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药品在设计、印刷成本方面投入很大,设计出的单页、手册,又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发送给商业、终端,然后组织、参加多种学术会,通过幻灯片进行产品讲解,但是因为内容有问题,反倒会影响沟通效率,最终影响学术推广的预期效果。
瞄准市场找概念
处方药的产品策划,一定要有一个概念,用于确立产品定位。DA、推广幻灯片和问答都必须围绕这个靶点展开、发散。
如果产品开创了品类先河,就需要打造“品类概念”。如贺普丁说自己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药物”,那么所有的推广都必须聚焦于此,并保证自己有强大的“火力”,能把既有的表面抗原转阴药物所占的地盘抢下来。而其对这一品类属性的抢占,也将为其巩固地位打下基础。
如果产品是一个品类的后进者,就必须在“品类概念”中再进一步,打造“品牌概念”。让消费者对品牌首选或次选;或者在原有品类中,以某种含有销售力的属性进行切分,占据自己的品牌根据地。举个例子,比如,赛诺菲安万特的泰索帝“多西他赛注射液”,在诉求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是品类概念,任何一个多西他赛品种,无论是恒瑞的,还是齐鲁的,都可以共享这一品类概念。所以,赛诺菲安万特提出了品牌概念,“进口品质,信心在握”。通过进口与国产的对比,进行切分和比对。
同样一个药品,我们如何介绍它的概念,就代表你自身如何定义它,也代表着消费者如何认知它。而这将是影响消费者对药品接受度的关键所在。比如,一个喹诺酮类抗生素,如何用一句话来介绍它?“高效杀菌、疗效确切”、“快速治疗外科感染”、“社区性肺炎信心之选”、“快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性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基础用药”、“全球应用广泛的高剂量喹诺酮”、“高效、广谱、低毒”……什么方式更好?一定要针对所瞄准的特定市场,依托于传播目的、品类特点、目标人群和竞品特点,进行确定。
只在特定点发力
有了好的炮手和枪炮,如果能适度提高炮弹、子弹的弹药量,就能大幅度提升推广效果。药品在面向医生沟通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概念浮泛、空洞。
打击点不准,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在很多制药企业的营销中,我们能看到特别多的“技术主义”痕迹,甚至是用技术语言指导营销语言,结果就出现很多看似科学、实则无力的定位。这就像电影演员,比如周润发,我们记住的是许文强,是喋血英雄;李连杰是功夫明星,是社会慈善家。每个人都有若干个身份和属性,产品也一样,必须择其重点进行介绍。每个点都发力,结果每个点都不深入。
品牌抗生素在分科室推广的诉求上,针对不同科室和媒体,诉求是不一样的。某抗生素适应症如下: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如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在诉求上,其片剂围绕“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性治疗”和“单药快速治疗急性盆腔炎”。针剂则诉求为“外科感染的全新选择”和“快速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针对不同科室的医生进行诉求。
概念浮泛是不知道沟通的重点是什么,概念空洞是沟通了半天不知道在沟通什么。也就是说,诉求是聚焦了,但不准、不犀利,打蛇没打到七寸。比如,这类产品的常见诉求是“明智选择”、“信心之选”、“起效迅速”等。一个可能性推理逻辑是:“很多药品都这么说,当然不会错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大家都这么说,从竞争的角度说,叫“同质化”,从医生的感受看,就是会习以为常,麻木不仁。紧接着的逻辑是:“更深入的内容,可以靠代表讲。”这种方法貌似可行,但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概念和定位,在代表的口里,必须统一口径,不能千人千面。一个经常发生的事实是,代表们往往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产品诉求进行发挥。当然,根据区域市场竞争环境可以进行必要性的调整,但这只能是极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不能成为常态。
从实践来看,代表们在沟通时,也会逐渐摸索、沉淀出比较集中的诉求,开始可能信息很分散,慢慢就会变得集中。因为只有观点鲜明的沟通,才会让人比较容易接纳,否则,任何人的大脑都会罢工。沟通变得低效,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加强刺激。
定位和推广呼应
很多产品在诉求上混淆了品类和品牌概念。策划只诉求品类概念,没有品牌概念。比如,某药物自称“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如果该药是第一个这样划分年代的,通过划分“代”的概念,直接表现出自己的品牌是“质子泵抑制剂”,一定继承了其特点,这样就不用再进行更复杂的沟通和教育,医生就会对该药有疗效、安全性的认知。但这只是品类概念,并非品牌概念,若品类已然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中,误将其当作品牌概念进行宣传,就很可能为整体品类做了嫁衣,导致信息被分散。
长期以来,针对医院系统的营销工作都是使用短平快的促销手段。这种习惯延续下来,往往使得处方药营销的学术策划被边缘化,不像很多OTC在大众市场运作中形成了系统的整合品牌传播。
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概念与推广资源配置不对应。很多产品的概念,在纸面上是被认同的,是能经得起推敲的。但是,很多传播形式却与之脱节,无法和谐、统一。很多市场策略为什么会显得同质化?就是产品定位提出后,没有围绕这个定位,配置资源,规划品牌形象和推广活动,以强化这种定位认知。比如,王老吉凉茶,强调预防上火,在这个定位下,它就可以、也应该出现在火锅店、烧烤店、炸鸡店。同理,如果一个药品定位为“安全”,那么在形象塑造和对应的推广活动上,就应该围绕这个“安全”予以强化。比如不止是学科会,一些安全用药的论坛、主题活动,都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或者参加、或者策划。这样,就能更为直接、鲜明地彰显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