产品的销售,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一直非常重视销售人才的招揽,需求数量也持续增长。
 
  2010年,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和政府投入的加大,医药市场整体需求扩容,行业景气度向好;而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也正在制定中,不久即可出台。这些都将对医药行业产生实质性利好,从而拉动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管理层跳槽趋于理性
 
  虽然业内跳槽风气看涨,但也有医药行业猎头对记者表示,中高层人才的职业规划渐趋理性。其表示,金融危机的到来让职业经理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入2010年,职业经理人的心态更趋于成熟。
 
   “2008年左右,职业经理人出现过度膨胀的倾向。”上述猎头向记者分析,公司快速成长的业绩规模容易对职业经理人的心态产生影响。
 
  在四美营销策划总经理张新婷看来,职业经理人这一群体的兴起是在2000年。2000年以前,医药行业依然是人才被公司挑选的局面。张新婷表示,2003~2007年之后,这种现象慢慢发生了变化,人才进行自我规划的主动意识逐渐清晰起来。
 
  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新婷分析,受快销、IT行业气氛带动,不断有500强的猎头公司将触角伸向医药行业人才。在与猎头几番互动接触之后,医药人才的职业规划理念逐渐清晰,态度也由消极转为积极。在这些表象之后,则是外资、合资医药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并加大国内业务的大背景。在张新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些国际化大企业将全新的人才引入理念带入了国内医药行业。
 
  另一方面,在与专业猎头公司的碰撞接触之后,职业经理人的自我认识也趋于理性,不再单纯以薪酬论英雄。“目前行业内部,35~45岁的经理人是猎头的重点目标人群。35岁之前的经理人普遍看重职位所能提供的学习机会;35~40岁的人看重职位的平台作用;40~45岁的人同时关注薪酬和职位;而45~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做的是产业,他们中的少数可以以个人身份同企业谈‘合作’,这些人是这个行业真正的顶尖人才。”张新婷表示,这种年龄层的分化正是经理人本身不断成熟的表现。
 
  药企需求多元化
 
  张新婷将其潜在客户分为4类: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上市企业、中小型发展企业。“大公司的人才流动比较均衡,人才流动率通常维持在15%以下,而中小型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大。”其如此表示。
 
  事实上,在国内4000多家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主要份额。对这些成长型企业而言,从同行业百强企业中挖掘人才是其搭建管理团队的重要方式。同样,对于很多职业经理人而言,中小型企业能够给予其担当“操盘手”的机会。正是这种相互需求给业内的专业猎头公司留下了操作空间。张新婷认为,招聘成本高,而且在此过程中,企业往往比较被动,且效率较低。相比之下,猎头的服务则比较精准,能把人才各方面条件规范起来与企业对接,在挖掘高级人才方面尤为高效。
 
  目前业内通常有3类企业与猎头接触最多。第一种是快速发展期的企业。譬如,传统的OTC产品企业转战新的专业领域,需要建立新的营销团队和营销模型。这时,其往往希望通过专业的猎头公司,快速搭建专业的团队网络。第二种则是全新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目前这类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记者获悉,这类医药行业外的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并购医药企业之后,需要重新组建人才团队。由于这类企业还有隐秘的上市需求,通常不愿意大张旗鼓地招聘人才,因而选择与猎头合作。第三种则是刚刚经过创业期的企业,需要逐渐更换管理团队。由于种种原因,这类企业同样希望通过猎头秘密招聘。
 
  近九成医药人不满薪酬?
 
  “2010年医药行业薪酬调查”显示,医药行业86%的参与调查者对目前的薪酬并不满意,跳槽成为他们心目中改变薪酬的首选途径。
 
  据悉,此次调查历时3周,共有7642人参与。调查显示,近4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2000元以下;超过3成参与调查者收入范围在2001~4000元;一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4001~6000元;一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6001~8000元;而年收入10万以上的参与调查者接近一成。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调查者会选择通过与公司谈判的方式争取加薪,如未能达到期望就选择借助跳槽来实现。#p#分页标题

 
  数据显示,在这些医药行业参与调查人员中,学历背景和医药相关的占75%。在这部分人群中,41%的人选择依靠跳槽这种方式获得直接的薪酬提升,27%的人选择通过进修、获得职称或者证书的方式提高薪酬。相对选择直接跳槽的人群,后者多数是工作4~8年的从业者,更看重行业内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相比之下,非医药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心态则截然不同。记者发现,25%的非医药专业背景受调者中,选择跳槽或未来自己创业的比例高达70%,其跳槽比例是有专业背景从业者的近2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分人群中,几乎没有调查者愿意选择通过进修、获得资格证书等途径来改变目前的收入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个人薪酬的提升主要是看个人业绩、个人资质和专业背景、企业盈利状况三大因素。记者了解到,25%的企业会直接根据个人的专业和资质进行调薪,在这一前提下,拥有专业学历、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人才更有机会获得调薪。
 
  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专业背景依然十分重要,并直接影响个人在行业内的职位晋升机会和职业空间大小。也正因为如此,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往往比非专业人员更具稳定性,因为前者显然更容易通过专业水平的提升获得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