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谨慎投资中药材种植

发布日期:2010-11-02  |  浏览次数:75510
       部分传统种植的中药材并没有实施GAP,如果GAP基地所产中药材为优,则应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
 
  近期,由于多种中药材价格普遍连续上涨,引发了包括药品生产企业在内的不少业界人士的关注,中药材种植有可能成为一块新的投资热土。
 
  在笔者看来,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首先,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封山育林等因素,使得中药材的可供能力有所下降;其次,种植类中药材受人工、管理、肥料等费用的影响,价格上涨毋庸置疑;此外,中成药产量不断增加,中药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也成为直接带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因此,新一轮投资热潮似乎已经来临,此时更需要理性思考。
 
  种植技术尚未形成体系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技术尚没有形成体系。由于中药材种植涉及品种范围广,绝大多数领域内开展的研究甚少,远不如对粮食、蔬菜、水果甚至花卉的技术研究,从中药材种子、育种,到生产技术,均缺乏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如果随意变换传统中药材的种植地域,特别是盲目引种野生中药材,还可能引起质量的变异和下降,产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隐患。
 
  中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除了企业应该尽到责任外,国家还应该在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加强中药材种植的基础研究,中药材种植应得到与粮食、蔬菜等相当的重视和支持。虽然国家研究支持中药大企业以其优势产品为核心,建立栽培或养殖原料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协调、健康发展,但是对不在此范围的药材,以及临床配方所需药材,支持政策还不够。
 
  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过快、过多,存在隐患。有报道称,中药材种植基地有600多个,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达35万吨。按此数据推算,每个基地平均1万亩,但平均亩产量为58公斤,可谓多、小、低,即基地数量多、规模小、产量低。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技术尚不成熟。野生人参经过几十年的引种、种植技术研究,最终才被《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也意味着种植人参曾经长期处于没有国家药品标准、而又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其他种植药材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尚需逐一核实。在国家日益加强药品安全、质量监管情况下,中药材种植应该重视快速发展时期可能存在的隐患,坚持保证质量和疗效的原则。
 
  尚处初期发展阶段
  如果GAP基地所产中药材较非GAP基地所产中药材质量为优或者疗效更可靠,中成药投料和临床处方则存在是否应该降低实际使用量的问题。毕竟,药品是以有效性、安全性为独有特性的,过多服用没有必要,甚至有害。此外,临床医师也应掌握GAP药材的情况,以便合理用药。当然,大部分传统种植的中药材并没有实施GAP,如果GAP基地所产中药材为优,则应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曾经规定凡是野生变家种、异地种植的中药材,必须向国家申报,经批准后方可使用。西洋参即属于此种情况,但价格远低于进口西洋参。另一方面,中成药并没有在处方中注明投料西洋参的来源。
 
  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要求,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所用中药材必须有固定产地,但还没有要求必须是GAP或者种植药材,由此做出中药材种植将再次兴起新一轮热潮的判断值得商榷。所谓“固定产地”,在某种意义上是保证原料的同一性,从而使制剂具有同一性,而事实上,厂家不可能种植所有生产所需药材,所有的药材并不具有很快进入规模化种植的条件。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涉及农业技术、药学、医学、管理、市场等诸多方面,在此意义上的中药材种植,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者系江西中医学院药事管理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