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家中有个水龙头总在滴水,每次用完后,会用力把它拧得紧紧的,以求不再滴水。尽管这种方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凭借固定思维模式,笔者每次还是习惯拧得紧些、再紧些。没过多久,滴水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滴越多。正以为是水龙头损坏的时候,一次不经意间顺手拧了一下,滴水竟然停止了,反复试验了几次才明白,水龙头滴水并不是拧得太松,恰恰是因为拧得太紧。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个禅师对僧人们要求很严,却总是有不听话的僧人在诵经时间跑到寺院外溜达。于是,他找到已经退隐的高僧询问,高僧听完他的讲述后,送给他三个字:“不说话。”禅师记住了高僧的话。
一天晚上,他有意到僧人们的禅房里去查看,发现墙角处多出一张空椅子,知道又有违反寺规者出去溜达了。这位禅师想起了高僧的话,不吭不响地把椅子移开,就地而蹲。不一会儿,果然有个小和尚翻墙回来,黑暗中踩着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小和尚发现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父时,吓得不知所措,心想一定会遭到严厉惩罚。然而,禅师并没有责备他,只是让他把椅子搬回去,并告诉他有什么心事可以随时找师父谈。小和尚并不相信师父就此不再批评他了,于是随时等待着师父的责骂,整天老老实实地打坐诵经。就这样,一次没有责罚的教育反而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管理就像拧水龙头一样,管得越紧越好。其实,他们不懂得宽严适度的道理。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管理既要有严的一面,也要有适当宽松的一面。总以为越严越能起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应该相信大多数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自控能力,把握好管理的宽严,给员工留有反思言行、改正错误的空间。
总之,加强教育管理,严格要求,帮助员工及时改正错误并没有错,但不只是“严禁—惩罚”一种模式,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疏导”往往更有成效。
管理者不妨学学那位禅师,在实践中对员工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多一点宽容之心,尽可能启发员工认清自身的问题,自觉加以改正,保持进取、向上的希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