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使用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近年来,其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用途日益广泛。由于目前多用它预防心脏和脑的血栓形成,病人要常年甚至多年服药,这么长时间的服用,对病人有什么影响,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阿司匹林能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直接破坏粘膜。被吸收的阿司匹林又能抑制胃、十二指肠粘膜产生前列腺素,使粘膜失去前列腺素的保护;阿司匹林直接损伤胃粘膜可引起胃出血。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抑制了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能力,使出血不容易停止。所有这些损伤都与阿司匹林的用量,及累积在体内的总药量有关系。有些人群对阿司匹林的损伤更为易感,如年老体弱的人,尤其是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消化性溃疡、胃炎及胃肠道有出血史的人,还包括饮酒者。国外有少数研究者认为,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害,就在开始用药的几天,用的时间长了,对胃粘膜的损伤倒减轻了,原因不详。还有人认为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与剂量无关,与总累积量也无关,而那些对阿司匹林易感的人容易受到损害。提出这些看法对我们应用阿司匹林有参考意义。多数学者均主张小剂量使用,即每天50~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也有用到每天150~300毫克,每日1次,口服。最小的剂量为每天用药30毫克。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也是病人与医生最关心的问题。虽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甚至致命性大出血,但是多见的出血形式是大便潜血,即肉眼见不到便血,只是化验时才能发现的潜在性出血。有的病人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大多数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引起的胃肠粘膜损伤者并无症状。如果做内镜检查可发现临床不易觉察出的胃粘膜损害,如不同程度的红斑、出血点、糜烂或溃疡。
预防措施:
1、小剂量用药;
2、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它的外面由纤维素、硅及其他不活跃的原料组成,能抗胃酸,抑制其在胃内崩解,使药物在十二指肠偏碱性的环境中分解,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3、加用缓冲剂,如碳酸钙、氧化镁和碳酸镁等;
4、对易感人群必须减少阿司匹林用量,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奥曲肽、硫糖铝等。
5、使用阿司匹林时不要再用其他抗凝剂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扑热息痛、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也不要与皮质类固醇类药合用,以免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