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药动态实时掌握

连锁药店“跑马圈地”现并购整合热潮

发布日期:2018-09-04  |  浏览次数:96749

近日,大参林发出并购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南昌大参林拟以9987.6万元收购会好康药房持有的7家门店及其库存商品。同日,益丰药房也发出并购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江苏益丰拟以1.33亿元收购江苏民大药房连锁53%股权,交易标的包括10家连锁药店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1日至9月1日,这三大上市连锁药店又发起了5起并购,共涉及115家门店,并购金额总数约4.36亿元。

在政策驱动、资本介入、规模化竞争等因素影响下,药品零售行业连锁率持续提升。全国性和区域龙头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加速整合,不断新建和并购,进行连锁化复制,国内零售药店兼并整合不断升级,连锁药店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业内专家指出,快速并购背后的管理问题值得重视,人才匮乏、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新政实施等都将对大型连锁药店的并购策略及管理提出挑战。

三大连锁药店今年并购加剧

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四大上市医药连锁企业并购势头强劲,老百姓大药房并购门店数量最多,达到563家店,其次为一心堂,全年并购门店数为448家,大参林为231家,益丰药房最少,也有167家。

今年上半年,大参林、益丰药房和老百姓三家连锁药店巨头依然延续了去年的并购热情。新京报记者统计,大参林上半年新增门店479家,其中并购门店117家;老百姓新增门店534家,其中并购门店237家。2017年在四家企业门店总数上排名末位的益丰药房,今年并购“凶猛”,仅上半年就达到209家店铺,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的并购数量。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益丰药房今年4月17日首次公告披露的一起并购。公告显示,益丰药房拟以13.84亿元并购石家庄新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86.31%的股份。资料显示,新兴药房连锁当时拥有460家直营门店,深耕河北,2017年销售超过10亿元,此前曾获得过多轮融资,也进行过对外收购。中国医药人俱乐部创始人钱立正告诉新京报记者,新兴药房董事长郭生荣去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导致新兴药房管理层失去核心人物,这是新兴药房最终被并购的主要原因。“新兴药房是当地第一品牌药店,重视与消费者的联系,仅石家庄市的连锁会员就达到了380万人,是很优质的并购标的。”

这笔并购被认为是中国药品零售史上最大的并购案,由于此次收购构成了重大资产重组,益丰药房当日申请停牌。8月15日,此次并购中以支付现金购买的新兴药房48.96%股权已完成过户,而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新兴药房37.35%股权,仍需中国证监会核实后实施。

8月30日,就益丰药房的并购策略及药店管理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向益丰药房发去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一心堂上半年并购速度放缓

相较于三大连锁药店的并购热情,曾被称为“收购狂人”的一心堂上半年并购速度放缓。一心堂曾坦言,主要是因为并购标的成本增加。

作为A股上市的第一家连锁药店,截至2018年6月30日,一心堂在四家上市连锁药店中拥有最多的门店——5264家。

2014年7月2日一心堂上市时,主要市场为云南和广西。此后,借助资本力量,开始大量开店和并购。截至目前,其主要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云南、四川等十个省份及直辖市。一心堂副总裁、CFO、董事会秘书田俊曾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信证券资本市场论坛”上透露,过去一心堂花了近18亿元并购,实现了销售近28亿元的药店资产。

一心堂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一心堂新增349家店铺,为四家连锁药店中最少的,基本都为自建,而去年同期新增门店中,有51.17%是收购门店。

对此,一心堂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对门店进行集中化调整,下半年将集中力量开新店。今年计划新开800-1000家,主要以自开店为主,并购店为辅。因为2017年末行业内市场情况变化较大,并购标的成本显著增加,公司门店收购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在8月27日一心堂发布的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中,一心堂提到,目前市场存在一些高估值购买,都是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一心堂会对有利于公司市场定位、且价格在能接受范围内购买。如果一个区域里人才配备不合理,即便价格便宜,并购也没有意义,因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去经营、管理才能出现效益。因此,一心堂会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格局精准定位并购事项,才能达到投入和产出成正比。

针对一心堂放缓并购速度、并购门店管理等问题,8月30日,记者向一心堂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日未收到回复。

单体药店消失速度将会更快

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性和区域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场集中度及零售连锁率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409家(下辖门店229224家)、零售单体药店224514家。

“十三五”期间,新医改政策陆续实施,间接推动了医疗机构处方外流进程,部分区域开始积极探索医院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店零售信息共享,开展了门诊特病、慢病定点药店医保结算试点,直接推动患者向零售药店流动。在此背景下,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以及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借助资本力量加速行业并购重组,扩大自身市场网络。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指出,上述连锁药店可以获得更多资金进行并购,通过快速扩张获得优势,对上游制药企业有更强的发言权。另外,随着医改推进,处方外流成为大趋势,大型连锁药店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优质药店才有可能获得机会。“区域性并购始终都在进行,关键看并购标的的质量。”

