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大幅降价距今已有一年。这一年里,在医院购入药品一直高增长的情况下,药品降价政策的确抑制了部分抗生素的使用。然而,降价品种的市场份额被没降价的品种所替代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可见,要从根本上控制药品的总费用,就必须从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入手。
2004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对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抗生素实行降价,平均降价幅度达30%,最高降幅达到56%,降价金额约35亿元,是历次降价措施中降幅最大的一次。据悉,国家发改委最近又酝酿对22种抗感染药品实行降价,据称这次降价最高降幅达90%,平均降幅为60%,最低降幅为20%,去年已降价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克林霉素等品种这次又面临再次降价。
对药品实行价格调控,压抑药品价格虚高现象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由于药品价格许多企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一直为人们密切关注。然而,药品降价幅度以多少为合适?通过GMP的国产药是否应该与已过了专利期的原研发药同等待遇?药品价格虚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医、药分流是否可行?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院体制改革已到了时不待我的地步了。
为了清楚地了解这项政策对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市场所起的作用,我们试图以药品销售的最大终端--医院用药市场作为数据支撑和推理依据,分析抗生素降价后医院用药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医药工业增产不增利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医药工业整体销售额以17.44%的增长率继续保持上升,全年医药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8%。医药工业产销率为95.18%,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这反映出医药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从利润这个角度分析却是反差巨大。原料药制造业在能源涨价、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宏观因素影响下,虽然销售额保持着增长势头,但是利润率同期相比却下降了将近11个百分点。全年23家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盈利水平仍呈下滑态势,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了31.70%,降幅进一步扩大,医药工业销售出现增产、增收但不增利的局面。
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总金额在全球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为8%左右。全面的低价竞争,导致了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国内药品企业平均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的2%用于研发投入已相当吃力了,但还远远低于国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17%~18%的水平。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国内企业只能靠生产仿制药来求生存。去年24种抗生素的大幅度降价和今年药品“差比价”的实施;今年药品仍然实行招标采购以及继续对一些价格虚高的药品实行降价等,国内药企的外部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从最近在大连举办的第54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春季交易会上笔者看到,我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还是处在混战时期,不少企业推销自己产品的手法还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这三板斧,还未意识到同对手竞争的优势将不再是产品,而在于产品的流通渠道,即营销通路的竞争。
医院用药逆势飙升
据全国16城市样本医院2004年用药数据统计,药品购入总金额约为201.8亿人民币,与上年对比增长率高达27.58%(2003年为22.27%、2002年为11.07%、2001年仅7.43%),而且还是在药品大幅度降价和药品继续实行招标的大环境下实现的,增幅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也明显高于全球药品市场的11.08%的增长率(据IMS统计,2004年全球药品市场为5180亿美元)。
对比2003年样本医院销售排名100位内的抗感染药物,2004年有4个品种被挤出前100位,它们分别是阿莫西林(58→105)、氧氟沙星(94→110)、氟罗沙星(85→109)、罗红霉素(92→133),其中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分别属于24种降价的抗生素,不但被挤出前100位,而且出现2位数的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0.59%和-15.33%;另外,有3个品种从100位外进入,分别是加替沙星、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美洛培南三水物,而最值得关注的是,这3个品种都是幸免未被降价的。
抗生素使用“此消彼长”
依替米星、舒巴坦钠/头孢哌酮、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呋辛等5个品种虽然也属于降价品种,但是它们的同比增长幅度都大于医院购入药品金额总增长幅度。可以看出这些是属于生命力旺盛、临床使用普遍且暂不受降价所干扰的品种。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奇霉素等3个品种增长率虽在2位数,但已小于医院购入药品金额总增长幅度,尚可归属于临床使用比较稳定的品种。头孢克洛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个品种的增长率不到3个百分点,明显受到降价因素的波及。
舒巴坦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噻肟钠均出现2位数的负增长,是受到降价冲击最明显的品种。头孢曲松与克林霉素也首次出现负增长,虽说不到2个百分点,但与去年的增幅比较,相对差距达到了5个百分点。其他受24种抗生素降价波及的品种还有头孢环己烯、拉米夫定、环丙沙星等。
与其相反,没有被列入降价的抗生素品种增长势头良好,这些品种有哌拉西林/他佐巴坦钠、头孢唑肟、万古霉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舒巴坦钠、美洛培南三水物等,均呈现2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加替沙星从上年的134位跃到48位,增长率达217%,为所有抗感染药中增幅之最。美洛培南三水物从124位上升到85位,增幅也高达89.06%。究其原因,除了以上这些药品的本身疗效外,也因为这些品种为广谱抗生素,从而替代了同属一类的被列入降价目录的产品。
在医院购入药品增幅出现近几年所没有的高增长率的情况下,分析以上品种的同期比较结果,可以肯定,药品降价对抑制国内医院部分抗生素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降价令”实施一年后的反思
一、2004年全球药品市场平均增长率为11.08%,而我国都呈现27.58%的高增幅。从医院购入抗感染药品金额的增长率来看,虽然比2003年的26.92%低了5个百分点,占总金额的份额也比2003年的27.82%减少了1个百分点,但是以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的绝对值比较,还是增加了9.5亿元。可见,对药品费用的控制光靠药品降价还是不行。
二、分析全国样本医院抗生素品种购入金额变化情况,药品的降价确实给一些品种带来了影响。有些常用品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再次证明国家政策的出台确实给药品的使用带来影响。
三、政府尽管对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抗生素实行降价政策,但是各亚类占抗感染药物的份额基本稳定,而且购入金额除了磺胺类外全部增长,这从侧面说明能替代降价药品的品种太多了。可以认为,药品降价和药品招标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中间环节过多而造成的药品价格虚高现象。
分页标题
四、影响药品费用的因素主要是由价格、用量和品种三方面组成,所以降低药品费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监管体系外;还应加快推进医院体制改革,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在开展竞争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大必要的医疗财政补贴;在生产流通领域应大力整合资源,亟需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引入国外成熟的、在我国又可行的医疗商业保险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