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冬季冻疮防治正当时

发布日期:2010-11-30  |  浏览次数:53900
  随着冷空气一次又一次来袭,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已换上了“银装”。虽说银装素裹,美不胜收,但寒冷的天气也给不少人带来不适。冻疮便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为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于肢体的末梢或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罹患冻疮,主要为儿童、妇女及老人。因此,社区医生若能熟练掌握冻疮的诊疗知识,则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快地摆脱疾病的困扰。
 
  耐寒性差易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部位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营养和氧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部分患者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冻疮(即习惯性冻疮),有学者认为,习惯性冻疮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关。这种物质即便在春天冻疮康复时,也不易被机体所吞噬,待来年冬天,寒冷再作用于局部时,便与残留的免疫复合物相互作用,形成局部免疫反应而诱发冻疮。
 
  冻疮初起表现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大小的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患者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肢端血运欠佳、手足容易出汗及慢性营养不良者更易发生冻疮。冻疮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随气候转暖可逐渐痊愈。
 
  易与某些疾病混淆
  冻疮属于一种皮肤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某些皮肤病十分类似,较容易混淆的疾病有下列几种:
 
  ①多形红斑。多形红斑亦好发于手背、指缘等处,但损害为多形性,常见有典型的虹彩状红斑,又称为靶样损害,中间紫红、边缘淡红,无瘀血现象。多见于春秋两季。
 
  ②结节性红斑。该病好发于小腿伸侧,患处炎症明显,疼痛剧烈,不形成水疱及溃疡,发病与寒冷季节无关。
 
  ③肢端青紫症。肢端青紫症多见于成年妇女,患者两小腿青紫,皮肤冷觉,微肿,远端着色重,不破溃,自觉症状缺如,终年症状不消,发病与季节无关。
 
  冻疮的治疗方法
  患冻疮后,应当及时治疗,以防引起皮肤组织发炎或坏死等不良后果。
 
  冻疮较轻时,可使用肝素钠软膏,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7天。该药可改善小静脉瘀血,增加局部血管通透性,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患处出现感染时,可用莫匹罗星软膏。
 
  较重的冻疮可加服口服药物。如维生素E 100mg每日2次,连服一周,之后改成50mg每日2次,连服一周,以防血管内血液凝固,预防胆固醇及中性脂肪阻塞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提高耐寒能力;或者使用山莨菪碱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3天,以解除毛细血管痉挛,改善冻疮局部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减少静脉瘀血,增加局部血氧供应,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但该药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
 
  用药期间,可通过按摩疗法促进末梢微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痊愈。方法:
 
  ①手按摩:双手合掌,反复搓摩,直至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然后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反复相互摩擦15~20次(一左一右为一次)。
 
  ②脚心按摩:屈膝坐在床上,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③腿按摩:腿伸直坐在床上,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搓到足踝,然后又搓回大腿根,一上一下为一次,共进行15~20次,右腿同样做15~20次。
 
  患病期间,应注意手足等局部皮肤的保温御寒,适当进行肢体方面的运动,外出返回室内后应自然复温,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手足,以防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瘀滞和渗出。
 
  如何预防冻疮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的疾病预防。
 
  ①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跳舞、跳绳、快步走等,加速气血运行,以利于创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②寒冷季节要防寒保暖,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③习惯性冻疮患者可从夏季开始逐渐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的习惯,提高耐寒能力。入冬前,可提早进行冻疮的内外治疗。
 
  ④冬季怕冷者,可多吃热性祛寒食物,如羊肉、生姜、肉桂等。
 
  ⑤室外锻炼或劳动时,要注意对身体裸露部位(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肤上涂油,减少散热。反复发作者,在冬病夏治的同时,可加做红外线理疗。
 
  ⑥温差水泡法: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在低温水中浸泡5分钟,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反复3次,可以锻炼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