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医生集团首轮融资终止 或于10月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中心
在医疗管制放松的背景下,中国火速诞生了近30家医生集团,发展最快者已实现盈利并临近上市,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投资人分化为两派,投入重金或冷眼旁观。医疗行业天然的长期属性与资本的短期回报性发生了碰撞。
近日,张强医生集团发文首次确认终止第一轮融资计划。而另外一些医生集团也频繁传出将获得资本投资的消息,但实际上很多投资并未到位。
对于资方为何终止张强医生集团的投资计划,创始人张强并未过多解释。而对于公司的发展,在他看来,医生集团自身实力足以满足现阶段轻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只占少量股份的融资计划搁浅,不会影响医生集团的快速发展。而张强医生集团疝外科首席专家、临床基地总监鲍宇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透露,“张强医生集团或将在10月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医生集团是在中国放松医疗管制背景下,近两年涌现的新兴医疗服务组织,资本界对其青睐有加却又审慎观望,业内多位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目前很多资本都看到了医生集团的发展前景,但很多热钱追求快回报,而医疗投资回报往往周期较长,且从其规模及模式看,医生集团尚无法实现高速增长。
不过,上述人士大都认为医生集团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善方医院院长杨文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医生参与到这个开放性平台。善方医院是于今年9月20日成立的私立高端医院。
对于医生集团目前的发展,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前期医生集团都在跑马圈地,把各种优质的医疗、医生资源进行整合,但线上出口比较薄弱。业内资深人士刘谦甚至认为,医生集团与移动医疗结合才是完美搭档。
计划登陆科技创新板
近两年来,新兴的医生集团搅动着资本圈,很多医生集团成立之初即宣布获得风投注资。
9月8日,刚刚成立的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宣称将获得来自财富投资、中国凯利集团、北控医疗健康(02389.HK)等多家机构的意向投资,金额超过6000万元;被称为中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大家医联”披露已获得2000万投资;9月底成立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获得中卫、建信康颖、飞马旅三家基金联合投资;凯尔锐肾内科医生集团成立仅仅3个月时,有媒体披露其获得不菲估值,与一家投资机构签署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意向书,并“与更多投资机构洽谈亿元规模的投资意向”。
据悉,在成立之时,凯尔锐医生集团便规划出清晰的商业模式及资本发展路径,宣称将通过收购自建、占股合作等形式开办“连锁肾病治疗及血液透析中心”,同时投资肾病透析行业的新技术项目。其具体发展计划为,控股经营12家高品质、盈利好的连锁肾病透析中心,预计年总收入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亿,争取在2018年上市;上市后,凯尔锐计划通过收购或自建拥有100家以上肾病透析中心,估值达到近百亿元。
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风投对医生集团的投资计划仍然处于“意向中”阶段,真正拿到投资者为数不多。
而近日,张强医生集团亦发文首次确认“终止2014年底启动的第一轮融资计划。”
张强医生集团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中国第一家体制外医生集团,试图为走出体制的医生搭建自由执业平台。成立一年多来,医生集团组建了多个专家团队,与和睦家、沃德医疗中心等高端私立医疗机构合作,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
对此,张强表示,只占少量股份的融资计划搁浅并未影响公司的运行发展,凭借医生集团自身实力足以满足现阶段轻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并称,若一切顺利,张强医生集团将于年前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板。
这一消息得到了另一信源的确认,9月20日,在善方医院开幕式上,鲍宇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透露,“张强医生集团或将在今年10月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目前评审工作已基本完成。”
“张强医生集团现已实现盈利,但初期并不看重回报,因为做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直以来张强医生集团对融资的态度很‘谨慎’,引入投资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医生集团的整体发展。” 鲍宇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张强医生集团希望在融资的同时,有更多的自主空间,避免被资本左右发展路径、经营决策等。
工商信息显示,上海张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改为股份制公司,相关股份制结构搭建完毕。
据了解,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板是上海市政府计划推出的板块,定位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其与上证所计划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有所不同。
根据战略新兴板的相关方案,其将面向已经跨越创业阶段进入高速成长、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科创板将重点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且满足有关规范性及科技型、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
此外,相较新三板500万元的投资门槛,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设置仅为50万元,且设定了宽松的50%涨跌停板限制。
资本的选择
在得知张强医生集团5000万融资终止的消息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创始人孙宏涛唏嘘不已,他曾与多家资本接触并发文总结了投资人对医生集团关注的重点:医生集团内部成员稳定性、可复制性、是否可规模化、创始团队结构合理性以及商业模式等。
近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绝大多数创业项目本就很难拿到投资,如果仅是几个同科室大夫小作坊式的创业,则更难拿到投资。
天津市远程医疗协会会长冯雪说,一些所谓声称要输出品牌和管理的医生集团,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医生去实施,腹透室、血透室甚至都无需医生处理,一些老护士即可。“只有将工序流程化才能产生更多效益。风投要求企业可上市退出、可被并购,或长期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很多医生集团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冯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很多资本都看到了医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回报,但医疗创业项目难以拿到风投的深层次原因是,医疗本身属性与资本逐利性的差异。
投中研究院认为,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医疗行业发展迅猛,期间医药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总支出为将超过4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5.7%。
正因看到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多资本密切关注并参与投入。在今年4月23、 24日,投中集团举办的“2015中国投资年会”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陈鹏辉透露,医疗在红杉资本投资中占比20%-30%。
但医疗行业壁垒较高。“对于服务性医疗企业而言,单个机构容易形成业绩上限,模式复制的规模及速度也有限,而这并不是热钱期待的滚雪球似的快速回报形式。”
