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零售药店发展需要“市场均衡”

发布日期:2010-02-22  |  浏览次数:89138

副标题#e#

去年至今,山东省济南市、上海市等地的药店数量,特别是连锁药店门店数量急剧增加,当地药店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就在今年初,重庆市“四大民营药房”硕果仅存的全发大药房储奇门总店关张歇业;不久前武汉市有关部门也宣布,该市81家连锁药店的加盟店也将退市,这使人们不禁感叹药品零售市场竞争激烈。

人们由此也产生疑问,零售药店现在的数量到底是多还是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集约化的进展,不同地区药店数量将呈现减少、增加和基本不变三种各自不同的走向,直至市场均衡。”

总量有增无减

“现在药店的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近日,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药店的经营者们如此抱怨。的确,如其所说,“2009年至今,新医改给零售药店带来了不少挑战,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但最近的几则消息却显示,在不少地方,药店的数量却有增无减,尤其是连锁药店的增长最为迅猛,药品零售行业的连锁率正在上升。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2009年,该市新增连锁药店13家,新开连锁门店196家,占全年新开办药店的67%。截至去年年底,济南市28家连锁药店的门店总数已达442家,占全市药店的21.21%,比2008年的13.87%提高了7个百分点,连锁门店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而作为一线城市的代表,上海市去年也同样经历了药店数量急剧攀升的过程。据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共有药品零售门店2951家,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1家。其中连锁门店2455家,在行业中的整体占比提升了1%。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各地药店数量迅猛增长最大的内在动力来自于连锁药店的扩张需求。”据了解,去年在上海,仅国大药房就新开办门店28家。而今年,上海更多连锁药店也已经定下了门店继续扩张的计划,且很多连锁药店计划新开门店的数量都超过了10家。

而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药店数量的增长则来自于区域外连锁药店的进驻。湖南省浏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市零售药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00家。与2008年相比,全市新增药店50多家,增长幅度非常大。而增长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百姓”、“益丰”等连锁药店的进驻。“不管亏本还是盈利,首先要抢占市场” ——这就是这些扩张者的态度,也是当地连锁药店门店数量急剧攀升的原因。

药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2009年,药品零售企业新开门店不再“求大”,转而依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社区店、超市店中店等逐渐成为连锁药店青睐的业态。

1月22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怀德中路135号的常州市首家老百姓大药房盛装开业。截至当日,老百姓大药房已成功开发了湖南、陕西、浙江、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天津、湖北、广西、山东、江西、河北、河南等14个省级市场,拥有门店400余家,经营面积10多万平方米。而对于海王星辰来说,其门店数量在2009年第三季度也开始止跌。2009年一、二季度,海王星辰呈现出关店多于开店的态势,至第三季度,其门店数量开始增长。截至2009年9月30日,海王星辰正常营业的门店达2337家。无疑,全国性连锁药店的扩张为药店总量的增长又添了一把火。

尽管目前还没有统计数据准确显示出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的实际数量,但有业内人士估计,2009年中国药品零售企业数量的增长幅度应该与2008年持平。2008年,中国零售药店的数量超过了36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按此计算,2009年中国至少新增药品零售门店2万家以上,总数将超过38万家。事实上,已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药店的数量已经逼近38万家。其中连锁药店门店数量比2008年增加了2.41%,达到13.25万家。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单体药店相比于连锁药店,增长速度已经趋缓。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连锁门店数为12.9346万家,同比增长6.84%,而单体药店同比增长幅度仅为5.53%;“而2009年,这一状况仍将延续。”上述业内人士说。

[1]  

副标题

区域增减不一

药店总量有增无减,但并非每个区域都同样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公告,称该市81家药店将关门退市。国家在2002年前后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进入药品零售市场,随后一年,大量的民营资本涌入,最高峰时武汉市零售药店曾达到2700多家。但从2004年起,武汉开始出现零售药店退市现象,至2005年有592家退市,2007年前9个月有62家关门。

而不到一个月前,随着重庆全发大药房储奇门总店的关张,重庆曾经的“四大民营药房”叱咤风云的时代终于告一段落。从2007年开始,重庆时珍阁、双叶和麦克药房就相继被拍卖、倒闭或破产。尽管全发大药房易主后仍然保留了原有多家连锁店和上千名员工继续经营,但最终仍然关门歇业,重庆市场竞争之激烈已然显露无遗。

据了解,此次武汉退市的81家药店几乎都是连锁药店的加盟店。“与重庆曾经的四大民营药店相比,它们的失败似乎有着相同的原因——盲目发展连锁加盟导致管理不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只不过,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

洗牌风雨欲来

药店数量持续增长,既是居民需求使然,如随着城市发展和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线城市和富裕乡镇的市场机会逐渐显现,正等待着有实力的连锁药店去填补市场空白;但同时,数量急剧增长的背后也深藏着洗牌的“杀机”。“尤其在市场已经饱和的地区,药店数量持续增长的最终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式的大洗牌。”一位业内人士说。

以上海市为例,早在药店数量刚刚超过2000家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药店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群众购药需求。当时相对于世界上平均每7000~8000人拥有一家药店的标准,上海市中心城区每3000~4000人就有一家药店的现状已经远远“超标”。而当时上海市药监部门对1000多名上海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市民步行到离家最近的药店所需时间在5分钟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2.36%,5~10分钟的占42.44%,10~15分钟的占14.24%,超过15分钟的仅占6.69%。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患者步行获得医药救助的时间应该在15分钟内。

