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重整过度医疗:医生多开药将被降职
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种种难题成甘肃医改“拦路虎”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很大的难度,其中一个很大的症结,就是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城乡不均、地区不均、即便在同一个地方,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也经常同时存在。而这,正是眼下各地政府推进医改正在尝试攻克的重点。 在中西部地区的 乡镇卫生院, 在药品加成取消以后,那里要留住好医生、吸引好资源比别的地方可能更困难, 面对市场,他们能不能有灵活的机制去应对?我们的这一站来到了甘肃。
甘肃敦煌市,即便在西部地区,也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为了保障百姓的基本医疗条件,2013年当地政府在财政收入仅有的7亿元中,拿出了2100多万元补贴乡镇卫生院,以免强维持乡村医生的工资。而这里普通的棉花种植户,每人年收入近8000元,乡村医生的收入只比农民们好一些,每人年收入约1.5万元,平均每个月工资1200多块钱。
医生流失,对孟家桥乡卫生院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过去两年,这里已经走了3位乡村医生,卫生院现在还有1人的空缺。
敦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生:吃药好些没?
敦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王强兵:你看你这个问的时候,首先问这个病是怎么发生的,持续了多长时间,在什么诱因下出现这种情况。
今年35岁王强兵,并不是肃州本地的医生。十年前他从甘肃省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敦煌市里的中医医院工作,现在已经是主治医师。不过,最近一年每个双休日,王强兵都要和同事们一起下乡。
医务人员下乡给病人看病
敦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王强兵:交通工具当然是我们坐公交车,来的时候10块钱,走的时候10块钱,一天就是20块钱车费,然后医院给我们报销20块钱,然后每天给我们补助20块钱,两天就是40块钱。 我每天八点,早晨都坐公交车到这儿来,大概也就是20分钟左右到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这儿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坚持多长时间了?
敦煌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王强兵:一年了,从开始每周周末都到这儿来,是星期六[1.76% 资金 研报]、星期天两天,到这儿来,我们就是重点,还是一个帮扶的,来了然后就是带教,然后查房,再就是看一些病人。
在这里,王强兵他们的工作,还不仅仅是帮患者看病。
敦煌市中医院主治医生:来了个高血压病人,高压120 低压100 脉压差小,多少岁了62岁,血压稳定不,就是这样,他低压高,做过检查没有,有没有排查其他的疾病。
敦煌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王强兵:你在这个过程可以给他讲,再一个临床操作技能,你可以给他教一点,他在哪些可能不对的,你可以帮他,然后进行交流,纠正一下。再一个就是查房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和患者进行怎么交流。
患者:不疼,不疼,你说在哪个位置。
医生:对不对,是不是这个位置,压起来,疼不疼。
像王强兵这样,从市里到基层乡镇医院帮扶的中医医生,全市每周都有200多人。这也是甘肃正在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他们在全省选拔了1200名优秀中医师,请他们按照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每人下乡带3名徒弟。以解决乡村医生技能不足,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
敦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王强斌:当时没有下乡的时候可能就是找你看病的,可能就是一两个,三五个的,然后住院的可能一两个的,然后通过这个下乡,到我那儿来可能看病的大幅度增了,当时可能五六个的,现在可能十来个,但是住院患者就增加了,五六个, 六七个,增加了,所以这方面就是有明显的改观。
诊疗量是上来了,医院的收入也开始增加。仅2014年上半年,孟家桥乡卫生院门诊总数就达到了2075次,比改革前增加了8%。这半年医院总收入达到了47518元。虽然不到五万块钱的收入看似凤毛麟角,但对于这家过去平均年收入,都不到4万元的小卫生院来说,已经是巨大的突破。
实践中找寻突破口,中医药创新,医改成效惠民生
通过鼓励市级医院的医生到乡镇帮扶,逐步解决乡村医生技能不足的问题,乡卫生院的诊疗量迅速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乡卫生院增加的诊疗量当中,记者发现有将近65%都来自中医门诊,中医科室的收入也占到了全部收入的四成左右。医生下乡怎么会有这么大作用?为什么要选择中医作突破口呢?接着来看记者的调查。
王三吉是敦煌市中医医院的院长, 当初正是他动员医生王强斌他们下乡的。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上次提出的补助费的问题,我在于吕院长商量一下,这是对咱们个人的锻炼,下去碰见这样一个情况,能不能派一些,针灸、推拿、精心课堂的知识讲解。
作为敦煌市中医医院的院长,王三吉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2009年,全国县级以下医院要求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让他特别头疼。虽然能拿到相当于原来药品加成90%的财政补贴,但不再“以药补医”,剩下那10%拿什么来补?靠什么来养医生呢?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当时取消零差价以后,很烦恼,也很接受,当时因为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你医院,尤其是中医院,主要靠药,但是最后执行的主要是基本药物零差价。
