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做不大,真实原因就三个。董事长总经理必读!
核心提示:数年前规模差不多的制药企业,现在有的已经几十亿、上百亿的年产值,而大部份仍然是几千万、一、两个亿的年产值,为什么?
数年前规模差不多的制药企业,现在有的已经几十亿、上百亿的年产值,而大部份仍然是几千万、一、两个亿的年产值,为什么?
越来越多的中小制药企业老板或高管这样问我,有的只是习惯性的随口一问,有的还是很认真的,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启发。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信任和期待,我搜集了大量的数据,整理了不少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分析、总结而形成此文,算是一并回答。
制药企业做不大,表面原因多种多样,真实原因却只有三个:
原因之一:
营销模式、企业文化、资源三者契合度不高。
处方药早年大都采用底价招商模式,后来,扬子江、步长、济民可信等企业采用自建队伍、直供医院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令很多企业蠢蠢欲动,纷纷效仿,但成功者廖廖无几,有的企业折腾个来回,又转回底价招商模式。北方有家企业一直坚持做底价招商模式,数年前产值就超过十亿。这是怎么回事?
处方药市场操作主要是三点:中标、开发、上量。招商模式是通过底价大量让利,以借力换取代理商的人脉关系资源、市场操作资源为企业所用,从而间接实现上述三点。当企业要自建直供时,企业表面利润更大了,对市场的控制更直接了,理论上能产生更大的销量。现实中,企业抛弃代理商的人脉关系资源、市场操作资源,能不能弥补并挖掘到更好的资源,这是关键。做好了,当然就转型成功,做不好,就注定失败。成功转型者,首先是市场操作人员要大量增加,并且要具备点对点的人脉关系资源,比如能和招标办说上话,能让医药领导开绿灯,还要有打动医生的硬功夫;而转型失败者,多是在没搞清楚这些问题,不具备这些资源时就盲目转型导致。自建队伍的难处还可能有:作为公司的专职人员,不能有公司以外的收入,当公司的产品资源不足于提供达到员工期望值的报酬时,还要员工服从各种管理,人心容易产生波动,工作效率下降,将形成不良循环;而招到的代理商可以接多个厂家的品种,还是做那些医院,不影响工作效率,但收入上去了,对厂家的产品基本上都会认真操作。招标也是这个道理,代理商更多的品种去做工作,其成本是更低的。处方药市场自建直供,会有很多临机性费用,如果企业的内部审批过于冗长,或支付费用时不够及时等等,都会贻误市场,使业绩比做招商时还差。而那个采用招商模式做到年产值十亿的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些,而专心做好对代理商的服务,精益求精,从而不断吸纳那些最优质的代理商,把借力这件事做到极致所致。再说说扬子江、步长、济民可信这些企业,从国家要求药品招标时,他们在产品资源上就下足了功夫,一直有独家、专利、单独定价等品种,以利于产品以较好价格中标,一直有抗生素等全科产品,以利于产品上量。他们在建立人脉关系时,也是大手笔、高效率,给予员工极大的费用自主权,他们采用的大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当有的企业还在为一点小费用,纠结于程序是否要更严谨时,人家已经把这些资源先占有了。因此,处方药操作采用什么模式,一定要和企业自身的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人脉关系资源相契合,还要和企业制度和文化相契合。
OTC营销模式要更多一些,有完全靠低价致胜的大流通模式,市场保护的底价招商,自建队伍一、二级商分销模式,广告拉动模式,控销直供模式也称大包模式等等。
在修正大包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后,许多的企业也是闻风而动,一时间,药店老板说:“现在做直供药店的销售人员川流不息,比顾客要多”,但学修正的,成功也是少之又少,葵花药业算一个,仁和药业算一个。仁和的成功,是依据自身的企业资源和文化,做了多处改良的。仁和贵为长年在央视和各大卫视大量打广告的知名品牌企业,仍然认识到自身作为后来者的某些不足,放下身段,至少采取了三项改良措施:一是只让地、县两级人员承包,省总及以上人员仍然是提成制;二是引进外企业品种贴仁和牌销售;三是成立培训部,为一线提供实效支持。第一点是因为自身企业员工,尤其是中高层员工,长期实行的是工资提成制,猛然一下大包可能压力会过大,一时难适应,可能导致发挥不佳。而直接操作市场的地县经理做到了大包,可以说实质上已符合大包的核心精神;第二点是认识到自身产品资源的不足,只有通过引进更多适合药店的品种,提供充足的弹药,以让员工在一线能更好的拚杀。由于有的厂家虽然自身品种较多,但不一定都是当下药店畅销品种,而引进品种时,则是哪个畅销引进哪个,劣势反而变成了优势,都贴了仁和商标,产品的品牌号召力依然不变。第三点是考虑到作为新模式的后来者,有必要让队伍的市场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以获得在竞争中更有利的位置。
纵观很多模仿修正模式的制药企业,有这么些典型的错误做法:
错误做法一:自身产品资源全部拿出来给一支队伍做都不一定吃得饱,还要分成几根线、几支队伍做,因为他听说修正有十多个事业部,但他没去想修正品牌是用多少广告费堆起来的?他也没去想修正一个事业部有多少个品种?而作为品牌更小者和模式后来者,你只能比他品种更多,才能增加胜算;
