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人才培养订单 可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瓶颈

发布日期:2011-06-02  |  浏览次数:95140

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不仅做到了按需施教,对口培养,而且保证了培养对象学有所用,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随着“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硬件保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地方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实现全覆盖。但与这种发展形势极不适应的是,专业骨干人才的不断流失。

而媒体报道的温州市的做法,对缓解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是一种创新和有效的探索:将定向培养的大专层次医科生,在他们完成3年学业后分配到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社区责任医生;而且对志愿就读全日制三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定向培养生,按每人2万元的标准由委托定向培养用人地财政承担在校期间的学习费、住宿费等。

其实,此举对解决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卫生室的人才“瓶颈”问题,也是一条新路子、新方向,值得各地卫生主管部门认真思考与借鉴。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不仅做到了按需施教,对口培养,而且保证了培养对象学有所用,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不过,各地在鼓励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力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三点:

一是注重定向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前,农村卫生室在岗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但若采取与对口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的模式就不同了,医科院校不仅可以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设置专业,而且能够结合基本诊疗服务工作特点和要求安排更加适用、合理的教程,即能够以全面满足村卫生室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开展对定向招录生的针对性专业教育,这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也避免了委托培养的人才学非所用。

二是注重定向培养人才的责任性和能动性。形如温州的做法,为定向培养对象解决就读期间的学习与住宿费用,就是对有志青年投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给予的充分肯定和优先采取的激励性措施。定向培养生在这种政策条件和外围环境的促动感染下,一定会倍加珍惜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完成学业后,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来到农村卫生单位。换句话说,既然农村卫生室给了他们施展专业所长的空间和舞台,他们必然会把个人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三是注重定向培养效果的关联性和促动性。农村卫生单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医科院校联手合作,既帮助农村卫生室有效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用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又有利于专科学校强化办学优势,打造办学特色,提升社会影响力。而且,通过定向培养合作产生的纽带作用,农村卫生单位如果在开展基础性研究课题中出现了难题,就可以利用这条合作渠道,寻求校方的支持,及时解决一些学术问题。同时,医科院校也可以在农村卫生单位设立临床实习与研究基地,教学中多安排学生到农村卫生室实践,增加他们将理论学习融入临床实践的机会,并通过接触更多的临床病例,为开展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对定向培养生开展系统的全科医学与相关理论、临床和农村卫生室实践技能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忠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思想意识,又使他们掌握了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具备了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技能,以及具有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中的骨干人才,如此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促动性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