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动物集体自杀现象的报道已有多起,有生物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无线信息辐射致使其导航系统紊乱,引起群体性死亡——竞争环境变化无端,则业者迷失方向。
2011年,对于医药流通从业环境而言,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供应采购机制在非议声中强力前行;外资切入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动作加大;信息化技术在医药流通行业的应用虽然龙虎未现,但云风渐起;第三方物流与信息化的整合给市场带来的便利毋庸质疑;网上药房、BTB等更加捷径的智能化医药供应方式潜潮暗涌。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会走向哪里?应该向哪个方向引领才是正确的?这些问题是医药流通行业的众多企业、行业寡头以及政府朦胧中困惑的问题。在此“一元再始、万象更新”时节,笔者用六个字做引子,谈谈个人观点,供参考。
第一个字:“ 医”
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将首先集中体现一个“医”字。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乃至员工,“诊断”和“自我诊断”是不得不面对的急迫问题。这就像一种称为“反刍”的动作,比如牛,在吃了大量的食物之后,需要将食物从胃中呕出到口腔,进一步咀嚼,其食物中的营养方能被有效吸收而“给力”躯体。
2011年以前,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下了大工夫,各地开展广泛的试点;2011年,应该是集中思考试点成果,从而对“路径选择”进行决策的时候,“被医”和“自医”对医疗体制改革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反刍”过程;《易经》主张改革要“渐进式”,而不倡导“革命式”,要相信在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医药流通行业,政府能够引领行业走向“有为”、“可为”的健康发展之路。
2011年,流通行业巨头们将凭借资本和行政力量,吃得不少。如何消化是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显然,企业的发展资源仅仅是基础,机会也仅仅是条件,不论企业大小,必须要建立主导企业健康成长的能力,否则,都是拔苗助长。大企业“被医”不如“自医”,“被医”是危机临头给予企业的致命性教育,而“自医”是企业未雨绸缪的战略。市场资源是无穷的,机会一直存在,担心面包没有了而拼命吃,不如边吃边“反刍”,甚至先停下来,“反刍”一下,让企业的发展更“给力”,否则,“神马都是浮云”。
到目前为止,医药流通还不是寡头的,依然是大家的。老百姓强化自信时常说“听见兔子叫还不种黄豆了”?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数年来都是听着“兔子”的叫声过来的,黄豆还在继续地“种”着,多数收成还不错。这回,兔年真的到了,面对那些“革命性”的环境变化,下一步该种什么?该掌握哪些种地的“技术”,该到哪里去种?是需要作出决定了。因此,中小医药流通企业也需要“反刍”,需要认真地自我诊断一下,以前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哪些因素是可持续的?未来这些因素是否还存在?企业那种“八风吹不动”的市场地位在哪里?
2011年,诊断和自我诊断的“医”字应用得如何,决定了企业进一步的行动效果。
第二个字:“药”
医药流通的相关主体,经过“医”的过程,必然要对“药”有所需求。
医疗体制改革话题太大,这里只谈谈与医药流通相关的建议。近期看关于医药集中采购与招投标文件,感觉到政府的服务又深入了一步,希望通过规制来解决医药流通之“流弊”,希望用“集约化”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希望制造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控得牢的局面。
按照“一事一时一议”来看“一品一厂一规”,用“正确”和“错误”的绝对论来看待“双信封”概念,其“科学性”自然没得说。但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做法的“道”,值得商榷。从市场角度看,商品服务,从来都是“垄断”制造高价格、“垄断”制造低水平服务、“垄断”制造腐败、“垄断”阻碍创新,技术垄断常为政治所不能容忍,权利垄断是否还能长久?因此,政策制定者更应学习先哲的“疏堵论”。
医疗体制改革其实不复杂,世界上最应该在医疗体制方面建立榜样的应该是中国。通过对全民医保解决有钱看病的问题;通过多元资本医疗体系与公立医院并存,创立医疗竞争体制,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解决看好病降低医疗成本问题;通过公立医院药房剥离,重组公立医院药房连锁管理公司,允许社会资本到公立医院建药房,打破公立医院药房垄断的方法,以引导竞争的方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在解决了补偿、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再通过资源奖励方式,引导政府所期望的行业标杆;治理行为放在导向上,节约的精力去研究制定完善GMP、GSP、GAP以及规范的医疗标准等有利于提升行业水平的规则和指导意见,给行业以主观上的强烈的良性发展动机,治理的瓶颈将逐渐打开。
通过2011年以前的并购扩张,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在资源布局方面渐成格局,其所看中的是政府在医药流通方面的决心,其所依赖的是资本和地方行政支持。资源布局之后,企业在一线终端上并不能马上体现优势,甚至还不知道如何体现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也没有明确的优势可以建立。归结一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在明确的定位之下,还没有看清楚自身必须要建立的“能力”是什么?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规模是优势,规模优势面对具体的微观市场,必须要有“能力”做支撑,大型医药流通企业2011年面临的问题是:找到自身必须要发展的“能力”,并在这个“能力”上下大工夫。
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空间”问题,犹如暴日下的无源之河中的鳄鱼,眼看河水越来越少,生存空间日益拥挤,赢得食物的难度越来越大。中小医药流通企业2011年有三句老话可以借鉴,第一句话是,“如果打不过他,就加入他”;第二句是“技不压身,一招鲜吃遍天”;第三句是“与其在这里进行低水平的拼杀,不如开拓一片新天地”。2011年,继续寻找和发展自身的定位空间,发展独特的立身之“技”,自可以有做大做强的机会。市场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首先是信念,其次是创新能力;过去的成功带给企业的更多是资源,而开拓未来的,首先是能力,然后是机会。
