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外资药降价中药对外博弈添筹码

发布日期:2010-12-30  |  浏览次数:62139

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降低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并且取消了一些药品的单独定价资格。这已不是成药的第一次降价,近5年,每年都有类似降价频繁出台。但这一次降价与往次不同的是发生在中成药原料连续多轮大涨的背景下,首次向单独定价特别是外资药品开刀,因而引起了行业震动。本次降价对中药行业影响如何?对中药行业发展又将产生哪些启示?

终结“超国民待遇”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在药品管理上“重洋轻中”,在集中招标的标的划分、专利期保护和药事审批上给予了诸多“超国民待遇”。一方面,原研产品在一定保护期内享受一定优待是合理的,毕竟人家投入那么多基础性研发工作,长期临床试验耗资巨大;但如果以此为理由让外资掌握着中国民众用药的定价权、话语权,对本土药品来说是一件很可怕而且可悲的事情。长期以来,降价意味着退出市场,国产药的轮番降价早就使之失去市场竞争力。在高利润刺激下,单独定价的高价药品(业界俗称“穿金衣”)市场份额越做越大,老百姓用药贵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

中西药价格必须分开管理 作为中国的“国粹”和特色产业,国家对中成药采取与西药“一刀切”的降价办法绝对不合理。因为多数中成药是靠天然原料来生产,而不是像西药多数是靠合成原料生产。合成原料可以源源不断工业化供应,但中药原料则受制于资源现状、农业生产现状。一味降低价格只能逼着中药生产企业通过压缩各种管理成本、降低药品质量甚至直接放弃生产来应对,结果势必造成整个中药产业的萎缩,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防止外资企业“趁虚而入” 由于外资医药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和中药资源管理的失控,作为“世界药源植物王国”,中国多年以来沦为外资企业的植物原料殖民地,低价掠夺资源再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后高价卖给中国。例如紫杉醇注射剂、美国的红三叶异黄酮系列产品等原料都是来自国内,类似品种还有很多。除这种降价措施外,国家还应严密监控外资或合资企业对中国的战略资源掠夺,加强诸如征税、限采等综合性保护措施。

最后,外资药价格的降低甚至被剔出基本用药目录(如上海市),对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特别是进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品。9月份以来,中药板块持续跑赢大盘,增幅远远高出其它行业。本次政策出台后,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用药市场广泛的中药生产企业预计日子将更为好过。同时,国家必须重视中药企业所面临的原料涨价困境,至少在现阶段不应再对中成药价格开刀,而应保持其价格的稳定,或允许中成药在合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售价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