钱立正指出,中国每3500人就拥有一家药店,密度非常高。按国外标准测算,应该每6000人拥有一家药店才合理。“药店多,加上恶性竞争、固定成本(如租金、人工成本等)增高,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等,单体药店和中小连锁药店生存艰难。”

钱立正预计,未来3年内,约3万-5万家药店会关闭,很多中小连锁药店会被并购。“政府导向也是高度连锁化,因为好管理。”

单体药店消失速度将会更快,史立臣预计,单体药店每天在以百为单位消失。“中国药店并购潮还没有到来,未来5-10年,会有至少50家连锁药店能占据60%的市场。”在史立臣看来,随着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的推行,45万多家药店预计有一半会倒闭。

问题1

快速扩张 管理费用提升

记者发现,随着门店的扩张,人工薪酬、房租费用也随之增长,相应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在升高。四家上市连锁药店中,大参林、老百姓和益丰药房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同时增加,只有上半年减缓并购步伐的一心堂销售费用上升,但管理费用下降。

从上半年关闭门店的数量来看,一心堂关闭81家店铺,居四家连锁药店之首。一心堂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一心堂累计亏损门店1539家,收入占比13.28%,平均单店亏损1.82万元。盈利的3725家收入占比86.72%,平均单店盈利12.18万元。亏损店中,新开店及次新店(开业时间在2年以内的门店)929家。超过2年未盈利门店610家,其中半年累计亏损金额小于2.5万元的门店277家。

针对亏损门店整改,一心堂表示,亏损门店的比例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公司设立有专门的整改项目组,对门店医保销售影响、当地政策、竞争对手情况、公司拓展计划进行分析,长期未能盈利且不具备继续开店价值的门店,会选择搬迁或撤店。

钱立正指出,扩大规模是上市连锁药店当前最大需求,快速扩张后的问题就是如何稳住门店,而且上市企业要看“成绩单”,随着门店增加,管理成本也在增加,如果运营体系跟不上,就会导致盈利性不够。因此,快速扩张之后关闭盈利性不强的门店很正常。

问题2

疯狂并购 管理难以跟上

在上市连锁药店疯狂并购的背后,还存在其他隐忧。

今年3月,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三亚市“一心堂”连锁药店出现医保卡当消费卡购买非药品,以及开具虚假名称发票,涉嫌套取社保资金的情况。一心堂调查后承认情况属实,随后全面暂停相关的医保刷卡业务,并进行整改。另外,因存在开具发票与实际销售不一致、未按药品储藏要求储存陈列药品、药品与非药品未分开陈列等,今年4月,海南一心堂在三亚市、东方市、万宁市的多家零售药店先后被撤销GSP认证证书。在全面自查自检和整顿后,目前,涉及此次超范围刷医保卡等而停业整改的所有门店,均恢复营业。

“上市企业并购,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并购后管理很难跟上,现在门店经营,特别是新店,基本都亏损,因为连锁经营成本在上升。”钱立正指出,医药行业的专业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5年以上积淀,一个人很难胜任门店管理。而连锁药店行业,中高端管理人才匮乏,执业药师紧缺,“全国只有20多万名执业药师,与40多万家门店相比,缺口太大。”而人才紧缺,带来的就是薪资上升,加上房租上涨、监管标准日益严格等原因,导致经营门店整体成本上涨,企业要并购优质药店,成本自然会上升。而好的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

行业提示

并购主要风险来自分级管理

在史立臣看来,连锁药店大举并购最主要风险是未来将全面推行的药店分类分级管理。

2018年1月29日,《关于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三版发布,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将在全国推广。4月15日起,广东省已经正式实施药店分级管理政策,依据经营面积、软硬件设施、执业药师配置人数、仓储条件等核定药店类别,并赋予相应经营权限,级别越高的药店可以卖的药品种类越多。

史立臣指出,未来可以大规模承接处方外流业务的一定是有医保资格的3A级门店,因此上市连锁药店并购门店数量规模虽然可观,但这其中有多少优质药店至关重要。“并购1000家店,最后只有100家被评为3A就坏了。大多数并购的药店质量不太好,好的药店别人也不愿意卖。”史立臣认为,一心堂上半年减缓并购步伐,以自建为主,其实也是瞄准了往最高级标准药店发展,而自建标准由企业自己掌握,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药店往往扎根于社区,未来药店发展的大方向是慢病管理和社区健康管理。”史立臣指出,在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协助100多家区域连锁药店做中医馆时他发现,中医馆营业能力非常强,慢病管理盈利可观。连锁药店产品品类多,如果与周边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融合,盈利能力将远远超过单一药品经营本身。而且中医馆现在采取备案制,成本低,利润高,通过中医馆带动,还能吸引更多人在药店消费,是一种获客方式,值得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