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御到进攻再回到防御;
从强于大盘到指数领跌;
从基金、机构重仓到背离再到坚守。
进入2010年以来,医药板块的变化令人猝不及防。
超跌、错杀、捡漏等词汇忽而令人崩溃,忽而却又让人振奋。
六月份,以降低药价为主要目标的系列医药政策的密集出台,还未来得及对药价产生沉重一“击”,却在资本市场里率先“发挥作用”。然而,政策真的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吗?业内人士认为,“恐慌”过后医药股有望在大幅下跌后开始探底反弹。
事实上,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政策背景依然严峻,医药股会在黑暗中灿烂还是持续坎坷?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大宗原料药、创新仿制药和生物医药仍是最被看好的三大“价值地带”。
2010年年中,医药板块的指数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从1449点最高点到最低点1031,跌幅达28.9%。与此同时,上证A股指数[2743.41-1.16%]从3165点跌到了2424点,跌幅为23.4%。医药股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在2009年走势强劲的医药股为什么会在今年跑输大盘?
事实上,6月18日可被视为一个分水岭。当天,发改委公布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并随后公布将进行反商业贿赂治理,自此医药指数[1234.18-1.01%]开始大幅下跌。
细数一下,6月以来,医药行业出台的新政可以用“密集”来形容:首先,新版GMP即将实施,制造标准提升,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其次,新版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有望今年底推出;再次,医药企业的成本核算从严;第四,打击医药商业贿赂;第五,今年年底之前税务部门可能对医药流通企业开展大规模稽查。
“如果政策能如实执行,短期内医药企业利润水平将不同程度的降低,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从而引发行业洗牌。”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曦对记者表示。
通过对行业协会、市场分析人士、企业高管等的广泛调查,记者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看法却是,下半年医药市场仍有可为,医药市场正悄然孕育着巨大价值,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截至
分页标题
7月15日,根据统计来看,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60家医药上市公司中,“首次亏损”的只有5家,“预增”的有28家,再加上“略增”级的上市药企,有近40家之多。同时,药企内部人士还一致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一般下半年的增长会比上半年高。 “风暴早晚会过去,医药还会走向持续的高增长。如果政策执行到位,以药养医机制中形成的需求泡沫将被挤出,因此医药企业的效益有可能会是先降后升。”广发证券[0.000.00%]研究员葛峥认为。
管制下的成长路径
以降低药价为最终目标的医药新政不可避免地对医药企业造成冲击,但企业的应对措施同样“精彩迭出”。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棉衣’。”陕西一家中药类的上市公司战略部主管这样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就囤积主要原料药材,为降低企业成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药价要求进一步下降,也能确保企业生存下去。”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则表示,对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企业也准备了一些应对措施。比方说要求对药企的费用率、利润率进行管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做大某种利润率低的普药的量,把企业的整个利润率降下来。
中国医药[14.30-0.35%]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对记者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找到管制下的成长路径。企业面对的是“独木桥”。在独木桥下寻找企业成长路径,是现在每个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政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规律,所以对企业而言,要顺势而为,争取不被降价,获得单独定价的机会。”
另外,南京的一家医药企业投资关系部相关人士则告诉上海证券报,医药反贿赂治理是今年治理药价高企的一记重拳,事实上,反贿赂在2006年就开展过,力度和影响都很大。反贿赂治理对那些靠给医生回扣为主要营销手段的医药企业有较大影响,该政策应该能够推动企业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
同时,长期来看,某种程度上,医药新政可以“为医药企业营造更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向本报记者透露,近期,医保药物招标政策已经进行了局部调整,其中有一条,将落实60天回款制度,建立公报制。“以后谁拿企业药物迟迟不给钱,将向外界公开该单位的名称。鞭策医院等单位建立诚信口碑,也可帮助企业更快回笼资金。”
此外,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有望7月底颁布实施。药监部门花了五年时间修订完成的GMP标准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今年7月也是药监局规定的最后期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上周表示,新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涵盖了欧盟、美国FDA、WHO
分页标题
对GMP的基本要求,其中硬件内容参照欧盟,软件参照美国,其严格程度处于世界前列。 在康缘药业[19.54-1.81%]销售公司相关人士看来,新版的GMP标准将要求企业加大硬件和技术层面的投入。上市公司因资金实力较大,所以问题不大,而中小企业却到了生死关头。新版GMP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加强行业洗牌,淘汰落后企业,提高药品的安全性能。“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则是利好。”
基金不离不弃
即便医药板块近来“跌跌不休”,但有趣的是,医药仍是基金等投资机构“盯梢”的对象。
据上海证券报调查,为了给基金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不少基金在第二季度将医药、消费类股作为重要的防御“武器”。
二季度,医药是几乎所有基金标配的行业,7月20日公布季报的国泰金马、博时策略[0.940.32%]、博时精选[1.33-0.21%]等几家基金公司均重仓医药行业。如上投摩根阿尔法的十大重仓股中,康美药业[13.661.41%]、仁和药业[15.13-1.63%]、哈药股份[19.05-1.91%]、中新药业[13.19-2.22%]等占据四席。天相统计显示,基金对最青睐的医药生物等股票增持比例为2.36%,所持市值395.36亿元。
其中,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医药公司更是遭到大量基金“热捧”。比如东阿阿胶[39.56-1.00%],二季度末重仓持有的基金超过25家。包括银河基金、信诚基金、大成基金、上投摩根、华泰柏瑞等公司。另外,哈药、华兰等个股也获得基金追捧。
作为今年以来寥寥几只正收益的股基之一,信诚盛世蓝筹[1.770.11%]的表现令投资人惊喜,近期申购量也连续激增。正是医药、消费和新兴产业等配置使该基金获益匪浅。