市里为了支持医院改革,几年来力保中医医院130万元的财政补贴全部足额到位。然而,对于王三吉他们来说,是继续躺在财政上维持生计,还是拓宽自己的出路,已经是没办法回避的问题。况且,中医医院不可能像其他医院那样,有那么多手术、检查可做。到底该怎么办?王三吉他们想到了农村。过去医生下乡,大多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现在何不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医生开拓农村市场?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让我们的年轻医生,主要是五年以上的中层的医生,下去锻炼,通过锻炼,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不能解决的一些历史的遗留上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医院的发展,拓宽了一个服务的渠道,吸引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病人,来我们县级医院就诊,解决因为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补偿不到位,造成的一些困难。
这是一家位于河州堡村的卫生所,取消药品加成后,这里的基层乡村医生靠财政领工资,虽然药费便宜了,但因为诊疗费增加病人还是有所减少,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也不够。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如果你公立医院的工资等等待遇达不到人家个人的基础的要求的话,他就很不安心的在公立医院上班,如果在这儿拿2600多块钱,在私立医院人家拿4、5千的话,人家肯定要选择在私人的医院去看。所以这块将来人才培养这块,在基层县级医院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西医诊疗需要对患者检查、化验,而中医诊疗就简单的多,中药和物理治疗较之西药相对要便宜,只要抓几副药自己熬制就可,当地相当数量的百姓都愿意主动选择中药治病。
老百姓更加接受中医治疗
医生:这是谁的,这是抓的,赶紧抓,我到时候一开,你弄成协定。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现在中药应用上有三个准备,一个是中药饮片。一个是这个,这个效果非常好。非常很好,你看一幅中药,一个中药就是一味的,然后开了20味的中药,倒在一块,开水一冲泡,然后分散一下。
市里的医生下乡,不仅提高了乡镇医生诊疗技能,而且,还打通了乡镇重病患者可以及时转到市里医院来救治的环节。今年上半年,敦煌市中医医院150病床张,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敦煌市卫生局局长杨瑜:乡镇卫生院的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以前学的也是中医,所以中医在乡镇,在偏远地区员起来很方便的,不需要设备的检查,也不需要花很多的资金,不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只要有中医,有中医药,另外我们中医药,中医药是百分之百的享受新农合的报销,所以老百姓从中医药里面已经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所以深受患者的欢迎。
根据卫生院与敦煌中医院的“双向转诊”协议,不仅乡村大病患者可以优先在中医院住院和手术,而且手术后可以选择回到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农民看病难解决了,住院费用也能有效减少。这样一来,乡镇卫生院和城里公立医院的资源都能盘活,医生积极性也被激活了。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医护人员的收入比2009年相应的要提高一部分,但是不是说很高,但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像我们县级医院,每人增加200块钱左右,在绩效考核的时候。
200块钱的医生收入增长虽然不多,但却让王三吉看到了下乡找市场的希望。敦煌市现有两家公立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和64家卫生所,仅2013年全市城乡41万人次的门诊总数当中,有近45%都来自中医门诊。而两家医院去年仅中医诊疗收入就达到了1870万元,原先财政补不到的90多万元缺口,不仅补上,还小有盈余,医生的收入得到提高。
杨瑜:医院里用一些中医的办法,可以帮助你恢复,做了没,吃的是中药,伤口恢复快一些,这个伤口是车轮年过去了,现在还在长。有困难有问题,外面还有局长信箱,对他们有意见也可以往信箱里投,还有我的电话号码上面都有,这里的护士可以,有啥您就对我说。
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得到患者认可
敦煌市卫生局局长杨瑜:像我们敦煌市医院是西医医院综合医院,但是每一个西医科室都有一个中医的医生,中医的医生到每张病床,每周都要进行中医的查房,给一些康复阶段的患者进行中医的按摩、推拿,针灸的治疗,就是康复恢复的病人,就是中医,因为中医药一个是简单,一个是价格便宜,患者也接受,用上效果也好。
为了支持中医医院发展,敦煌市无偿划拨了60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给医院建设的新大楼正准备开工。对王三吉来说,这仅仅是他们改革的开始,乡村基层医院的诊疗负担等问题,还是等待跨越的门槛。
敦煌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三吉:调整前记得扎一次针,一个部位,下来就是30块钱左右,现在通过调整以后,可能就得6、70,有这个标准,下来病人相应的在这方面的负担就加剧了,有一些病人就出去到私人诊所去看,对这个公立医院来说,有一部分病人就流失了,像以前的2、30,人家还可以接受,现在不扎的话,你一分钱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价格方面,我的建议就是政府通过调研,根据县级,尤其是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
以中医推动的医改,正在甘肃全省铺开。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同样在梳理改革需要突破的机制难点。虽然是学西医出身,但他相信,中医能给甘肃医改打开一个新局面。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我觉得是甘肃医改道路的选择,甘肃一个是老百姓认可中医,这多少年甘肃中医基础好,中国的中医的发源地在甘肃,甘肃省情决定了你必须中西医两条腿走路,你往美国发达路,对高新技术的不懈追求,对昂贵的检查,刚才药物的不懈追求,甘肃没有那么多钱,所以这次甘肃医改道路的选择,必然选择这个,因此穷,没钱,但是老百姓的健康你不能保证,所以这是甘肃老百姓选择的一个道路。
