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医坐堂不同模式管理各异

发布日期:2010-09-30  |  浏览次数:57259
    “中医坐堂”起始于东汉名医张仲景,其后历经风雨,最终形成一种固有模式,在我国基层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若将坐堂医模式和药店开中医诊所或中医馆都归为药诊店,笔者认为不妥。自2007年10月以来在全国48个地区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的药店归为药诊店,而将药店为投资主体开办的中医诊所(中医馆、西医诊所、综合诊所、门诊)归为医疗门诊部或者医疗诊所系列更为合适。因为,药诊店的中医师数量、中医诊疗规模等均较小,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医疗门诊部或诊所不管是从医师数量还是诊疗规模上,均比药诊店要大好几倍,特别是管理上均是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医疗机构诊疗规范》来操作的。
 
  笔者从业十几年来,先后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平价药店、药诊店、连锁药店等单位工作过,也调研和考察过一批药店或诊所,发现药诊店和医疗门诊部或诊所确实是各有特点。
 
  三大模式比较
  上海养和堂高桥店和南昌汇仁堂福州路店是近两年借助国家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东风申办的药诊店。他们的坐堂医均为执业中医师,人员共为2~4名,诊室一般有2个左右(均要求在药店内),由药店店长直接管理。日常,由中医为患者诊脉、开方,药师接方,当场抓药、配药,是典型的“前厅看病,后堂抓药”。
 
  成都德仁堂、北京同仁堂、杭州方回春堂和胡庆余堂、上海童涵春堂和蔡同德堂等老字号药店也都开设着中医馆,而且历史悠久,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开办中医诊所的标准和条件来设置。虽然他们的中医馆均设在药店里(一般在2楼),但中医馆在管理方面并不完全依附于药店,而是符合医疗门诊部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根据医生专长特点进行排班、预约、挂号、叫号,有一套符合医生特色的管理和考核体系。
 
  上海群力草药店(群力门诊部)、武汉江瀚大药房(佳和门诊部)、上海雷允上药城(金雷门诊部)、北京德威治药房等投资主体开设的综合性诊所(门诊)或者中医诊所一般都在药店的隔壁,两者均有独立的门头,但内部互通,虽管理上分开,经营上互动。比如武汉江瀚大药房隔壁是自家开办的佳和门诊,两者在管理上互不干扰,但经营上相得益彰。患者在门诊看病后,不强制他们在江瀚大药房买药,而是给予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患者可以拿门诊的处方到其他药店购买。群力门诊部由于专注于疑难杂症以及肿瘤治疗并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及患者口碑,很早就取得了上海市医保定点诊疗单位。群力草药店虽为投资主体,但更多的是依附于门诊部而生存,药店自身更多的是按照门诊部的体系来接受管理。德威治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科、外科、内科、针灸推拿科,共有医务人员7名,在日常的诊疗中突出了中医的专业特点,专科专病专治做出特色,门诊量日益增大。
 
  新旧模式共同点

  综上所述,药诊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业态,而医疗门诊部或者医疗诊所由来已久,只是投资主体是药店而已。虽然两者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不大一样,但两者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在经营上加强医药互动、发挥中医诊疗特色以及药店中医药文化营销的合力方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药店或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