错误做法二:企业一直采用的工资、费用、提成制,一改大包模式,就让省总、大区经理没有工资、没有费用,直接做预付款,且没有授信!试问,你曾经的高管过惯了以前那种两手不沾水的日子,一下子要他过河,能适应得过来吗?除非企业以前的市场基础非常好,有看得见高报酬等着他。
错误做法三:大包后,本应当由总部做的服务后勤工作水准反而降低了。他的理论是降低固定费用,所以要减人。问题是刚转型,资料、文件、票据传递、发货等应要求更高,给予更好支持,才能使转型更顺、更好!可惜又想反了。
采用新模式失败的案例中,大多是学到了把责任更多地承包给了员工,而对于应当由企业承担的扶持责任,却忽略了。
2002年春天,我和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在南昌富豪酒店喝咖啡,他告诉我:仁和药业现在肯定不会像汇仁那样,一年投上亿的电视广告,但一年投个500万还是可以的,他投中央台,仁和就投湖南卫视。他直接操作药店,仁和就做招商。多年以后,等仁和累积到一定程度,一年投上亿广告,也是能实现的。我不想说杨文龙有多么的高瞻远瞩,我要说的是,他对当时仁和的资金、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市场积淀、企业文化的认识是那么的清醒,并能冷静地不为汇仁的繁荣红火所动,坚持采用与之相契合的营销模式(有限度的广告拉动招商模式),而不是采用激进广告拉动模式。其实近十多年,死在激进广告模式的药品或制药企业不在少数,据统计,打广告的90%失败了,只有10%左右成功了。
因此,无论是处方药还是OTC操作,都必须采用和企业自身资源、文化契合度高的营销模式,盲目跟风他家企业模式不可取。如果认定一种先进的模式,就必须先将新模式要求的企业资源配置到位,同时营造与新模式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能配置的资源和现成的文化,达不到让新模式的要求,就不如将原模式研究透,做到更好。
原因之二:
企业公信力和执行力不强。
很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会说本企业的执行力不强,从而怪罪员工。但执行力不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企业的公信力不强。
先说企业内部。有不少落后的企业,明明资金没有问题,但时不时会迟发、少发、错发员工工资、费用、提成等。当查找原因时,要么是有高管没签字,要么是财务很忙,要么是哪个人有些什么私人状况,你会发现这些原因,根本就无关紧要,继续往下探讨,你会发现:其实是那些可以影响发工资、费用、提成的人,根本就不把迟发、少发、错发当回事。反正会发,错了也可以纠正,没什么关系。还有,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这时应当奖励了,却没见奖励,有时确实奖励了,但与规章、制度上定的有出入,也没人做出解释;这时应当处罚了,也没见处罚或者处罚尺度不符合规章制度。
出现这些公信力缺失的事,员工还会在意执行力好不好吗?反正我执行得好,企业也未必严格按制度奖励,我执行得不好,企业也未必严格按制度处罚。
再说说对外。如果企业告诉客户,这次活动销售多少,公司就配多少礼品,可当客户真正做到时,公司的奖礼品迟迟不到,三催四请后,客户会怎么想?下次你再要客户配合你企业做什么时,客户一定不会有那么好的配合和执行力了。当下次客户在医院搞需要企业支持费用的学术推广会时,一定会先找那些他认为公信力更好的企业;当下次客户要在药店做堆头陈列促销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不是那个他认为没有公信力的企业。客户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偏向竞争厂家,直到最后完全失去这个客户。
诚然,企业要建立公信力,是个长期过程,而要失去公信力,一个晚上就可以办到。那么会有些企业说:有时是员工先失信,有时是合作伙伴先失信,企业才后失信的。我想说的是,失信就是失信,谁先谁后,不会改变失信的本质,也不会减少失信的危害。因此不要让少数员工或合作伙伴的不讲信用,而影响到企业建立公信力的整体和长远战略。建立公信力,短期内企业会吃些小亏,但从整体和长远讲,企业会得到更多。企业要意识到没有公信力的巨大危害,企业公信力不强,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执行就不强,再导致企业公信力更弱,就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公信力一旦形成,无论员工或合作伙伴都知道,做好了,企业的奖励一定会及时足额的给到,做得不好,企业也会按约定及时兑现那些不好的东西,包括处罚。那么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执行力当然会很强,和公司的配合度当然会很高。
原因之三:
用人和报酬分配观念落后。
有的企业招聘医院开发人员时,已知应聘人员开发能力很强,还要看人家的学历,不是本科的不要?招聘业务员,已知应聘人员搞定医生的能力很强,还要看人家以前当过工人还是农民,种过田的不要?招聘培训师,已知人家是个培训的专才,还要看人家是不是党员,没入党的不要?招聘省总,已知人家带队伍做销量的能力很强,还要看人家会不会写报告,写得不好的不要?理由是企业不能什么人都招进来,要看学历、经历、社会关系、书面表达能力等等。这真是件很可笑的事!这样做不知会把多少胜任力强的人拒之门外,也不知会引进多少华而不实的人?
