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四版的邀请,写下这篇投稿,其实心里想的很多,却不知道该写哪一个,因为做销售不宜,而给予过帮助的却太多。我在这里写一个给我印象最深,也给我很多帮助的药代兄弟吧。
开发三甲医院,对一个新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首先要下手了解的是医院的用药科室,临床医生,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门诊量,科室数目,用药潜力等等等等。我当初也是,很迷茫。
99年的一天下午,我正在门诊等一位专家,旁边还有一个瘦瘦的男子,和我年龄相仿,看我坐立不安的样子(呵呵,年少不稳重),和我笑了笑,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在医院和医药代表的对话。
“你是新来的吧?”他问我。我回答:是的。刚来不久,对这里还不熟悉。
他笑着对我说:看你的样子和我刚开始也差不多啊,不要着急。
我当时在纳闷,他怎么这么注意我啊,不是有什么问题吧。于是,我模棱两可的开始回答他的问题,有一搭没一搭。可是在逐渐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我误解了他,他是在真诚的帮我,得知我对医院还不熟悉,便告诉了我想知道的所有问题,医院的院长,药剂科主任,临床科室主任以及VIP的名字,还有他们的爱好。我当时只能不断的说感谢,从心里感谢。
就这样,我们的联系多了起来,开始了更深刻的接触。虽然是同科室的用药,可是他并没有介意,也教会了我更多的技巧,使我受益匪浅。而我也知道了他的几次成功的例子。
那家医院有一个老教授总也不用他的产品,多次拜访无效,送小礼品也不收,他非常着急,开始从各个方面打听消息。终于,他得知这个老教授的姐姐在上海,身体还不大好。这样,他在后来和教授的沟通中,避开产品并以亲情为切入点,和教授聊家人,聊老年生活。果然找到了和教授聊天的话题,几次过后,我的朋友适时的谈到了教授的姐姐,并主动要求带教授去上海探望老人。后面的事情就非常自然了,找车带教授去看他的姐姐,组织周庄游玩了一天。回到杭州后,眼看着销量在不断的上涨,而教授也更加认可我的朋友。
“其实真的是事在人为,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他告诉我。
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谈各自的困惑和工作中的收获。我曾经问过他: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你怎么会告诉我那么多?为什么?
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我们这行不容易,都是外地来的,能帮就帮忙吧,少走弯路总是好的。
我来上海的前几天他还在请我吃饭,我再次和他说起了这句话。他还是微笑的说:能帮就帮忙吧。
其实给过我帮助的有很多人,借此机会,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能够分享你们的经验!真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