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报告显示民营医院不宜盲目扩张

2014-10-20 14: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

核心提示:自2012年起,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迎来了春天。各路资本纷纷摩拳擦掌,意图大干一场狠赚一笔。近日,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办医自是趋势,对社会也是好事,不过,对于这番投资热潮,人们却要保持冷静,尤其是政府应对投资主体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监管,方能好事办好,让百姓真正受益。

自2012年起,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迎来了春天。各路资本纷纷摩拳擦掌,意图大干一场狠赚一笔。近日,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办医自是趋势,对社会也是好事,不过,对于这番投资热潮,人们却要保持冷静,尤其是政府应对投资主体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监管,方能好事办好,让百姓真正受益。

这份名为《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的研究,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联合策划。该研究意在通过对2013~2014年民营医院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表象之下的诸多真相,并论证民营医院不可盲目扩张。

谁对办医感兴趣

报告主编、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称,目前,对投资医疗比较感兴趣的有三类企业: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医药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实力雄厚,投资医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资源的集聚整合产生效益,因而医院本身是否营利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其国有背景和与政府的关系,更容易拿下优质的公立医院资源。

医药企业的算盘也类似。它们投资医院更多出于产业链整合的战略目的,就其投资的医院而言,营利不是第一目的。

专业投资机构则不然。这类机构可分为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将募集的资金投入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而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中,在企业不断成熟之后,通过上市、收购兼并和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得超额利润。通常VC(风险投资)会投资于企业创办初期,投资资金较小,风险较大,回报率较高。私募股权投资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而获利。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于企业成熟期,资金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小,回报率相对较低。无论是VC还是PE,这类资本均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而更关注回报率更高的民营专科医院以及高端医疗机构,这类资本的主业集中,营利模式清晰且容易复制。

另外,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医疗地产、养老地产等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这类投资者以房地产投资者和保险机构为代表。

庄一强发现,现有医改政策明确提出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但对资本的来源以及属性并没有进行界定。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已并购有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达数十家。这部分上市公司在对医院进行投资时,有的直接投资了营利性医院,有的仍然投资非营利性医院,或者在投资非营利性医院后迅速将其转变为营利性。

医院期盼什么

面对越来越多的股权与债权投资者,民营医院也表达了对资本外附加值的期望,希望投资者更多着眼战略视野,在提供资金的基础上为医院带来更多具有协同效应的资源,从而在获得投资回报的同时,帮助医院更好发展,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其中,人才、管理以及土地是医院最关注的附加值。

报告副主编、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培舟称,医疗人才是当前中国民营医院运营中最缺乏的资源。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公立医院对于医疗资源行政化的垄断限制了人才向民营医院的流动。同时,中国医生资源整体短缺,而种种资源的倾斜使得更多的医生向往去公立医院就职,以求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持续稳定的经验积累以及更完善的医疗社会保障。这些都导致了民营医院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

在协会组织的专项调查中,不少民营医院院长表示,目前民营医院的人才现状是要么老、要么小,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就是已经退休的老医生,正当年的医生资源紧缺,往往还会出现培养了几年的毕业生被公立医院挖走的情况。

当然,随着多点执业逐步从政策转向执行层面,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建立多元化的关系,都将成为未来民营医院解决人才缺口的方式。一方面,能为民营医院带来人才资源的投资者往往最受医院管理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和投资方也可以共同探索多元化的人才获取方式,例如与公立医院合作等。

民营医院普遍在管理能力上欠缺,医院的建立者通常以有从医背景的人员为主,投资者能为医院带来具有国际标准的医院管理经验,例如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与流程管理等,从而帮助医院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成本管理,可以使投资更具有吸引力。

“这些管理输入无论是在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转制时,在医院选择投资人时都是至关重要的。”王培舟说。

土地是民营医院在扩张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具备一定政府资源与协调能力,能够帮助民营医院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者,也是具有吸引力的。这几年,有不少房地产商投入到医疗服务行业中来,他们并没有医院管理方面的经验,也无法带来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更多的是依靠其对土地获取方面的经验与良好的政府关系,为医院提供价值。

王培舟发现,民营医院对于这些附加值的需求,有时会超过其对于资金的需求。“一方面,这些资源要素为医院的迅速发展提供助力,为民营医院和投资方都带来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拥有这些附加值的投资者也能在众多社会资本对优质标的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而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

这已经在安琪儿医疗的B轮融资竞逐中体现出来。红杉资本之所以顺利胜出,与安琪儿看重红杉资本在互联网和连锁经营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无关系。

逐利与公益,无法调和的矛盾

报告称:“资本的天性是为了逐利,也就是说,投资必须‘有利可图’,上市公司尤其如此。投资营利性医院可以完全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对医疗供求进行调整。非营利性医院则与营利性医院不同,非营利性医院并非不能营利,然而盈利绝对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目的,目的的纯粹性与手段的市场化难以统一,使得医院的非营利性与资本的逐利天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逻辑悖论。”

目前,从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来看,多数公司为医药企业,其投资医院的目的多为达到产业链下游的延伸,补充其药品营利能力的下降。在目前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医院这一渠道对药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新医改政策对药品价格管理愈来愈趋于严格,药品的利润空间被一再挤压,这使得许多药企开始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医院作为其目标,开始积极布局投资医院。

引入社会资本将激活公立医院行业的活力,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打破其垄断地位。非营利性医院的公益责任如何保障?庄一强认为,医院投资主体的改变会对医院属性、营利模式带来根本的变化,如果不对投资主体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仅关注最终的结果,势必会带来“挂羊头卖狗肉”等行为。因为资本具有逐利的天性,没有动力为了履行公益责任而长期承担偏低甚至难以回收的投资回报率。

在庄一强看来,如果不对逐利性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进行有效监管和制度约束,将使得被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既享用了政府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又在实际上并没有以公益性为基本目标或者长期目标,仅仅在短期以持有为目的,谋求在更长的时期内寻找机遇以实现其营利目的。从长远来看,仍然只是非营利性医院的“伪发展”:医院在经济上发展了,而其公益性被损害,最终损害公众的利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则提供一种非营利性的可能路径:由于我国目前的公立医院从其经济运营的本质来看已经是一种社会性的机构,已经具备了非营利性机构的经济属性,因此我国目前的公立医院离非营利性医院的距离并不遥远。

“将我国现有的公立医院改造成非营利性医院,其根本途径在于政府放权,将权利交还给医院,交还给社会。”蔡江南说。

Tags:民营医院 盲目扩张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