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征文 我和培训不得不说的故事

发布日期:2008-03-16  |  浏览次数:50003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较多的培训机会,但是培训又不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对于培训机会多的人,这是一种幸运;对于那些缺乏培训机会的人,却未必不能获得新的机会。在接受培训方面,毛泽东给我们树立了了一个楷模-自我培训的实践者。

但不管是自我培训,还是接受外部培训,人们都期望获得提高。但如果没有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又何来提高呢?所以,接受外部培训之所以提高,是在培训之后,在培训中,除非天姿聪慧的人,能马上吸收消化,大部分获得提高的人,是在培训之后,经过琢磨得到。自我培训的提高可能在培训过程中,关于学习的方法,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春节之前在北京参加产品管理年会,各行业的产品管理者齐聚一堂。原北京美大星巴克总裁王朝龙给我们讲了品牌管理,在所有的课程中,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我觉得比较而言,学习也最多。为什么?王在介绍的过程中,非常强调细节和创新,以及新的品牌管理理念。所谓新,其实存在于生活之中,你我周围,只是他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所谓细节,实际上是源自客户的需求,是自我努力挖掘的结果;所谓新的理念,实际上是消费者的消费方向。总而言之,生活中来,生活中去。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人们享受的是结果,以及造成结果的原因。循着讲者的思路,我们享受思维的盛宴,这也是精神饥渴造成的。至于你学到多少,用到多少,不在于培训师,而在于学者本人。对人有用的东西,总是来自于人本身的结论,而他人的指点,不过是提供了“食物”,最终从葡萄糖转化成能量,也不过是促使自己更有力气去做事。至于做什么事,如何做,又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培训师的事情。

接受培训的过程,既是心灵享受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的过程。我们为讲者的思路和我们工作的重合而兴奋,为出奇制胜的策略而兴奋。也许,个人的转变从这里开始,也许你回家睡一觉就忘了。绝大部分人,听后若有所思。有些人,只要有了方向,无所谓培训的内容,就能在框架里填上自己的东西;有些人自建一套框架。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应该去自建框架。

新的东西未必是好的东西。只有自己的经历和思维结晶最能诱惑人。所以,我们认为成功的讲师,往往是第一次就讲出自己心声的人。第二次,别人未必觉得他成功,因为里面可能有些修饰的成分。一个讲师要持续保持成功,就需要不断更新拔高自己,以便每堂课都与前不同。

我觉的培训不是人生中必需的,但培训可以做为调剂,正因为有培训,工作才变得丰富多彩。而自我挖掘才是必须的。所经历的培训,只是让人在表面上有所改观,至于深层次变化,不在外人,而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