为了推动改革,他在全省医生职称考试上,提出“既然中医职称考试要考一部分西医知识,那么,西医职称考试可以考一部分中医知识”,鼓励医生们学习中医药治疗常识,创新诊疗方法,真正找到适合甘肃百姓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式。不过,推行这项改革,也遭遇了不小的阻碍。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我们有一个外科大夫就找中医局长,说你没事干了让我们考中医?这个中医局长就跟他说,你这个英语考了没有?说英语考过来了,说那个外国人的东西你考那个干什么?老祖先的东西考点怎么了?这个大夫就回去了,想了三天,终于想通了,老祖先这个东西,应该考一点,学一点,多一个知识也没错,当时这个骂的人也比较多,上上下下大家认识都不太一致。
改革,不能光靠职称评定这样的硬性指标,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诊疗方式,在分配和激励机制上,甘肃省也想了不少办法。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你比如说中医到西医科,每周查房两次,给愿意吃中药的病人开了中药,愿意扎针就扎针,分配政策怎么制定呢?中医科如果派人到西医科去查房,我给你中医科记一份工作量,去哪个西医科查房了,我给你西医科也记一份工作量,这样西医科就主动请中医查房,中医科我也主动派中医去,两家都收益。第二个通过这个利益分配政策的引导,中医查房就很快就推开了。
有了机制支撑,在甘肃,又掀起了一股学中医的热潮。这几年,报考甘肃省中医学院的考生增加了近一倍。连续3年,国家中医药局向甘肃拨款50万元支持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全省中医队伍已经从之前的1.7万人,猛增到4万多人。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西医和中医相当于人的两条腿,两条腿一样长的时候,人们就可持续发展走路就能持久,如果一条腿得蹦着走,如果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话,你就成了瘸子了,所以人就不可持续,所以中国的医疗必须两条腿走路,老百姓多一个选择,所以这个是有好处的,所以中西医联合在中国是医改的一个方向。
甘肃省用中医拉动城乡医改,其实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基础。在500多年前修建的敦煌莫高窟的465窟中,有一副“十六观想图”,它在当时就记录下了人们用中医传统理论探索人体科学的丰硕成果,当地找到了这样一个突破口难能可贵,不过他们依然面临不少难题。
因地制宜是关键,透明监督机制促进甘肃医改有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上,特别提出要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关于什么是“中国式方法”,甘肃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因地制宜、尊重老百姓的医疗习惯,创新医疗服务。不过,这种以中医以诊疗为主的特色医改,会不会出现过度诊疗的现象呢?
中医推动医改,不仅是敦煌市的特色,也是整个甘肃省正在推行的医改模式。大力发展以诊疗为主的中医,会不会带来过度诊疗的现象?我们的记者来到兰州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一个月拿多少,1500或1000元奖金,工资2000多元,拿3000多元,这跟我们处长拿得差不多。处长也就3000多元。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把医生工资涨了1000多元,这几年效益、病人也起来了,原来几百个病人,现在1000多个病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是这个医院的院长,
刘维忠:这是个博士,您当初在那家医院,肿瘤医院,在卫生厅当过医政处长。
记者:医政处长下海当院长,这里管理不行就把他放在这里。
米登海刚来这家医院当院长的时候,医院正常经营都难以维系。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医生的收入,我接的时候工资只发到60%,工资也没有发全,也没有其他奖金,门诊量非常低,每天者有两三百人,住院病床位使用率40%,情况相当那个困难,历史上它是以西医为主的专业科室,中医比较萎缩,也有中医大夫,自己也养活不了自己。
米登海:你这要做出个路径,综合治疗,扎针的专门扎针,推拿的专门推拿,泡脚的扎针的分开。如果能把失眠治好了,这个医院也就立起来了。
按照省里的医改部署,米登海在院里推行中西医结合改革。现在,人民医院仅中医理疗科,每月的治疗收入就已经由原来的不到5万元,增加到每月100多万元。中医技师的工资每月上涨了近2000元。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每年的营业额是多少?2个多亿元,医生大概有多少?医生、护士加起来800人,床位多少?1010张。这是我们兰州算是中等,我们现在追求的就是中西医结合。 我们中医药的占比已经在总收入中达到20%多,在全国中医院算是比价高的。全院整个要占比37%。
推行中医,诊疗收入确实增多了,但怎么避免过度诊疗,过度用药,又成了摆在米登海面前的难题。
而这个难题,其实也是当时甘肃全省改革推进后普遍遇到的问题。为此,省里专门出台了一个“医生不良业绩记录”监管制度。这项制度,将过度诊疗最容易出现的22项风险指标梳理了出来,包括药品的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的比例,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等。每个月,各个医院会对照指标,对医生实行考核排名,并组织专家对用药量超额前三名的医生的诊疗记录进行评估,公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他抗菌素使用量全院第一,把他看过的病人,所有的拿出来让专家评估,为什么要用抗菌素,没有一个人感染为什么要用抗菌素?说你可以申诉,你为什么要用抗菌素,他自己都说不上来,实际上就是为了那点回扣,最后就把他的副高职称降成中级。
在全省公立医院推广的这项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仅仅半年,就让医生过度诊疗,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全年平均住院费降了4千,原来排队第一名的人用抗菌素一个月是5万7千块钱,现在才2万块钱,处罚完实际上降了1万多块钱,现在2万5就觉得比较合理,每月抗菌素使用最多的大夫也就2万块钱,所以这个对全省的震动非常大,各级医院都做了一些监管制度。
