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美国Celgene Corporation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公告(2020年 第44号)》称,经过开展药品境外生产现场检查,该产品部分关键生产设施不符合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存在生产过程无菌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不符合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即日起,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Celgene Corporation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各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暂停发放该产品的进口通关单。
数十亿市场瞬息骤变
米内网数据显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市场2018年的销售额为21.3亿元,2019年前3季度的销售额为21.1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大品种。新基(Celgene)的原研药于2013年获批进入国内市场,由百济神州负责销售,起初几年对国内白蛋白紫杉醇市场形成了垄断,而近两年在仿制药的不断冲击下,2018年市场占比降至12.92%。
该产品的专利于2017年1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经过一轮“抢首仿”的竞跑,2018年2月,石药集团的艾克力率先获批上市;2018年8月,恒瑞医药的艾越上市;2019年11月,齐鲁制药的白蛋白紫杉醇也拿到了生产批文。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石药集团克艾力的销售额为11亿元,恒瑞医药的艾越销售额约12亿元。
在今年1月确定的第二轮全国集采名单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此轮集采唯一的注射剂参与招标,国内市场上共有3家公司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分别为江苏恒瑞、石药集团和齐鲁制药,全部参与竞标,原研企业新基(百济神州)也参与了报价。最后,石药、恒瑞和新基分别以747、780、1150元的报价中标。
而新基(百济神州)此次在药品境外生产现场检查中“翻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被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的消息一出,则给这个数十亿的市场带来变数。对于江苏恒瑞、石药集团和齐鲁制药来说,如何趁机消化原研药撤去后的市场空白,值得关注。
进口药品境外检查力度加大
据了解,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由美国Abraxis公司研发(后被新基收购),于2005年获FDA批准,商品名为Abraxane。由于紫杉醇的细胞毒抗肿瘤特性,在很多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化疗效果,其适应症仍在不断拓展。截至目前,紫杉醇获批的适应症已扩展至20个,目前处于临床Ⅱ期、Ⅲ期的适应症仍超过20个。
在新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现属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授权下,百济神州负责 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在华销售业务。在百济神州近期开展的PD-1药物临床研究中,也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进行免疫+化疗的治疗性研究。
目前该公司还在代理研发或商业化的企业包括默克雪兰诺(PARP 抑制剂)、新基(来那度胺、白蛋白紫杉醇、阿扎胞苷)、Mirati(Sitravatinib)、SpringWorks(BRAF 抑制剂)、MEI Pharma(PI3K)、Zymeworks(HER2双抗及 HER2 双抗-ADC)、Ambrx、BioAtla(条件性激活 CTLA-4 单抗)、安进(肿瘤产品)等。对于新基的来那度胺和阿扎胞苷,或是下一步质量控制的重点。
对于前述公告,《医药经济报》记者立刻联系了百济神州相关人员,而截至发稿,对于此次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关键生产设施不符合GMP要求的情况,百济神州方面尚未做出具体回应。
据悉,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对进口药品境外检查力度在不断加大,从2011年到2019年,国家药监局一共对171个进口药品的境外生产现场开展了检查。截至2020年1月,已经发出禁止进口的公告共有22个。当前,中国监管机构在积极参与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修订,提升参与度,树立中国药品监管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