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药企经营

这家药企30年股价飙升1000倍的秘诀!

2016-12-30 16:06 来源:财新网 点击:

虽然从印度制药业脱颖而出,瑞迪博士药厂(Dr.Reddys Lab,以下简称“DRL”)却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得益于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实施的积极全球拓展策略,这个总部位于印度南部海得拉巴的制药企业已经跻身于美国仿制药市场上前十大企业之列,同时在英国、德国或是俄罗斯市场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海外市场上的营业收入已经占据了这个印度企业总收入的压倒多数比重。不过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不到30年创业历程中,DRL在印度制药界内激烈的竞争中力拔多项头筹,由此奠定了如今印度制药龙头的地位,在全球仿制药市场、以及原料药生产等诸多领域内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作为印度制药界创新的先驱,DRL已经在全新医药产品开发的道路上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它不仅成为了印度开发第一个生物仿制药的企业,同时也将为印度开发首个真正意义的完全创新药物。的确,RDL的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制药界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印度制药界从仿制走向创新的最好见证。

传奇企业家

瑞迪博士药厂创始人是印度的传奇企业家安吉?瑞迪博士。1940年,安吉?瑞迪出生于印度南部的一个富裕农场主家庭。1958年,他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了孟买大学,继续深造最终获得了制药和化学工程的博士学位。1969年,瑞迪进入了印度最大的国有制药企业DRL开始工作。正所谓生逢其时,仅仅几年之后,印度英迪拉甘地政府大幅度地修订了专利法,放弃了药品化合物专利的保护,从此迎来了印度本地制药产业的黄金大发展时代,各制药企业竞相大力投入到工艺技术发展之中。仅仅对于DRL而言,它最初曾经依靠前苏联的技术援助,但很快转弱为强,反而向前苏联输出制药技术。

美好的前景鼓舞着志向远大的瑞迪博士,在DRL中的数年历练更是丰富了他的工作经验。1975年,瑞迪博士离开DRL开始独立创业。从1976年开始,瑞迪博士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生意伙伴并开办了Uniloids公司等一系列企业,从事着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多年后,当瑞迪博士回顾这段生涯时,他解释离开DRL的理由:“我在DRL辛勤工作只能赚取这样一点点的卢比。但如果我成为一个企业家,开发出和西方技术一样优秀的制药技术,那我一开始就能赚大钱,这就是我要离开DRL的原因。”

随着羽翼渐满,瑞迪博士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原料药生产销售,医药制剂成品无疑将带来更多的财富和价值。1984年,瑞迪博士募集了4万美元资金,同时向银行贷款了12万美元,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瑞迪博士药厂(Dr. Deddy’s Laboratory,DRL),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

DRL的制剂产品首先针对了印度最普遍的疼痛疾病,通过开发生产一系列的止痛药物,这个新生代制药企业在印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对医药技术具有深厚洞察力的瑞迪博士十分擅长于“紧跟世界潮流”,利用印度专利法对化合物保护的缺位,不断地在第一时间内开发全球最畅销药物的仿制产品,例如拜耳医药的环丙沙星和阿斯特拉(现英国阿斯利康的前身)的奥美拉唑。特别是后者,在创业初期为整个DRL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滚滚而来的收入,以至于瑞迪博士面对媒体说:“除了阿斯特拉,我们应当是全球最大的奥美拉唑生产企业”。

1986年,DRL在孟买证交所上市。同一年,公司的第一批甲基多巴原料药开始出口欧洲。不过,更重大的成就出现在1987年:公司生产的布洛芬制剂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的美国市场通行证,同时生产设施也通过了美国FDA的GMP认证。这一系列的成就促使着DRL成为整个印度制药界的国际化先驱,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印度制药业进入西方制药市场的领军企业。一年后,DRL收购了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原料药企业Benzex药厂,进而稳固了其原料药出口的经营收益。

创新的力量

20世纪的90年代依然是印度制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大小小的制药公司纷纷将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拷贝不走样”地移植到印度市场来。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的计划经济体制解体更是为印度制药企业带来了一片新的市场发展空间:1991年,DRL首先将产品输出俄罗斯市场;4年后,DRL在当地兴建了合资企业。

在一片繁荣面前,DRL依然保持着相当的领先优势,特别它是当时印度第一个出口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原料药企业。虽然如此,瑞迪博士却无法陶醉在已有的各种成就之中—由于整个印度产业界都醉心于仿制药物的开发,有时候甚至造成了某一个药物被多达100个印度药厂仿制的局面,如此高度的竞争从长远上只能迫使企业走上薄利多销的恶性竞争之路。更为严酷的是,当时的印度政府已经开始寻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意味着印度终有一天将改变现有的专利保护制度,重新把化合物保护纳入到印度专利法之中,进而完全改变现有的印度制药业发展模式。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印度的科学家找不到医药创新的出路,他们的出路也许只能是移居海外,而这对整个产业发展创新的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盛世下涌动的危机暗流刺激着瑞迪博士,这位深谋远虑的印度企业家为此重新为它一手创建的这个制药企业修订了发展战略。1993年,瑞迪博士研究基金会首先成立,整个公司也在这一时刻启动从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医药企业的转变。为此,瑞迪博士特意在号称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对外界宣布:“不要认为我们不能一掷千金地开发新药,印度企业并不会对此回避。”虽然如此,当时的印度社会对瑞迪博士所描绘的远大前景依然存在着怀疑的态度,毕竟此前从没有印度企业有研发新药的先例,更何况印度当时糟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并不具备为本地企业开发新药保驾护航的能力。