“医生集团普遍是合伙制,输出智力、劳务,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少数才能经营出较大的第三方平台、获得较大的回报。”冯雪表示。
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目的是为了回报。投中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医疗健康行业VC/PE机构共发生15起退出:殷拓退出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603883.SS),账面回报率2.00,账面退出回报为2.46亿美元;九鼎医药退出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436.SZ),账面回报率1.97,账面退出回报为3878万美元;浙江优创退出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39.SZ),账面回报率5.68,账面退出回报为1867万美元等。
此外,现有医生集团商业模式的利弊,也让投资人举棋不定。医生集团是在中国放松医疗管制背景下,近两年涌现的新兴医疗服务组织,包括体制内、体制外和互联网三种模式。医生或脱离公立医院自由执业、或利用业余时间多点执业。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成立30家左右医生集团,半数以上于今年5月后成立。
体制外医生集团的典型代表包括张强医生集团、万峰医生集团、杏香园、中欧医生集团等,与这些医生集团签约的医生完全脱离了体制自由职业,医生团队与医院签约,医生集团与医生团队签约,并成为这些医生团队的母体,医生通过医疗服务获得收入。按照国际惯例,支付方为保险公司。
不过,这一模式对医生的进入门槛较高,要求医生个人及团队较为权威。另外,体制外医生集团属于新生事物,各项机制还不健全,医生执业或面临诸多潜在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体制外医生集团无法与医保打通,患者支付是其瓶颈。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典型代表包括大家医联、中康医生集团、广州医生工作室、心血管医生集团等。由医生集团为签约医生提供对口执业医院(以基层公立医院和高端私立医院为主)开展医疗服务。
但这种模式受第一执业单位影响,“走穴式”的多点执业无法充分发挥医生个人能力,医生只能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执业,且无法有效管理自己时间。另外,医生选择院外“走穴”执业可能会面临的医疗纠纷等风险。
移动医生集团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三甲医生集团、微医集团等,这种模式目前以线上为主,暂未涉足线下实体。
谁将胜出?
尽管医生集团存在各种短板,资本实际参与度有限,但医生集团的形式仍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包括地方卫计委的支持。
5月11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了鼓励多点执业的具体措施,其中提到:“鼓励链接大医院和社区,为患者提供连续诊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的专科‘医生集团’的组建。探索筹建支持医生创业的‘孵化器’。”
“按照国际惯例,医疗卫生不可能全部由政府包办,应由市场配置资源。”善方医院院长杨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疗行业应该由市场引领,而政府负责基本公共卫生、重大疾病、特困家庭的扶持等。推进包括医生集团在内的医生独立执业,对我国医疗体系重构具备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杨文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善方医院正与包括张强医生集团在内的多家医生集团接洽,未来将做成一个开放平台,中国的“医生集团+保险”商业模式开始出现,促进医疗保险由目前以经办业务为主向健康管理性保险业务转变,推进医疗保险向本质回归。
对于医生集团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移动医疗与医生集团结合的形式或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资深人士刘谦认为,相对于公立医院成熟精密的医疗体系,医生集团必然只能走轻资产路线,切入诊疗技术含量高的环节,瞄准支付能力强、服务体验要求高的患者,通过技术、服务和协作以跟公立医院区分。
刘谦举例分析,“网络问诊”类型的APP可以帮医生集团筛选合适的目标患者,目前已有很多心血管、糖尿病、肿瘤、免疫疾病等垂直领域的APP,聚拢了相当数量的患者;“云影像”和“移动检验”类APP则可以部分解决医疗支持服务缺乏的问题;“医患随访”类型的APP可以帮助医生集团实现持续的患者随访追踪;“医患点评”类APP可实现类似大众点评的功能,提升医生在患者中的知名度等。
事实上,移动医疗目前已向医疗全产业链发展,未来与医生集团的结合或成为趋势。
9月9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在线医疗行业报告”显示,在线医疗产业链基本成型,医疗服务板块和医药电商板块的各细分领域基本完善,在线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
在医生集团发展的同时,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关注其线上出口。在不久前的2015年医生集团大会上,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前期医生集团都在跑马圈地,把各种优质的医疗、医生资源盘在一起,但我们注意到,医生集团后面的出口现在几乎没有,至少线上出口相对薄弱,医生集团和互联网企业如何对接,这是阿里健康现在努力做的。”
9月24日宣布融资3.94亿美元的挂号网也发布了其战略目标,此前3月28日,其已更名为微医集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其转变经营的一个方式。实际上,挂号网只依靠挂号的形式,在医疗领域并没有太多黏性,而随着各个医院自身APP的推出,网络挂号的模式也岌岌可危。
“所以他们要推出微医集团,实际上也是移动医生集团的一种类型。”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责任编辑:露儿
-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
高值耗材最高降价80% 涉雅培、波科、贝朗…
8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举行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集中采购第一批次中选产品企业签约仪式。...
-
国家指令 整治所有医院回扣 暗访组出发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这次方案的重点就是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行为,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开始组织实施。...
-
医药代表系统学习产品知识的十个步骤
每个刚入行的医药代表初期都会接受公司大量培训,产品知识培训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培训而且还要考试。...
-
“3+6”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价格信息公布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消息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文件(LH-HD2020-1)》(下称《采购文件》),公布人工晶体类耗材的具体采购品种、申报价格等信息。 ...
-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
Q1最惨淡的两大药品领域,代表都离职了!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输入病例不断上升,加上中国本土还有不少无症状感染患者,这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
某些药企又要开启新一轮裁员了
做代表难,今年更加难。除了国家级的带量采购,省级也有带量采购,感觉就像是夹缝中求生存。...
-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
虚开发票2.5亿,涉多家药械企业(附目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发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显示,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其中24家是药械企业或相关资讯、服务企业。...
-
91家药企收入公开:以岭、科伦、康恩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