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儿童看病冰火两重天 专家门庭若市

发布日期:2011-02-02  |  浏览次数:64509

孩子“看病难”煎熬着每位爱子心切的家长。有人戏称“儿童看病像打仗,挂号如春运”。然而,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研所等专科医院急诊人数约占综合医院儿科就诊量的47%,有的医院儿科一天竟无人问诊。

专家指出,高度集中就医是造成孩子看病“挂号难”“看病难”的根源。患儿就诊都奔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冷冷清清,人员、设备闲置,资源浪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儿童看病直奔专科大医院?儿童“看病难”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问题?

 冬季以来,在北京儿童医院,每天都有裹着毛毯、等待医治的孩子。

儿童医院:

半夜排队挂专家

1月26日的6时40分。寒风刺骨,天还没全亮,马路上灯光通明。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前,等待挂号的两列队伍蜿蜒回转,一直到马路边。大部分人把自己裹在大衣、羽绒服里,期待能挂到满意的专家号。记者了解到,许多人是半夜3时就来排队了。

有人抱怨“知道儿童医院人多,可没想到这么多。”一位排队家长说:“小区就有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前段时间刚出事故,卫生局光说别到大医院,你社区倒是来点好医生啊!”

儿童医院7时开始挂号,15分钟后,分诊台已经挂出牌子“今天牙科号全天已满”。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秀云早上出诊的时间原本是9时,她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常常一上午就要诊治近40名患儿。

一位护士说:“如果顺利的话,一分钟就要完成1次输液操作,很多护士拿针的手指已经磨出了泡。”根据北京儿童医院《为“双休日”门诊做奉献》总结材料的统计,“每位医生平均每天要看两三百位病人,护理人员输液每天2500人次,超出规定的1000人次的一倍半,都在超负荷工作。”

综合医院:

每天总有儿科无人问诊

北京专科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可谓“冰火两重天”。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人满为患,而综合医院的儿科,尤其是三级以下医院的儿科门庭冷落。北京市卫生局统计的103家设有儿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月20日共接诊患儿22619人次,北京儿童医院接诊5947人次,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诊4624 人次,这两家医院的接诊人次约占综合医院儿科总接诊人次的47%。

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显示,每天总有医院儿科无人问诊,还有近10家二级以上医院儿科接诊人数不超过10人。

记者了解到,等在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队伍中的,除了外地患者外,还有不少来自北京郊区的家长,“跑这么远,就是图个放心。”“虽然每次到这里(儿童医院)排队都憷,但人家毕竟权威啊!谁家的孩子不是心肝宝贝。”来自北京郊区的温博坦言。

记者了解到,综合医院儿科发展难是由儿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儿科不仅赚钱少,而且最易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很多综合医院不愿意发展儿科。

为分流集中在儿科专科医院的患儿。2010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要求16所应该开设但尚未开设儿科的综合医院开儿科门诊,并要求29所只开设儿科门诊,尚未设儿科病房的综合医院2012年底前开放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床位数不得少于编制床位数的2%。

被点名的医院“有苦难言”。多家医院则表示,院内原本设有儿科门诊或病房,且有多名医生坐诊,但无奈家长们对两大专科医院的“执著”,患儿数量较少,因此不得不缩减规模,其中不乏关闭停诊者。宣武医院儿科专家田丽丽说:“病人认可大医院,不愿意去小的医院,可能因为小医院能够有说服力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专家:

需均衡资源,分级就诊

记者发现,儿童“看病难”背后有很多根源,包括儿科的特殊性、经济效益较低等。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医院儿科患者分流不均,但要让所有患儿顺利就医,最关键还在于分级就诊。

北京市卫生局2010年12月底统计,近两月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儿所日均门诊分别达9850人次和7375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约33%和10%。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张霆说:“要解决看病难问题,需改变有病就扎堆大医院的现状,必须建立层级有序的就诊格局,强化社区和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表示,正是患者的盲目就医习惯导致北京部分医院“看病难”,而儿科情况尤为突出。一方面,所有孩子一得病就上儿童医院,大部分都是发烧、肺炎、肠炎等普通疾病;另一方面,综合医院的儿科门可罗雀,病人流失,日益萎缩,导致从业人员流失、病房关闭,再后来连门诊都关了,这陷入了恶性循环。

对于北京市卫生局点名要求部分医院开设儿科门诊及病房的规划。业内人士表示,儿科患儿的用药量小,检查简单,是各医院的盈利弱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儿科设置不到位的症结所在后,出台包括增加政府拨款、人员编制等周密措施做保障,恢复儿科门诊举措才有望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