新药研发首先从“me-too类的药物”开始。换而言之,DRL的新药研发主要针对一个现有的医药产品进行化学结构的轻微修改或是制剂工艺的进一步提高,最终产生一个全新的医药产品,这个新产品必须具有足够的新颖性,从而能够实现以专利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此外,为了保证研发的最终收益,DRL的很多科研项目都定位于临床界的诸多疑难杂症,如以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或是癌症的治疗。为了保证未来参与到更多的国际性新药研发合作,DRL内部还建立了和大型制药企业并无二致的全球新药研发通行的规范化操作。

1995年,DRL开发了一款新的糖尿病药物制剂首次成功申请了专利。两年后,DRL再次开发了一个新的胰岛素增敏剂产品balaglitazone。考虑到后续临床研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个产品被转让授权给专业从事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公司进行进一步研究。这是印度制药产业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因为这不仅是印度企业开发的第一个创新药物,也是印度企业所参与的第一次国际性研发合作。随后,DRL的第二个胰岛素增敏剂产品ragaglitazar和新一代降糖药DRF-4158分别许可授权于诺和诺德和诺华公司,DRL由此巩固了其在印度药物创新中的排头兵地位。

闯荡美利坚

新药研发仅仅是瑞迪博士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一部分。在整个公司战略转型成为一个研发型的制药公司之际,如何为一掷千金的研发筹措资金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这一问题上,瑞迪博士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毕竟这是一片进入壁垒更高但收益同样更高的广阔市场。1994年,DRL发行了4800万美元的全球存托凭证,用于建造一个符合西方国家规范的药品生产基地。同一年,公司首次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了分公司,进而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桥头堡。

为了进一步融合到北美市场,DRL于1999年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以吸纳美国当地人才加入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同一年,DRL收购了印度企业ARL公司,以此强化企业的销售能力并丰富了产品结构。一年后,DRL发起对另一家印度企业Cheminor药厂的收购。Cheminor药厂掌门人,也就是瑞迪博士的女婿帕萨德加入了其岳父的公司,并在2001年出掌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至今。在接二连三的收购计划中,DRL建立了新的战略布局,并在规模上成为了印度的第三大制药企业。

2001年4月,DRL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使之成为了日本药企之外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亚洲制药公司。此时,瑞迪博士对《商业周刊》评论表示:“我们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性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上市营销我们的产品。”

同样在2001年,DRL开发的40mg剂量的百忧解片剂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美国市场的首仿药,这也是印度企业在美国仿制药市场中的第一个首仿药,因此根据美国法律获得了180天的仿制药市场独占权。从某种角度来说,赢得美国市场中首仿药是DRL一贯重视研发的回报,同时与其积极的市场研究密不可分: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DRL发现尽管美国市场上的百忧解片剂主要为20mg,但很多美国医生习惯于让每次服用2片20mg的百忧解片剂。为此,公司迅速决策开发40mg产品,并在这个产品的仿制药竞赛中成为了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企业。借助于美国合作伙伴Pharmaceutical Resources公司的市场营销网络,DRL凭借着这个产品实现了美国销售当年90%以上的井喷式增长。在2001财政年度内,这个仿制药明星的销售额占公司所有仿制药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80%。

全球布局

2002年,DRL启动了它第一次海外并购案,以9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英国BMS药厂以及其下属的药品营销和配送企业Meridian公司。BMS药厂和Meridian公司在英国拥有完整的口服制剂生产设施和营销渠道网络,由此促使着DRL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英国医药市场,并以此为重要的起点开始布局整个欧洲的仿制药市场。

2006年,DRL移师德国,以4.8亿欧元收购德国第四大制药企业Betapharm公司,这也是印度制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此时此刻,虽然全球仿制药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持续增长局面,但整个市场的竞争却在以梯瓦制药和山德士为代表的仿制药巨头频频实施的激进并购策略中不断加温。由此,为了能在西方发达市场中充分站住脚跟,主动的企业并购成为了DRL这样新来者的一种最好策略。通过企业的并购,DRL将有机会在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中开疆拓土,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除了印度企业与生俱来的廉价运营成本优势,未来的仿制药市场竞争同样也需要在工艺技术方面占据制高点。为此,DRL于2005年以59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罗氏制药在墨西哥的一处原料药生产基地。在DRL的管理层看来,这处生产基地代表着全球原料药生产的最高水平和最先进管理规范,不仅通过了FDA等药政部门的GMP认证,同时还拥有着一批忠诚的跨国制药企业客户。为此,DRL利用罗氏制药脱身于原料药生产的战略调整的有利机会,以相对合适的价格获得了高端原料药的生产能力,不仅赢得了一批新的原料药采购大客户,同时也全面提升了整个企业的原料药生产管理水准。

