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意义何在???
医药招标目的主要是从降低药价、惠及百姓,通过公开招标、平等竞争来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药品,从而降低零售价,使老百姓能买到放心药,所以医药招标始终受到媒体以及社会关注。5年前到现在,我国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随着操作的进一步成熟,现在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地、市都在进行一次次规模巨大的招标活动。集中招标采购已经作为医疗改革中重要措施来抓。
但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通过招标中标的药品价格远远高于市场批发价格,既然招标的目的在于通过规模采购降低药品价格,为什么高价药品可以中标呢?如此高的价格,医院为什么会进货?
正在进行的招标活动起到的作用及其公正性受到了质疑:通过招标是否起到了降低药价、带给病人实惠的目的?老百姓和病患是否是成为招标最大的受益者?
医院药品招标采购,至少目前来讲,已经失去其其衍生的一系列漏洞,导致药品招标黑幕重重。本文将从招标的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对医药招标展开全景式的扫描。
一、招标奥妙:一场政绩作秀
同一种补充营养类注射液,医药代理批发商1.62元就可以供货,而医院中标进价竟然高达17.21元;一种名为"舒巴酮"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出厂价9.1元,而中标进货价格高达33元。而在此基础上,医院还要顺价销售,加价15%卖给病人。即以上两种药品到病人手中的时候,市场批发价仅为1.62元、9.1元的药品,就成了19.80元、37.95元。价差如此悬殊。这就是招标中存在的怪现象。
当时,倘若没有招标又如何呢?我们还是以上面提到的"舒巴酮"(规格为250毫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为例:招标前,国家规定该产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为70元,招标后,零售价格降低了32.05元。那么,是通过招标,让这个产品在卖给病人时降低了这么多的价格吗?表面上看是这样,甚至可以据此得到这样的结论:"该产品通过招标降价幅度达到32.05元,按照此产品去年在全市范围销售1万瓶来看,让利达到32.05万元"。但情况远没有如此简单,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种产品医院根本就不会进货,最终消费者也买不到这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