如今,上海市的药店数量已经逼近3000家,供大于求的状况如果继续加剧,一部分药店退出市场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内人士说,“上海的药店80%以上是连锁店,而且由于上海有开店距离限制,所以新开设药店数量近几年正在逐年减少,市场稳定发展的可能性较大。”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上海市场主体多为连锁药店,实力都不弱,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市场饱和度的提高,在最后的集约化进程中,竞争也许会更加惨烈。尤其是在2009年药店数量急剧增加后,很可能会打破目前“风平浪静”的局面。

但在另外一些城市,市场的发展可能要明朗些。有业内人士称:“在这些城市中,说药店比米铺还多一点也不夸张。东莞是广东一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药店就有5800多家,平均每家药店可为2000人提供用药服务,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每家药店服务人数的标准。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为5000人左右。除了多以外,这些城市的药店还具有连锁性不强,即使连锁经营,规模也较小的特点。正因为药店数量很多,又不连锁经营,所以每家药店的规模都很小,夫妻店很常见,一条街上出现10多家药店也不稀奇。这类城市,一些单体药店的未来令人担忧。而现在这种繁星点点的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价格竞争激烈,流通渠道隐患多。相信药品零售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会逐渐加强,只有通过减少数量,才能增强每家药店的竞争力,前提是竞争力弱的都关门。”

而在美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Walgreen、CVS、Rite Aid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目前继续着大鱼吃小鱼的并购。这种市场不太可能衍生成恶性竞争,均衡、平稳发展是主流。“也许美国市场的集中度有些太高了,但值得我们渴望和努力的,是市场的均衡发展。”该业内人士说。

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药店数量已经逼近38万家,按13亿人口计算,平均不到3500人就拥有一家药店,市场似乎已经完全饱和。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药店或僧多粥少、或僧少粥多,竞争程度千差万别,未来药店数量的增减情况也会有很大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集约化的进展,不同地区药店数量将呈现减少、增加和基本不变三种各自不同的走向,直至市场均衡。”

   [2] 

副标题

区域增减不一

药店总量有增无减,但并非每个区域都同样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公告,称该市81家药店将关门退市。国家在2002年前后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进入药品零售市场,随后一年,大量的民营资本涌入,最高峰时武汉市零售药店曾达到2700多家。但从2004年起,武汉开始出现零售药店退市现象,至2005年有592家退市,2007年前9个月有62家关门。

而不到一个月前,随着重庆全发大药房储奇门总店的关张,重庆曾经的“四大民营药房”叱咤风云的时代终于告一段落。从2007年开始,重庆时珍阁、双叶和麦克药房就相继被拍卖、倒闭或破产。尽管全发大药房易主后仍然保留了原有多家连锁店和上千名员工继续经营,但最终仍然关门歇业,重庆市场竞争之激烈已然显露无遗。

据了解,此次武汉退市的81家药店几乎都是连锁药店的加盟店。“与重庆曾经的四大民营药店相比,它们的失败似乎有着相同的原因——盲目发展连锁加盟导致管理不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只不过,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

洗牌风雨欲来

药店数量持续增长,既是居民需求使然,如随着城市发展和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线城市和富裕乡镇的市场机会逐渐显现,正等待着有实力的连锁药店去填补市场空白;但同时,数量急剧增长的背后也深藏着洗牌的“杀机”。“尤其在市场已经饱和的地区,药店数量持续增长的最终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式的大洗牌。”一位业内人士说。

以上海市为例,早在药店数量刚刚超过2000家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药店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群众购药需求。当时相对于世界上平均每7000~8000人拥有一家药店的标准,上海市中心城区每3000~4000人就有一家药店的现状已经远远“超标”。而当时上海市药监部门对1000多名上海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市民步行到离家最近的药店所需时间在5分钟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2.36%,5~10分钟的占42.44%,10~15分钟的占14.24%,超过15分钟的仅占6.69%。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患者步行获得医药救助的时间应该在15分钟内。

如今,上海市的药店数量已经逼近3000家,供大于求的状况如果继续加剧,一部分药店退出市场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内人士说,“上海的药店80%以上是连锁店,而且由于上海有开店距离限制,所以新开设药店数量近几年正在逐年减少,市场稳定发展的可能性较大。”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上海市场主体多为连锁药店,实力都不弱,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市场饱和度的提高,在最后的集约化进程中,竞争也许会更加惨烈。尤其是在2009年药店数量急剧增加后,很可能会打破目前“风平浪静”的局面。

但在另外一些城市,市场的发展可能要明朗些。有业内人士称:“在这些城市中,说药店比米铺还多一点也不夸张。东莞是广东一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药店就有5800多家,平均每家药店可为2000人提供用药服务,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每家药店服务人数的标准。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为5000人左右。除了多以外,这些城市的药店还具有连锁性不强,即使连锁经营,规模也较小的特点。正因为药店数量很多,又不连锁经营,所以每家药店的规模都很小,夫妻店很常见,一条街上出现10多家药店也不稀奇。这类城市,一些单体药店的未来令人担忧。而现在这种繁星点点的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价格竞争激烈,流通渠道隐患多。相信药品零售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会逐渐加强,只有通过减少数量,才能增强每家药店的竞争力,前提是竞争力弱的都关门。”

而在美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Walgreen、CVS、Rite Aid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目前继续着大鱼吃小鱼的并购。这种市场不太可能衍生成恶性竞争,均衡、平稳发展是主流。“也许美国市场的集中度有些太高了,但值得我们渴望和努力的,是市场的均衡发展。”该业内人士说。

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药店数量已经逼近38万家,按13亿人口计算,平均不到3500人就拥有一家药店,市场似乎已经完全饱和。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药店或僧多粥少、或僧少粥多,竞争程度千差万别,未来药店数量的增减情况也会有很大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集约化的进展,不同地区药店数量将呈现减少、增加和基本不变三种各自不同的走向,直至市场均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