随着DRL向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日渐渗透,公司逐渐和这些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开始短兵相接。2003年,DRL在美国上市了一款解热镇痛药物美林的仿制药,并首次在北美大地上组建自己的营销团队负责对这个产品的市场推广,籍此强化自身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随后,DRL又瞄准了辉瑞公司的畅销产品高血压药物络活喜,但却遭到了辉瑞强大的诉讼反击,最终并没能如愿以偿。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RL在进行专利战争的同时也选择了专利合作,并与默沙东公司达成2个重要协议,于2006年获得了生产其专利到期药物保列治和舒降之的授权仿制药权利,从而成为了这两个产品专利到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06年的DRL迎来了另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公司的销售收入在这一年12月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这也标志了DRL成为整个印度制药行业中增长最迅速的企业,同时也是海外销售比重最高和赢利能力最强的制药企业之一。虽然每一次海外拓展都包含着个中的甜酸苦辣,但DRL还是在它短短的22年创业历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印度制药业开拓先锋的角色,写下了一部部的传奇篇章。

未来的竞争力

2007年4月,DRL成功地研制开发罗氏抗癌药物美罗华的仿制药Reditux,从而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推出单克隆抗体仿制药的仿制药企业。在印度海得拉巴DRL的总部内,100多名印度当地的肿瘤专家出席了这个产品的上市会。

其实早在2001年,DRL就成立了下属机构Aurigene技术开发公司,专门从事于生物技术的开发。通过业内广泛的合作、许可协议以及服务合同等各种手段,DRL在印度制药行业中又一次领跑生物技术产品开发,而且在Reditux之前已经成功地仿制了安进产品Neupogen,用于帮助贫血病人恢复体内白细胞水平。相比较而言,生物仿制药开发的技术难度更大,同时所需的研发资金也更多,因此历来被视为仿制药巨头们所心仪的未来业绩推动剂。相比较而言,印度药政部门为此类产品的研究上市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由此刺激了DRL充分地利用了印度本地丰富而价廉的研发资源开发这些生物产品,并帮助它在未来时机成熟之后在欧美市场上推出以扩大投资回报。2010年8月,DRL开发的印度第一个治疗贫血的长效EPO产品在印度上市,这是安进公司Aranesp的仿制药,再次在印度制药界内的生物竞赛中拔得头筹。除此之外,DRL在同一时期内还在开发另外6个生物仿制药,进一步为生物仿制药时代到来做好了准备。

作为印度制药业内最早投身于创新药物开发的企业,DRL却至今还没有最终的创新产品进入市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过程的艰巨性。即便如此,第一个balaglitazone已经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中的早期研究,且结果喜人,从而鼓舞着DRL继续努力直至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推出这个产品。一旦最终成功,这将是有史以来印度制药企业开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创新性医药产品。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研发实力,2009年DRL开始对自身的研发架构进行了一次重组,将现有的研发资源整合至下属的研发机构Aurigene公司,以实现研发资源整合和优化的目标。与此同时,公司还将成立一支专门的新研发团队,通过与公司内外部的广泛合作专注于专利医药产品的研发。这个新的团队不仅将为未来企业产品库负责,同时还需要在制剂技术上与其竞争者实现差异化以巩固优势。

在公司传统经营业务仿制药方面,在DRL耕耘了欧美市场10多年之后,2009年它与GSK组成战略联盟关系:两者将紧密合作,在印度之外的新兴市场中因地制宜地投放各种仿制药产品。在这样的合作中,DRL主要提供价廉物美的医药产品,依托于GSK在全球各地的营销渠道以获得最大的营销收益,首次合作主要于2010财政年度在两个海外市场中上市DRL的8个仿制药产品。一年后,DRL与本国西普拉公司达成协议,将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市场中利用DRL已经建成的营销团队推广西普拉的产品,与此同时DRL还将引进英国Vitabiotics公司的保健产品以期进一步开拓不断增长的独联体医疗医药市场。

不过前进道路也并不永远一帆风顺。DRL自2006年在德国收购了Betapharm公司之后,德国的市场销售并未取得预料中的增长,相反却因市场上的频频挫折外加高昂的人力成本,而在2009至2010年出现了亏损局面。为此,DRL已经开始对Betapharm业务重组并进行必要的裁员,但DRL还是誓言不放弃Betapharm,毕竟德国市场是欧洲最大的仿制药市场,同时也是公司未来高端新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

从1984年的4万美元开始,DRL在20多年的时间内,依靠着其创始人瑞迪博士的远见和勇气发展成为了横跨全球40多个国家,同时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的跨国企业。虽然时过境迁,如今的全球仿制药市场已经迥异于20多年前的市场格局,不过DRL的成长史已经为整个行业上了一课,那就是强大的研发能力、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誓夺第一的拼搏精神仍将是医药行业内后起之秀成功的必备因素

Tags:股价 秘诀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