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减法:
先说人生规划的减法,恐怕减法(即舍弃)是我们最不会做的事情。普通人的心理上总觉得做减法是一种损失,是在吃亏,是无能的表现,诸如此类。
我曾经在《大学不知道》里讲过,我所认为“好的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又单纯又独特。
这让我想起最近面谈和来信中接触的一些案例:
甲学生毕业于非名牌院校,成绩一般,专业是理工科,英语也不太好,但是他很关注管理咨询行业,立志进入麦肯锡。乙学生自认为沦落到不好的学校,数年考某省名牌大学研究生失败,他的目标也很远大,最终是想进入投行业的招牌企业高盛公司。
首先,把进入一个行业标杆型企业确立为奋斗目标,这样的雄心壮志值得肯定。
比起那些想要进入某行业,你问他这个行业里都有什么公司,他却开始不知所云的人要强多了。
其次,在计划的可操作性上——这样的计划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
要知道高盛、麦肯锡这样的公司,每年在中国大陆的招聘人数到底能有几个,甚至金融危机这样的年景,不在大陆招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你真的是北大清华的学生,也要面临惨烈的竞争。可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英语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就凭这一点,这样的计划实行起来就不令人激动,而是令人担忧。
恰当的目标调整是:假如你因为知道了有麦肯锡、高盛这样的公司,而开始对管理咨询或投资银行业感兴趣,那么首先就进入他们所处的行业。
如果做管理咨询与投资银行的高端业务实在困难的话,就找一些门槛比较低的相关细分行业或职位进入。
举例子来说,你可能无法做麦肯锡那样的战略管理咨询,但是如果你愿意了解管理咨询这个行业,你可能发现,你可以为一家公司的几乎所有业务提供咨询服务,比如你可以作为营销顾问、公关顾问、HR顾问等等角色开展咨询工作。你也有另外一种职业路径,就是在某一个产业里成为行家,然后提供相关产业的咨询、培训业务等等。如果你无法进入高盛,你一样可以做金融投资领域的事情,你可以做银行、证券、保险、私人投资公司里的业务,你也可以进入一家公司的投资融资部门,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高盛的客户或合作伙伴。
我见过一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学生,甚至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学生在这些领域里很有前途的,比如一位在市场策划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的学生,这样的行业不那么看重学校背景,更看重你的创意、经验和执行力。比如我见过一个高中生,在证券公司做伦敦股票市场投资,你不能说他的工作技术含量低,没有前途,他只用几年就把自己留学的学费都挣出来了,正打算出国读书,向更高端的基金经理职位冲击。
方法就是简化你的目标,让它变得更加容易。
如果我们终日为进不去麦肯锡与高盛而怨声载道、愁眉不展,那么这样的目标设定也就没有什么正面意义了。
简单的另外一面是独特。
我曾经写过一个小出纳,他参加了一个财务经理人俱乐部,这使得他运用Excel处理财务报表的能力大为提高。目前的状态是,他可以用这一点到各个公司去做培训挣钱,每次可以收入几百到上千块,可是他又放弃做培训,仍然在全力考CPA,梦想成为CFO——我并不是说他不应该考CPA,不应该梦想成为CFO,我是说为什么不去挣钱呢?他的回答是,做那些太偏门,不会有什么成长。可是主流的机会对你而言就是好的吗?你怎么跟那些北大清华的去竞争?怎么跟那些四大里面的骡子驴马们去竞争?怎么跟那些拿到国外CPA,ACCA的登陆海龟们去竞争?有时候,上帝塑造了独特的我们,也是一种良好愿望,干嘛不继续独特下去呢?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大路货?正因为大部分走着标准路径的人,认为基于Excel的财务培训有什么了不起,才给你独特的机会,为什么不在上面更多赚一笔?为什么不在财务培训领域成为一个能跟CFO收入媲美的人?为什么要调过头去走你不擅长的考试之路?
人生处在冲刺阶段的时候,更应该学会放下,轻装前进,才能走得更快。人生状态低迷的时候,也要学会舍弃,做好人生的减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住你最珍贵的东西不会被损害。
假如那个想进麦肯锡的人能愿意去做市场策划,那个想进高盛的人愿意去做股票分析,那个想成为CFO的小出纳愿意去做Excel培训,他们就随时可以开始工作,而不是充满幻想、担忧、焦虑却又无从下手。
第一步,简化你的目标;
第二步,让它变得更独特;
第三步,Just do it!
