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最需要哪种经理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里的重要单元,无可置疑地成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经理人在企业管理中担当了极为重要且轻易不可代替的角色,它是企业里的领头羊,它是大海中航行的船长,掌控着企业的航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理人资源在市场经济体系里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也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其个人及其领导的管理团队的价值影响力异常显著。
既然经理人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今天我就结合中国实际和长期在企业中工作的实践来谈谈“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哪种经理人”这一话题,希望能够为企业决策者,尤其是民营企业老板或者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指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认识和使用适合于自己的经理人,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一、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经理人认识过程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民营经济(在解放前及解放初称为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经济部分)曾经长期被整个单一的社会经济制度压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民营经济基本处于消失的状态。
经历了十多年动乱之后,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只有找到释放生产力的锁,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过去长期单一的经济体制,抑制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价值的创造。改革开放之后,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努力,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里的新生力量,借助于完整的产权(所有者角色管理的到位)以及独特的灵活,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是重要的力量。
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些最早创业成功的老板们,较早地比国有企业更加意识到优质经理人资源对企业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因为他们从凭经验管理获得成功,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创业中,明显地感到管理知识的欠缺,明显地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他们曾经在使用家族经理人员还是外聘经理人员之间反复挣扎(有的现在还在其间掐扎),结果实践到最后的大方向仍然选择了外聘经理人这一国际通行的作法。
而我们的国有企业囿于传统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倾向于弱化经理人的作用,更强调政治和政府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往往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或者企业内部职工选举出来,再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但是,从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这种来自市场力量并实现企业的转型,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争相聘用经理人(而不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任命)来管理企业也成为了一道国有企业管理变革发展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由上述可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已经普遍地认识到了经理人的价值,而且也正是这种对经理人价值的认识,才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微观起动器,优质人力资源(基中以经理人价值为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二、终身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和事业经理人微辨
在我初略地看来,经理人就是专业从事于对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高级智力人才。但是,由于市场体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企业组织,因此经理人的种类千差万别。总体看来,担任经理职位的人才,可以分为终身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和事业经理人。
1、终身经理人
在国有企业里,他们通常是由政府任命或者选举(工会或职代会)出来,在民营企业里,老板(企业创始人和所有人)则既当老板角色,同时也充当经理人并履行经理职责。
终身经理人的优点是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稳定统一,企业内部成员认同感强。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企业内部缺乏改革或者革命的动力,有时会很被动地被市场推动向前走。这种企业内部缺乏活力和激情,难以吸收新的思想,观念陈旧,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单一,喜好按照惯例进行企业的日常管理。
2、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存在于现代国有企业和管理比较现代的民营企业。他们凭自己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获得老板或者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具有从事经营管理职位所需要的资历和能力,并且与董事会(比较现代点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设有董事会机构)签订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双方各自的义务。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现代管理中典型的契约关系,以达到双方利益契合点为基准,其实质是以利益为机制。这种职业经理人,由于其绩效考核数字化,在其任内往往段向于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此其成效往往很快可以见到。
职业经理人的各项操作都相当规范,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需要,但过于功利化,容易导致短期利益倾向,不注重于企业长远战略,许多措施都可能会从短期效益出发,导致企业发展战略迷失,而失去战略方向,对企业发展而言是致命的!
