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弄潮新事物层出不穷,团购算是一桩。“百团大战、千团竞购”已非新闻,但凡有人买、有人卖之物/务(包括服务),小到针头线脑,大至房屋地产,皆有团购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团”不到的。
这不,手术也有团购了——原价6500元,现价3900元、10人起团、限100名、术前全额付清、概不退款。近日,沪上一家三甲医院推出了“五一”小长假“团购”近视眼手术的优惠项目,院方表示促销活动历年都有,今年推出“团购”,只不过是想搭上潮流的顺风车而已,而且院方“收到的反馈不错,同行也颇为关注”。
如果,院方只是想“潮一把”,他们成功了;如果,院方只是想做节假日的“促销活动”,他们也成功了。除了一次成功的“潮流营销”,手术团购还给市场、行业以及消费者留下了点什么呢?
最容易引发人们思考的,是其价格弹性之大。面对40%的价差,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原价虚高,医院在此类手术上谋取暴利。根据网友们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在此之前曾有医院推出开眼角、植发、双眼皮等整容手术的团购,甚至还有医院推出了分娩团购。相同的特点是:团购价和原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面对质疑,院方的解释为,免除的主要是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的费用,即人工和检查器材的损耗。另外,手术所需合成的医学气体的合成成本很高,但合成后会在1周左右衰减,如果在短时间内使用的人数多,也有一定的费用节省空间。
前者相当于通过“阉割”服务项目来降低成本,无需赘言。而后者呢?能够想出此等通过优化手术流程来降低成本的高招,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这种流程优化为什么只能在推出“团购”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呢?正常就诊的患者,就不能通过较为合理的预约尽量“凑到一块”,减省一点医疗费用?
此外,这类手术团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殊性”——即非“刚需”、非“急需”。因而有观点认为,此类团购的存在,似乎并不能预示更多医疗服务“团购”的出现。笔者认为,就医疗服务的稀缺性和公益性而言,它既不能是价高者得,也不能是“心动者得”(即认为促销力度够了就参与消费),在这一点上,其特性与“团购”的商业是格格不入的。医疗服务首先必须确定服务对象为需要(急需)医疗服务者,其次才是站在这个群体的立场上为其争取合理利益。
那么,医疗服务究竟该不该“团购”呢?
其实,如果已经上升到这个高度去看问题,答案早就在那儿等着我们了。医保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团购”,充分发挥医保的“团购效应”,就足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压缩虚高价格。我们该做的,就是为这种效应的真正实现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