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已有3.4万名代表参与了医药代表专业培训(MRC)项目的考试。”RDPAC总裁刘贞贤在日前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医药代表这个词,也许在中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但是在国际上,医药代表已经有近40年历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真正的医药代表是一个有很高准入门槛的职业,他们不仅给医疗专业人员传递药品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安全信息,反馈至药品研制开发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的药品提供宝贵线索。”MRC项目总监温晓春介绍道。
要真正做到以上几点,并非易事。
据温晓春表示:药代认证项目从2003年开始立项,经过早期准备、全面研究、确定MRC项目框架、会员公司内部小范围试点等一系列工作,2007年在RDPAC会员公司内部广泛推开,2009年开始在国内推广。目前,该项目在国内10个城市有培训点,15个城市有考试点。
“内地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不过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台湾等地区从10年前即开始推行医药代表资格认证,但发展至今,推行的速度却比大陆要慢。”刘贞贤表示,“我们期待着医药代表能够作为一个正式的职业纳入《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们相信,受过专业培训、行为规范、尽职尽责的医药代表,对患者、医生、制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已经在和相关主管单位沟通,并得到了很多机构、医院和制药企业的支持。”
医药代表被纳入职业大典有很多积极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医药代表的总体素质。整个行业都引入这样一个体制后,可以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第二,有证执业,可以使医药代表的行为规范起来。通过认证,对医药代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管,医药代表的行为就能被规范。
比如现在一些参与认证的医药公司,对本企业的药代就有明确规定:只要被发现给医生钱,立刻开除。
第三,高素质的药代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可以使医生获得比较客观的药品信息,尤其是新药信息。最重要的是,只有正确的药品信息指导医生,患者才能得到恰当的临床治疗。合理科学的临床治疗,同时也意味着合理的药费支付,如果药代的行为不规范,最后买单的人还是患者和政府。医药代表规范了,无论是患者和社会,都能得到实惠。
刘贞贤还表示,现在RDPAC的会员企业中,3~6个月间没有通过医药代表资格认证的员工必须离开公司。对国内企业而言,我们没有办法来进行强制性要求,但是主管部门已经在致力于进一步规范这个行业。
“我们希望,医药代表出去都是最专业的,最有水平的,最有职业道德的,讲的话都是非常负责任的,我们的活动都是专业水平的学术性活动。”刘贞贤最后表示,“将来大家见到医药代表,是常受人尊重的,医药代表是值得终身从事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