扬子江药业有不少的业务员,若干年前就是农民、搬运工、保安,你别小瞧他们,他们虽然没什么学历,进企业之前也没什么好的经历,但他们却能在企业做出优秀的业绩,正是他们支撑起企业一年几百亿的销量。那些比扬子江小得多的企业,你还继续挑学历、挑经历、挑社会关系、挑书面表达能力吗?
有的企业用人时,这个亲戚不用,那个朋友不用,理由是容易形成帮派,不好管理。济民可信董事长李艺海90年代在做北京市场时,手下有三支队伍,一支由其外甥领导,一支由其妹夫领导。现在济民可信年产值40亿左右,企业有大量亲戚关系的人,什么哥和弟在一个市场的,小舅子在姐夫手下干的,不知有多少。最好玩的是,有个大省的省总是老公,副手是老婆。我上面说的这些亲近关系的员工,业绩都很能好,比如那对当省总的夫妻业绩在全国排前四名,李艺海的外甥现在是企业的总裁,深受爱戴。这是什么情况?人家虽然是亲戚关系,但是公司制度上没有任何照顾,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业绩不好照样降职,员工们不会感受到谁有特殊性,但那种关系的信任度却更高。反观有些号称不用亲戚和朋友的企业,领导和谁关系好,看谁顺眼,就会加大奖励标准或降低处罚标准;领导要是看谁不顺眼,就会减少奖励或加重处罚。因为没有亲戚朋友关系,会做得相对隐蔽,但不公平已经存在。所以,济民可信号那种用亲戚朋友的做法是表面上的不公平、实质上却是一视同仁的;而后者是形式上公平,实质上并不一定。用人时,并不于是什么关系,而在于能不能胜任,以及在制度面前是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
在报酬分配上,是不能搞平均主义的,好的坏的,他就应当有差别,并且可以有较大的差别,但同时,要让所有岗位人员能享受到公司发展的好处,那怕企业没上市,不是股东。
有个企业,由于当年企业效益好,每个岗位的人员一年都领到了18个月的工资。你说哪个员工不是打心底为企业好?有一个省级后勤主管的岗位,业绩最好的那个一年拿了30多万元,业绩不太好一年只拿到5万元,记住:不是销售人员,是后勤人员哟!
现在有好几家这样的制药企业,优秀的省总一年可以拿几百万元,优秀的地总一年也可以拿上百万元。企业不但不眼红,反而给予制度外的奖励。企业需要的就是能拿高薪的员工,因为大家的薪酬制度都是一样的,高薪说明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高。反观一些落后的企业,还要把高薪者的报酬设法转移一些到相对低薪者那去,理由是市场差异或者岗位平衡。要知道拿高薪和拿相对低薪的,套用的是相同的制度,你是要导向有利于业绩好的呢?还是业绩不好的呢?很多的企业做反了!
企业要用最优秀的人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最优先善待的应当是业绩最好的、薪水最高的。宁可锦上添花,也不要雪中送炭!真要想做好事,给业绩不好的人三个月的基本工资,让他辞职。
如果一个中小制药企业能做到如下三条:
让营销模式、企业资源、文化三者高度契合;
打造企业良好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树立先进的用人和报酬分配观念。
那么,中小制药企业做大指日可待!
本文由郑金平独立创作完成,并已经独立创作了《四大制药企业PK,结果竟然是这样》、《营销总监应具备六大核心能力》等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
请认同本文的给予转发,以便给更多的董事长、总经理、营销总监等予参考或帮助。谢谢!
责任编辑:露儿
-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
高值耗材最高降价80% 涉雅培、波科、贝朗…
8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举行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集中采购第一批次中选产品企业签约仪式。...
-
国家指令 整治所有医院回扣 暗访组出发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这次方案的重点就是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行为,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开始组织实施。...
-
医药代表系统学习产品知识的十个步骤
每个刚入行的医药代表初期都会接受公司大量培训,产品知识培训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培训而且还要考试。...
-
“3+6”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价格信息公布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消息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文件(LH-HD2020-1)》(下称《采购文件》),公布人工晶体类耗材的具体采购品种、申报价格等信息。 ...
-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
Q1最惨淡的两大药品领域,代表都离职了!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输入病例不断上升,加上中国本土还有不少无症状感染患者,这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
某些药企又要开启新一轮裁员了
做代表难,今年更加难。除了国家级的带量采购,省级也有带量采购,感觉就像是夹缝中求生存。...
-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
虚开发票2.5亿,涉多家药械企业(附目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发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显示,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其中24家是药械企业或相关资讯、服务企业。...
-
91家药企收入公开:以岭、科伦、康恩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