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看点:政府加大投入和适度医疗
医疗服务产品具有社会公共福利品的属性。在发达国家,医疗投入是财政支出的最大项目。目前国内基本医疗保险也正成为医疗市场的最大买单者。同时,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需依赖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较为充分的公平竞争。虽然国情不同,但政策均对各国的医药卫生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政策导向决定了社会医药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决定了能否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决定了一个国家健康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展望2006 年,整个医疗服务领域的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评价医改前后的得与失,主要涉及到对公平性和医疗投入效率的评价,这两方面的现状都和改革设计者的初衷相背,医疗改革已成为失败的代名词。构建多层次的医疗生态环境系统将成为医疗改革努力的方向。
适度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凸现政府责任和话语权,改变患者个人支出负担过重的现状。
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为GDP 的6%左右,这一比例应该说和我们的国力是相符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比例必然逐步提高。
但在卫生费用具体构成上,国家财政投入明显过低。卫生总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居民个人花费、公共财政支出的花费、以企业为基础的社会花费。居民个人花费在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只占卫生总费用的20%左右,到2003 年,这个比例飙升到了56%;相对应的,政府的卫生支出则从1978 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03 年的17%,余下的社会花费也是从当初的近50%下降到了2003 年的27%。
再作横向比较,世界平均政府投入是61.8%,个人支出是38.2%,而中国政府投入仅为17.2%,个人支出为55.5%,政府投入比例目前还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多年来,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增长已两倍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过去5 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从医院的自身发展逻辑来看,微观竞争环境的激烈和政府出台系列限价措施也使大多数基层单位经营陷入困境,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将成为2006 年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新政的重要举措,医疗市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适度研发创新替代过度营销,增强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
制药行业涉及到药品的发现、研发、生产和营销四个环节,全球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研发能力与营销能力并重。具体体现为研发和营销的费用支出都约占销售额的15%左右。估计我国药品平均营销费用约占终端销售价格的30%以上,而研发费用估计在5%以下。重营销轻研发和医药不分家等诸多制度性因素相关,也是国内药企普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药品定价中的差比价原则、抗生素价格已达到限价的极点、普药竞争的白热化和招标采购的成熟等因素将促使行业价值增值环节从营销到研发的转移。我们预测研发创新能力强的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提高。在资本运作的层面上,“并购做强”战略将替代“并购做大”的传统思路。
适度医疗替代过度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过度检测和滥用抗生素新药等现象是形成“看病贵”等老大难问题的主要成因,按病种收费、医保限价措施、政府加大监测力度等措施将减少开大处方的行为,而政府责任和投入的到位必然伴随着医疗市场秩序的好转。
在今后,医院用药增长幅度趋缓,检测费和耗材的监管将会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整体上看,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新药的市场面临较大的机遇。
适度分化取代过度分化,解决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国内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大医院,它们的经营状况较好。而县级及以下的诊疗机构普遍效益较差,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待遇分化严重,预测2006 年起将会加大对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中低端医疗市场的增长潜力要高于高端市场。
医疗高端市场的盈利潜力很大,如果国家限于财力水平所限,完全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高端医疗市场,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国家的投资分红又可用于中低端市场的建设。这种资本运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改革的实质是要进行筹资方式、分配方式和资源运用方式的调整。中低端医疗市场应为国家财力支持的重点。在国家增量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可采取存量整合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端医疗市场的产业化运营。通过投资分红、证券发行等方式募集发展中低端公益性医疗市场所需资金投入。
医疗服务领域投资要点
●2006 年整体上将保持稳健发展,但医疗体制的方向性政策变革将孕育新的市场格局。预测其特征将体现为四个“适度”替代四个“过度”,即适度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凸现政府责任和话语权,减轻患者个人过度支出负担;适度研发创新替代过度营销,增强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适度医疗替代过度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适度分化取代过度分化,解决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中低端医疗市场应为国家财力支持的重点。政府投入不足留下的“欠账”需500 亿元以上的年度财政投入解决。在国家增量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可采取存量整合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端医疗市场的产业化运营,通过投资分红、证券发行等方式盘活大医院资产,用于发展中低端公益性医疗市场所需资金投入。
●适度医疗的关键是医药分家,医药分家的前提是加大财政投入,这是由医疗体制的历史沿革决定的。过度检测可通过政府定价手段解决,药品的多样性决定了过度用药问题只能通过医药分家彻底解决。
●构建多层次的医疗生态环境系统真正阻力来自于各个层面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存在的基础是现行的不合理制度成分。有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中国医疗行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内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十一五”期间仍将进一步加大,医疗行业危机必然在此期间经历劫后重生的过程。2006 年将是建设多层次医疗生态系统的启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