信诚盛世蓝筹基金经理张锋表示,“我认为今年以来投资医药股并非是为了防御,而是主动进攻。”
他说,医药行业具有三重利好支持:第一、人口老化加快增加了对医药消费需求;第二、新的医改政策扩大了医保人群范围,这也会增加医药行业的需求;第三、最近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保健意识也更加强烈,这对医药行业的消费需求也会有较大推动。
对医药行业持坚定信心的不止张锋一人。
分页标题
广发证券分析师葛峥认为,医药行业从2009年(医改元年)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其面对的是一个高增长的刚性需求。绝对人口基数大、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去年1.9亿的老龄人口花掉了卫生总费用的90%,而到2035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3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全民医保及政府持续追加投入、医保结余率的降低等因素,都说明了医药市场的巨大空间。 他认为,下半年受政策影响较小的三类企业比较值得期待。一种是纯OTC药品的公司;第二种是血液、疫苗等生物公司;三是流通环节的企业。
大宗原料药市场探底反弹
在医药板块,大宗原料药一直受到市场“偏爱”。下半年整个市场都在期待原料药板块,特别是维生素E(VE)市场探底反弹。
今年以来,从三月份165元/公斤的高价到6月的135元/公斤,VE的价格跌势令人“揪心”。进入7月份以来VE价格更是节节“败退”,博亚和讯网的最新统计显示,7月21日,VE的国产价格已惊现105元/公斤的历史新低。这一价格已经比金融危机时的110元/公斤还要低。来自渤海证券医药分析师吴洋表示,在出口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降幅如此巨大,比较罕见。
VE价格跌势何时止?
浙江医药[31.00-0.10%]负责销售的相关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解释了VE降价的真实原因: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特别是养猪业不景气,农户不肯用VE,导致量、价齐跌。同时,新和成
分页标题
[31.841.43%]董秘石观群告诉上海证券报,今年以来出口都比较稳定,而3季度历来是养殖业的传统淡季,要到四季度才能回暖,VE市场需求才能被拉动。 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每年三季度浙江医药和新和成这两大VE生产巨头进入停产检修期,VE的价格有望稳定下来,不会再继续下跌。同时为四季度的旺季做好准备。
渤海证券分析师吴洋告诉记者,两家公司在VE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总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从历史情况来看,停产将终结目前快速下跌的VE走势。“如果停产,VE价格能在100元/公斤筑底反弹,逐渐进入价格复苏期。另外随着8—9月猪肉价格的回升,将拉动VE市场需求。”
其他大宗原料药方面,从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分化情况比较严重。今年5月VA及衍生物环比出口量下滑11.9%,均价上涨9%。而VC内销价格42元/公斤左右,相比年初大幅下滑47%,VC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存在,价格下滑趋势不变。同时,VB2量价稳定;VB5出口量回升;VD3价格大幅回落。
仿制药迎来千载难逢机遇
2010年,另外一个被看好的是医药市场里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创新仿制药。国际仿制药市场带来的产业转移大蛋糕也相当诱人。
据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张泽工向记者介绍,仿制药市场目前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未来3年内,国际上将有年销售额达137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
分页标题
据他介绍,2001年到2010年是世界制药史上商标名药品专利到期高峰时段,一些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陆续有一半以上的药品专利到期,一大批单品种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保护期也已届满。而从2011年至2015年,又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如此大规模的专利药解禁对于仿制药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将对原料药市场形成巨大需求。
“其实一种优质的仿制药也需要企业投入很大的研发力量,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容易一些,需要鼓励,也需要控制。”张泽工说。
“今明两年,就有可能看到中国药企成功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英文缩写)的认证。”国泰君安[99.280.00%]策略分析师金润这样对记者表示。他说,“目前,中国一些企业正在凭借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开发仿制药,申请FDA认证的工作也在进行中。一旦能够突破,对公司打通国际市场、实现公司销售收入的迅猛增长有很大的助力。”
在他看来,美国医药巨头为了适应新医改定价压力将采用削减成本、外包生产等手段来过渡。这正是中国医药企业的强项,同时,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所产生的成本削减效应,也对金融危机阴影下的海外药企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国际仿制药市场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容。事实上,在曾经以专利药为主的欧洲国家,政府为了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投资期限,也开始鼓励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欧洲目前已出现了四大新兴仿制药市场——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预计未来5年里,这4个国家的仿制药市场将会呈现两位数增长。张泽工介绍说。同时,他认为,全球十大仿制药生产商已经占据了全球仿制药市场47%的份额,基本处于垄断格局,因此对于仿制药占97%的中国医药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抢占先机,把目光投向尚未被大型仿制药集团密切关注的新兴市场,同时提高自身药品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抢滩国外市场,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医药道路。
同时,日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伟志指出,目前我国正面临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生产的历史性机遇,推动这一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海外药品专利到期高峰时段来临。二是中国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世界制药巨头一定会增加对华的原料药采购,尤其是特色原料药。
他对记者表示,“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将促使医药企业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争取仿制药出口,避免受到国内药品价格的制约,因此研发能力强的优质企业的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