每一次职业经理人的变动,它都会为企业事业来全新东西,甚至是一个全新体系,往往它可能象壮阳药一样,迅速催化企业内部潜力,获得较好的业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其企业战略发展方向,而不能简单取决于短期的业绩。
实际上,企业内部固有文化阻力和习惯性作法,都会给职业经理人实际掌控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民营企业老板,更加关注到职业经理人的这种缺陷。由于他是企业的所有者,比职业经理人更加关注企业本身长期的发展,也比职业经理人更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因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要建立双方之间完整无缝的信任,本身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再加上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远未完善,社会诚信机制还没有系统建立,职业经理人还只是一种受市场欢迎的热门人物,实际使用职业经理人的比例还不够大,且如何确认职业经理人资格以及如何合理达成双方之间可接受的市场价格,也缺乏科学的操作程序。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明显地看到,中国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阶层的一种翻版,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一直未能成为主导企业管理的重要力量。不过,相信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将日益成熟,其迅速可用的巨大价值将广泛显现出来。
3、事业经理人
事业经理人集合了前面两种经理人的优点。强调了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但也突出了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变革和革新企业文化,来确保企业稳定但又具备活力的特点。我认为,事业经理人是所有经理人中最适合于中国企业实际的种类。
分页标题
事业经理人要成为经理人,首先,绝大多数也必须经过公平竞争和聘请上岗程序,他必须具备相当的资历、以往突出的业绩经历,还需要具有相当的素养和能力;其次,他的管理有别于职业经理人,他可以是企业的所有者(即老板),也可以不是,关键是他具备有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具有管理力和文化整合力,以管理自己事业的心态和精神管理企业,一以贯之,长期不懈;再次,他必须相当熟悉企业实际,往往需要长期工作于企业,了解企业发展脉络,掌握了该企业文化精髓,善于管理,精于领导,最善长借助于文化力和战略力来整合企业资源,引导企业向往健康发展。
目前,我认为称得上事业经理人的数量也不少,他们往往是中国当前最卓著的优秀企业家。在我熟悉的家电业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志高集团的李兴浩、联想的柳传志、格力集团的朱江洪董明珠、创维集团的黄宏生、TCL的李东生等人,都可以称得上事业经理人。
事业经理人的实质是是以经营企业为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志,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专注于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中国企业最需要哪种经理人
根据上述对终身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和事业经理人的分类比较来看,我认为中国企业特别需要事业经理人,而且也只有这种事业经理人才能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就发展趋势来看,尤其是社会大生产、大协作和大流通的方向,终身经理人将走向没落,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成为以往权威和专制组织制度个人杰出力量最后消失的晚钟;职业经理人将迅速成长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数量最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群体,但是以经营管理为企业的个人,毕竟有太多的局限,也需要周边大环境的配合,所以他将是主要的常规力量,但不可能做得最优秀;事业经理人成长由于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事业经理人对于企业来说,他个人就相当于企业的另一个品牌,或者是企业品牌的另一种个性化的诠释,他是经理人中的白金种类,非常稀缺,但他单个个体能量巨大,他们是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的真正英雄!
尽管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中国的事业经理人诞生却是很自然的过程,它是长期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物。不容置疑,它们将是中国企业最需要的经理人类型。
本文后记
经理人是我近期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正是基于经理人的巨大价值,也引发我的深度思考,让老板们如何聘用到合适的经理人,也是管理学者们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真正引起我动笔总结经理人思考,主要是源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源于我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深刻认识;
其次是源于我对以往职业历程中的回顾、分析和总结;
其三是源于对现任职企业经理人阶层的深度思考;
其四是源于建立一种适合于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企业组织的个人理想,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我也想在阐述自己对于如何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清楚地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终极的目标找准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五是源于我对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思考,由理想回归到企业实际,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管理变革服务,必须从解决问题的源头开始。世界学习型组织理论集大成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阐述了系统思考的重要性,他的学术思想为我思考中国企业管理解决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事实上,自2001年开始真正完整接触和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我便走上了构建个人完整管理体系(方法、理念和实践)的艰难研究之路。
本篇文章不一定算得上是本人对经理人的最全面解读,因为我对于自己的内潜能认识和释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相信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我个人的管理思想及管理风格的某些内核。因为我相信个人智慧是无穷的,我对于企业管理领域的认识也会生生不息,集合了前人最精华管理知识,再加上与自己独特思考的结合,将会不断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在这里,让我真诚感谢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老师彼得圣吉先生,感谢他带给了我的智慧领悟和启迪。
当然我还要感谢世界管理发展史上那些曾经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理论家们,是他们引导着我在管理领域里思想和嬉戏。
“开放、包容、摒弃偏见、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谐共生”等理念的形成和塑造,将会为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