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前,本市常住居民人人都将享有家庭医生式的服务,而在本市三个试点推广的区县中,已有近40万居民签约拥有了24小时服务的家庭医生。
市卫生局同时透露,目前全市社区医护及预防保健人员岗位缺口达两万。
记者注意到,作为试点区县之一,丰台区一项家庭医生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在2.53万份反馈调查中,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多达1.2万户,几乎占了一半比例。
本市社区医护缺口两万
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召开的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到明年年底,每一个在本市生活的家庭,都可自愿选择、签约并免费拥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每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3人组成。按照这个规划,全市尚需要增加约2万名社区医护和预防保健人员。
目前,本市三个试点推广的区县中,已有近40万居民签约拥有了24小时服务的家庭医生。市卫生局表示,社区家庭医生将优先与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慢性病患者签约,对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将定期主动上门提供健康关护服务。
市民多处观望状态
记者注意到,丰台区卫生局公布的一项家庭医生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在2.53万份反馈调查中,其中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1.04万户,有需求时才接受家庭医生式签约2950户;暂时不接受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1.2万户。在愿意接受此项服务者中,希望得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等高居需求榜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暂时不愿意接受此项服务的人群中,不少人持观望态度。家住德胜社区的市民刘女士表示,家庭医生是个新鲜事物,其服务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但在北京发展的怎么样,是否会涉及泄露个人隐私、不良人员入户等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
对此,丰台区卫生局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三种不同态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愿意接受服务的就签署服务协议;对于有需求的求助者,则会向其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以便其有需求时可及时求助;会对暂时不愿意接受者进行每年一次的电话或信件随访,了解其服务需求变化。
服务效果与收入挂钩
在对家庭医生的监督考核中,卫生局明确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本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监督和管理,须及时上报《家庭医生式服务月报表》,把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签约户数、签约人数、服务落实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这意味着,家庭医生的服务效果将和医务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
同时,居民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在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选择自己信任的“家庭医生”团队。并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具体所需的服务项目,原则上一年一签,居民可根据服务质量,选择、调整自己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