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市场动态

全国药品带量采购再扩容 哪类药企影响最大

2019-09-06 13:35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

随着一纸文件的下发,药品带量采购区域范围再扩容,全国集采发令号已吹响。

9月1日,全国药品带量采购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联采办”)于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下称“《文件》”),向全国药企发出了25个药品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邀请函”。根据《文件》,本轮集采联盟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 安徽等25个地区(4+7城市除外)。随着《文件》的发布,意味着在今年上半年河北、福建先后落实跟进4+7后,在全国范围内,除去港澳台地区外,其他31个省级行政区域均已纳入药品集采阵营。

此时距离国家初次发布带量采购政策已过数月。自政策实行以来,各家中标药企可谓有喜有忧。接下来,携新入场规则而至的第二轮集采又会对哪类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带量采购“价”“量”有新规

首批4+7试点城市集中带量采购入选品种在2018年12月公布,自今年3月份起至今,11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开始执行带量采购。如今,第二波全国药品集采已箭在弦上。

据悉,这一轮集采的药品品种与上一轮一致,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等25个中标品种。

《文件》显示,在价格方面,申报价不应高于“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按现行药品差比价规则折算后的价格,且原则上不应高于本企业同品种2019年(截至7月31日)联盟地区省级集中采购最低价。

新一轮集采的亮点是,在量方面,第一轮试点的“唯一中标”规则已不复存在,在新一轮全国范围内的带量采购中,将采用“多家中标”新规。

按照《文件》规定,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实际中选企业为1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实际中选企业为2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实际中选企业为3家的,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同时,次年约定采购量按该采购品种(指定规格)首年实际采购量一定比例确定,次年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该中选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根据《文件》,不是产品扩容,而是区域扩容,即便只增加了两家,对新入围企业也是一个利好,更公平。”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有价格层面的要求,也有量的保障,以前是‘独一家’,有断货的风险,增加中标企业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独家供货压力。”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对于一种药品中标企业增至最多3家,但与之前限定一家中标的本质是一样的,竞争一样激烈,因为最终还是取最低价企业。“涉及范围增加之后,洗牌效应真正出现了。”

对企业影响几何?

第一轮“4+7”带量采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试点城市在内的所有公立医院作为采购主体,集中采购25个药品。经过去年12月的激烈角逐,以及大幅度的降价,共有20家药企获得本轮带量采购独家中标资格,25个品种中标价平均降幅在52%左右,最大降幅甚至达96%,降幅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通过已中标的上市药企目前披露的半年报可以看出,企业获得了更高的销售市场占有率。科伦药业(002422.SZ)产品“百洛特”在4+7带量采购中标后,迅速覆盖11个重点城市的200多家三级医院,上半年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14%。

然而,带量采购也使得中标产品销售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去年12月,正大天晴旗下乙肝药恩替卡韦(“润众”分散片)以降价九成中标。近期,正大天晴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恩替卡韦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约16亿元,反而同比减少约1.74亿元。

华海药业(600521.SH)以6个中选产品成为第一轮带量采购中标“冠军”,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53亿元,同比增长仅4.5%。华海药业解释称,国内制剂 4+7 带量采购中标产品销售数量大幅增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收入增幅较小。

而进一步扩围后的带量采购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赵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期不好判断,政策是会改变的,就短期来看,部分药企的压力会比较大。”

对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史立臣看来:“除了供货量要有保障外,企业能否顺利回款是一个潜在问题。”谈及政策保障,他认为:“这就需要联采办发挥作用,应该由医保局牵头,以省为单位,保障企业回款顺利,可以专门成立医保基金,纾解回款压力。所以,除了基本的‘价’‘量’的规定外,还要在组织层面、基金层面进行双重保障。如此一来,越小的企业越有优势,小企业营销能力弱、承担风险能力弱,但联采办已经为它做好了保障。”

对于新的带量采购政策下是否会加速药企淘汰,史立臣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短期内不会淘汰多少,等待行业的洗牌的结果真正出现,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除了政策落实的效率因素外,原因主要系一致性评价的耗时较长,“在产品层面,现有的25个集采产品已囊括目前药品40%以上,预计将有不少未中标企业会排队去做一致性评价。”想要加速政策落实运行效率,改善科室一致性评价的低速问题是前提之一,而这又是另一个议题了。

赵衡总结在这一政策之中获益最大的三类企业:“一类是华海药业这种原料药公司,一类是京新药业这种不大的公司,但靠放量拉动,一类是正大天晴这种,靠低价拉动其他产品。”

又一场集采即将开展,对中标企业的控制成本能力也开始了新一轮考验。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此番新规则,赵衡回答《华夏时报》记者称:“主要是控制好成本,因为企业已不需要大量营销成本,只要在生产方面成本控制能力强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要中标,否则只能转型。小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转型,或扩大产能,或进行创新,但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也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

处于新政发布的当下,各家药企几乎都在对外发声方面持保守态度,《华夏时报》记者尝试采访了几家第一批带量采购中标企业,其中,京新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士、正大天晴宣传部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目前处于带量采购新政刚刚发布的敏感时期,暂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大家都不太好说。”京新药业上述人士表示,在第二批带量采购顺利进行之后公司会考虑接受采访。此外,记者多次致电华海药业证券部但无人接听。

Tags: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