甘肃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将给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转变为向百姓提供健康保障。发挥中医在预防医疗上的特色优势,将医保资金更多地投入在疾病预防上。在三年之内,在甘肃全省县乡建立上万家健康交易所,让乡村医生转型为百姓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管理”理念的推行,让医保资金的钱花在刀刃上。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县医院我病人少,搞预防了,得病人少了,医生就得钱多了,这样就把现在围绕医生多吃饭,病人就得多吃药,我得靠检查,靠发药增加收入,变成将来我医生为了多吃饭,我让病人少得病,你得病少了,看病人少了,这个医保钱节约下来,这样是农民的目标和医生的目标一致了,农民也享受得病少花钱,医生我也想让你少得病,少花钱,我就得到钱多了,这样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谈到医改刘维忠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资金配置结构,不能撒胡椒面。比如甘肃现在就侧重在疾病预防和中西医结合上。否则,再建多少医院,再培养多少医生,都触碰不到真正的症结。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国家每年给予74个亿左右,其中西医大概70多个亿,中医大概不到4个亿,我为什么说调整投资结构?给中医投资结构稍微增加点,增加点老百姓非常适合,结构稍微调整,预防再增加点,中医再增加点,这就比较合理。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优势和特色,几千年来,祖国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我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应该说甘肃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发挥他们甘肃中医药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老百姓对于中医药的服务乐于接受的特点,他们从顶层设计,从医务人员掌握中医药的技能,以及推广规范化的中医药服务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应该说,国家也关注着甘肃在把中医药作为整个甘肃医改的特色来进行推进,我个人认为甘肃的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很多地方学习借鉴。
【半小时观察】改革必须有勇有谋
我们用了两期节目时间,为大家介绍了两个不同的新医改样本。浙江在全省范围彻底挤掉了药品水分后,正在探索医院经营新模式;甘肃则发挥当地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尝试创造出新的医疗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事实上,在他们的改革措施出台的同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比如甘肃在中医上找到了改革切入口,但是过度诊疗的问题又立刻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控制,最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虽然这些医改新办法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改革的利刃直接指向了“药品加成”、“医生流动难”、“农村大病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中的核心矛盾, 确实,医改要取得突破,不仅要找准症结,还要有向棘手问题开刀的勇气和智慧。
责任编辑:露儿
-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
高值耗材最高降价80% 涉雅培、波科、贝朗…
8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举行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集中采购第一批次中选产品企业签约仪式。...
-
国家指令 整治所有医院回扣 暗访组出发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这次方案的重点就是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行为,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开始组织实施。...
-
医药代表系统学习产品知识的十个步骤
每个刚入行的医药代表初期都会接受公司大量培训,产品知识培训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培训而且还要考试。...
-
“3+6”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价格信息公布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消息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文件(LH-HD2020-1)》(下称《采购文件》),公布人工晶体类耗材的具体采购品种、申报价格等信息。 ...
-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
Q1最惨淡的两大药品领域,代表都离职了!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输入病例不断上升,加上中国本土还有不少无症状感染患者,这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
某些药企又要开启新一轮裁员了
做代表难,今年更加难。除了国家级的带量采购,省级也有带量采购,感觉就像是夹缝中求生存。...
-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
虚开发票2.5亿,涉多家药械企业(附目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发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显示,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其中24家是药械企业或相关资讯、服务企业。...
-
91家药企收入公开:以岭、科伦、康恩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