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在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整治违规收受“回扣”行为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吉林即将对全省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违规收受“回扣”行为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严查五大行为
根据通知,吉林省将针对全省所有医疗机构,着重对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五大行为重点关注,其中包括收受各种名义的财物或回扣,涉及药企、器械企业和耗材企业。
1、医疗机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采购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回扣的行为;
2、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活动中,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或提成的行为;
3、医疗机构接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不按照行政事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私设小金库、用于少数人私分的行为;
4、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的行为;
5、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权力在医药购销和工程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的行为。
药品回扣成焦点
在上述所有回扣中,药品回扣应该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在网络上搜索“药品回扣”的关键词,所曝光的案例触目惊心,其数量和涉及金额惊人。
所谓药品回扣,其实就是一种带金销售模式,范围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相关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让销售代表对接医生,按医生处方其产品的使用量提成结算返点给医生。
对于药品回扣问题,近年来的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
我们也能感受到,近年来,在严查药品回扣、杜绝带金销售方面,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
早在2016年12 月 24 日,央视播出历时8个月、暗访 6 家医院、曝光医药代表与医生诊内交易的细节,让药品回扣瞬间成为舆论的焦点。
随后,各地卫计委和医院也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一系列针对医药代表的“封杀”行动,禁止药代进医院、抓药代、停药……想尽一切办法杜绝药品回扣。
而4+7带量采购,更是杜绝药品回扣的利器。此前,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要坚持带量采购,给药品生产企业明确的预期,有利于其根据采购量自主报价申报,杜绝带金销售现象。”
除了4+7,今年还有一个重头戏——财政部、医保局联手核查77家药企的财务问题。其中,检查的内容包括药企费用、成本、收入的真实性。尤其是销售费用真实性、成本真实性、收入的真实性、销售返点回扣等其他问题。
在各种重磅组合拳之下,那些依然靠回扣来销售产品生存着的企业,必然会进入生命的倒计时,逐渐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已有医疗机构被关停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3月至9月开展自查和集中整治工作。
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全国各地都在集中打击医疗乱象,目前已有多家医疗机构被罚,甚至关停、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湖南省:查处收受回扣344人
湖南省专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查处收受回扣、过度医疗和开“大处方”等违规从业人员344人,相关医疗机构停业整顿37家,吊销或注销执业许可证14家;查处存在乱收费、欺骗消费医疗机构33家、存在骗取医保基金医疗机构34家;收取罚金605.28万元,处理相关医护人员98名,移送司法机关15名。
山东省:36家吊销牌照
截至7月底,山东省共督查医疗机构4.42万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5885起,约谈医疗机构321家,通报69家,行政处罚医疗机构1359家,警告591家,停业整顿67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6家,罚款862.6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33.72万元,处理医护人员221人。
贵州省:262家被警告
截止到8月底,贵州共查办案件842件,警告262家,罚款296.17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家,其中一级及以上民营医疗机构5家、其他1家;规范医疗机构名称15家;移交其他职能部门处理3家。
新疆:28家医院被关停
专项整治以来,新疆共收集涉及医疗民生领域问题线索682条,已立查立改601条,通报典型案例12起,行政处罚204起,约谈警告医药机构100家,限期整改94家,责令停业整顿20家,取缔28家。同时,对全疆300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约谈及限期整改300余家,通报批评和暂停医保服务130余家,解除定点服务协议110余家,拒付与追回医疗保障基金及行政处罚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