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突破口转向县级医院之后,基层医疗机构为了改善就诊环境,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断添置医疗设备以提升整体竞争能力成为可以预见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求急剧膨胀而导致的资金不足预计将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和采购业务由此被医疗器械企业视作“蓝海”。
目前,不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都看好这块市场,GE、西门子等跨国企业以及东软、蓝韵等国内企业都对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采购业务十分感兴趣。然而,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融资租赁和采购医疗器械设备却是一个未敢轻易尝试的新领域。尽管近年来不少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都试图在医疗器械融资销售上做文章,但融资业务的拓展一直没有太大起色,始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
从事融资租赁和采购工作的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国外很多具备购买实力的大型医院也多采用融资租赁和采购的方式,而不会将大笔现金投入到某一次昂贵的买卖中去。但国内医疗机构往往觉得还是把器材买到手里才真正踏实,这也是医疗器械融资业务在中国整体推进较慢的原因之一。”
融资租赁: 配套环境未臻完善
对于融资租赁这种新型设备投资方式,不少医院院长并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对融资租赁的配套环境充满了诸多担心。
首先是考虑到目前国内的融资租赁市场并不太规范,租赁之后产生的维修和保养问题也难以厘清责任。2010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工业委员会曾就医疗器械租赁管理过严的问题而上书。
目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从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公司必须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要求租赁企业配备与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经营场地及环境。放眼国内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公司,即使是外资公司,也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难达到要求。
其次,对于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代表的大型医疗机构来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门诊量为其购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租赁也只是下策。以GE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例,其很少涉足北京、上海这样整体经济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准较高的大城市,因为不少三甲医院完全有实力自己购买设备,即使是价格昂贵,也不在话下。
而对其他同样需要以设备提升竞争力的广大县级医院来说,虽然租赁可以减少花费,但门诊病人数量有限,这种方式对院方和租赁公司来说都存在着较大风险,终使得基层医院面对融资租赁虽“心向往之”,却又不得不谨慎考虑。
融资采购: 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基层医院虽然获得了大笔的资金支持,但是对于采购外企的设备还是心有余力不足,而不论是GE、西门子还是飞利浦,其针对基层的设备价格都不低。因此,融资购买医疗器械无疑是医院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的一种有效措施。事实上,为医疗器械融资采购提供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外资企业的重点业务。
为了抢占基层市场,GE已经推出配套的融资方案。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也指出:“在融资解决方案方面,GE医疗联手CIT美联信首次推出面向广大基层医院的融资解决方案,凡购买GE医疗产品的且经审核认定具备按期还款能力的基层医院,均可参加该融资解决方案,给予基层医院便捷、灵活、有力的金融支持。”
与此同时,西门子也推出了同样的方案。西门子医疗临床诊断产品东北亚区总裁曹永胜表示:“西门子也提供灵活、一站式的融资方案,为基层医疗快速提供他们需要的临床产品。融资方案是一站式的服务,可以为基层医院量身订做全套的解决方案,满足医院资金流的要求,提供零距离、零负担,不增加基层医院的成本。”
对此,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融资租赁具有表外融资的特点,能保证医院在不影响现有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以灵活、便捷的方式获得资金融通。对医院来讲,通过融资方式引进急需医疗设备的手续更简便,还款方式更具灵活性。”
以融资方式采购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也能增加医院的当期收入和资产总量,从而为医院进一步获得银行授信提供支持。“丰富的资金渠道则能保证医院加速更新设备,使医务人员在追踪医学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质手段,进而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郭凡礼说。
虽然融资购买的方式可以给医院在设备上更多的选择,但相比于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融资采购则更是全新的领域,对于医疗器械生产商来说,融资采购方案也有待得到基层市场的检验。
“由于之前没有做过基层市场的融资方案,这一方案也是边学习、边尝试、边调整的过程。”段小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