第三个字:“流”
“流”乃医药流通行业众妙之门,医药商业企业都是在医药供应之“流”上钓取营养。医药商品之流日夜奔腾不息,而医药商业企业感觉不同,其原因一是主观的,“流”已改变方向,而企业还拿着钓竿站在原地;一是客观的,有霸主不让你在这里钓了。这是简单的道理,却蕴涵着无穷的玄妙。2011年医药商品之“流”的方向将发生大变化:其一,政策主导,机会不同;其二,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的能力不同;其三,信息化为主导的网上药房发展,传统流通企业机会下降;其四,公立医院药房经营权与所属权将开始转移;其五,上下游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发生转变;其六,非公立医疗体系发展,诞生新市场。
第四个字:“通”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会普遍感觉到“痛”。政府会感到“痛”,越管理矛盾越多,问题越尖锐;大企业感觉到“痛”,资源整进来不少,如何形成合力,实现“整合”效果,将要煞费苦心;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痛”,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创建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纠结;那些新生力量,如第三方物流、网上药房、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挺进中国市场的外资等同样感觉到“痛”,如何打开局面、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解决成本压力令人殚精竭虑。2011年是一个转折年,从“通”到“痛”,从“痛”到“通”是一个过程,随着政策的方向逐渐清晰变通,2011年,医药流通企业将是一个由“痛”到“通”的关键期。
第五个字:“行”
行者无疆。不论遇到多少问题,只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必然会在某个时刻得以突破。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行”在转折点的前段,这个转折不可能在2011年一年完成,可能需要到2013年才能清晰并坚定方向,但早期的培育和积蓄,是未来差异的因缘所在。
2011年的“行”,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在大方向大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行”的时间进行分解,“行”的目标进行分解,能够分阶段分目标地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系统中,有些问题,比如医疗保险的普及是可以通过资源配置得以解决的;但有些问题,比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就必须优先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没有非公立医疗系统的建立,并且达到足以与公立医院博弈的实力,是不可能取得理想中的成效的。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落实过程中的先后次序,是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本末倒置的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不能够看清大势,与时谐行,落后或盲目领先,都将自尝痛楚。因此,2011年,对医药流通行业来说,认清目标,搞清楚策略的逻辑关系,分阶段分步骤去实施,方是行者无疆的大道。
第六个字:“业”
《孙子兵法》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应用到医药流通行业,说的是不论政府还是企业,所有政策、措施、战术等都是为战略目的服务的;光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为了应对上级一时的责难,而耗费财货,去取得那些表象上可以显示功绩的成果,赢得别人的肯定,而不能从能力上提升,同时不断巩固胜利成果,是危险的,最终什么也留不下。这种以不同的出发点,而达到的不同状态,享受或承受不同结果的过程就是“业”。
从过去的一两年来看,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充满了遗憾,有能力占有资源的在发展企业能力方面工夫不足;有发展企业能力的,机会把握上缺乏创新;有创新意识的,与现实需求之间距离又比较远;唯一能够主导企业发展的共性力量几乎都是公共关系。那种可以将资源与机会整合,绵绵不绝的推动企业可以应对一切竞争而刃不见钝的发展模式却难以树立。
政府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方向是好的,各地在试点推行中,是否真的在“做业”?企业为了利润不会错,是否在赢得资源赚取利润过程中,始终不忘“做业”?2011年,不论是政府还是医药流通企业,寻找那种可以主导政策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的目标,将成为主流,不如此,则必将“费留”。再明白点说,就是政府务必要找到主导医疗体制改革的科学路径,而企业必须找到自身那种可以给客户带来独一不二价值的发展模式。一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说:中国国有企业不产企业家。不仅如此,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真正企业家诞生还需要时间,2011年为“业”而动是一种驱力。
[结语]
市场就是供求关系的场所,供求本来很简单。医药流通行业本来就不是一个行业,无非是因为“需求”有特权性,“供应”有局限性而主观划分出来的一个行业。如果特权方向发生改变,如果供应的局限性被充分突破,市场中则只有“生产者、需求者和配送者”;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多加一个“推销者”;细分不是天理,分分合合才是规律,撇开2011年不论,如今热热闹闹的医药流通行业,在未来“神马都是浮云”。因此,谈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趋势,不敢用其他的什么,只好用“医药流通行业”六个字,以空对空做个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