加法:
在人生的另一些阶段,比如职业平台期,你已经对所做的工作游刃有余,这时候,你需要做一些加法,拓展自身的行业视野,多参与一些培训,结识更多的业内外人士甚至拓展更多的业余爱好,让自己的职业与人生路走得更加扎实。
有很多人,做一份工作很好,但是一旦有某些变故发生,比如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掉,就很难再找到一份跟原来性质相似、薪酬相应的工作。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做好职业平台的积累,积极向上的人生更像是爬台阶,而不是爬竹竿,如果你不幸会有跌落的时候(任何人都会遇上这样的不幸),下面宽厚的台阶会接住你,这很重要。如果像从竹竿上滑落一样,一出溜到底,这样的人生对心脏功能的考验实在太大了。
这时候,我会给出与上文截然相反的建议。一般我们会建议你去做发挥所长的工作,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内钻研得更深,在这种时候,我会建议你开始尝试更多,打破原先对于自身的优势定位,这样才会走入一个新的境界。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时候,也许你该考虑在目前的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企业内部没有机会,你可以考虑跳槽到行业内更好的公司,因为毫无疑问,在行业内顶尖的公司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望得更远。这样即便做同样的工作,由于有了更高的标准,你也会获得极大的素质提升。如果你本身在一个行业的顶级企业中,但却只是一枚螺丝钉,也可以考虑逆向的流动。也许进入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有助于你获得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大的责任,发展自身的综合管理技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回报。
并非所有人都是那么有事业心的,如果你处在职业的平台期,想更好地顾到个人的生活,则会有不同的选择。
比如发展一些个人爱好,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组织。如果在这时候,你愿意尝试一些原来根本不太接触的东西,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比如工科的接触点儿文学艺术,文科的接触一些环保调查与科考,也许你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大为不同。
人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在思想上的苦闷,常常是由于自身视野与思路上的局限,由于我们的头脑空空或者是装了太多——比如磁盘碎片、垃圾文件和各种莫名其妙的成见。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得更多,一方面我们要清理掉那些莫名形成的偏见,才能成为更加自由、健康、全面的人。
哪怕仅仅是在工作之外,多一点爱好,多一点朋友,多一点温馨的家庭生活,我们在工作上的痛苦也不会再那么难于忍受。
那些为了工作投入所有,离了工作一无所有的人,其人生也是容易折断的,建筑他们人生的材质其实极为脆弱。有时候,你就是需要去玩个痛快,过过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会做最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调控人生,只会一种方式是不够的。你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或以不同的姿势,可能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世界。
如何发掘你的亮点?
有时候,来访者会问我,为什么自己没能被目标雇主所录用,自己的条件也不差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揣测一下,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你差了什么而无法胜任工作,而是你缺乏决定性的什么。尤其是面对那些稀缺性的好机会,在一种严酷的竞争形势下面,“各方面都不差”已经不够了,也许你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但是在一大堆足以胜任的人里面,你闪闪发亮了吗?
有的时候,你看到一封“好简历”,他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你就会想,这个人到底要干什么?你抓不住他的要点。有的时候,尤其是在小组面试的现场,你会发现那些获得面试机会的优秀选手,各方面也都差不多,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塑造出来的,无论选谁,你不会有特别的收益,也不会有特别的损失。
现在是一个全民注意力下降,大家都很容易审美疲劳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一些亮点用来鼓舞人心。
对于一个人来说,做出让别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人生也才有更多机会和可能,不然满腹诗书都憋在肚子里,不能用来照耀你周边的世界,让它变得更好,那可真是自私的行为。
可是,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个学生说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浑浑噩噩,既不喜欢所学专业,也没发展出其他任何特长;他随便找了一份工作,日日做着重复性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想要转行,却也不知道自己爱干什么;想要进修,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用力气,最后觉得什么都没劲,人生也不过如此,生活就是用来忍住煎熬和逆来顺受的。
有些人自恨没有什么特长,觉得另外一些很有天赋的人都是造物主的宠儿,岂知谁又是天生长着“特长”那东西降临人世的怪胎?而即便某些人是有某些天赋异禀,也需要后天艰苦的发掘、开采与雕琢工作,一块璞玉才能散发光彩,引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