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市场动态

上海一医院关闭合作药房 储备价低好用自费药

2014-01-15 15:51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里予 点击:

市一医院在三甲医院中率先关闭有合作关系的药房,至今未因药物配备缺失影响治疗

坐落于吴淞路口的“市一大药房”是沪上最早有院方参股的自费药店之一。细心的病人发现,一年前这个“院中药店”悄然划上休止符,不少自费药物进入医院药房后,在医院购买的自费药品比自行在院外药房购买的药物更便宜。昨天,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透露,市一医院在沪上所有三甲医院中率先关闭了有合作关系的“市一大药房”,这也是目前唯一被关闭的一家。而多种治疗效果较好、费用较低的自费药物经严格筛选后被纳入市一医院的医院自费药品储备。此举同时倒逼医生合理控制自费药物的比例,让自费药物真正实现确有所需,减轻患者负担。

价低好用自费药纳入储备

住在肿瘤病房内的汪女士是市一医院的老患者,两年前曾在该院做过肝移植手术的她,经历过“市一大药房”尚存的年代,对于关闭大药房后患者得到的实惠,汪女士很有发言权:“首先是费用方面,在医院购买的自费药品比自行在院外药房购买的药物更便宜,比如我现在用的一种化疗药,在医院里买比在外面买就便宜不少。”

汪女士口中的化疗药是“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据市一医院肿瘤科专家介绍,这种药物不在医保目录内,价格不低,而且院外药房开具的发票是非医疗机构发票,患者的异地报销也会遇到麻烦。在关闭自费大药房之后,这种药物的价格比之前降低了数百元,由于发票是医院而非药房开具的,患者的报销也无障碍。

此外,患者的用药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据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刘皋林介绍,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效果较好、费用较低的自费药物经严格筛选后被纳入市一医院的医院自费药品储备,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医院特别建立了自费药品准入和监管制度。”王兴鹏介绍,在“市一大药房”关闭后,各种原先没有纳入目录的自费药物回流到了医院药房。市一医院对这些药物进行了梳理,对于临床确实需要的自费药物,需先由科室申报,然后经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最后通过正规渠道和程序进行采购,纳入医院自费药品管理目录。

当然,医院不可能储备所有的药品,对于部分医疗确实需要而医院没有配备的自费药品,医院建立了灵活方便的应急备药流程。一旦患者有需要,就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确保病人能快速用到药,不耽误治疗时机和效果。

据了解,“市一大药房”关闭至今,从未发生过一例因为药物配备缺失或药品临时采购不到等原因对病人治疗产生影响的案例。除了药品,医院对于各种医用手术耗材的管理也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新耗材的购买必须由临床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分管医疗的领导等审核后通过方可执行。

“不该用的药绝对不用”

这种机制对于医院管理自费药品有颇多好处:一方面实现了药品和耗材流通和使用环节全过程闭环监控,杜绝了不明来源药品在医院内的流通和使用,保障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来源安全。在严格的监控下,对于药物的追溯也变得十分明晰方便,实现了“院内院外一笔账”。

除此之外,院内购买药物保证了医院用药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这些数据成为医院用药情况的真实反映,为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对医院全面、准确掌握院内真实用药状况、并发症及副反应等很有帮助。

不得不提的是,严格的监管制度也倒逼医生在使用自费药物时更加谨慎,同时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到。从实践效果来看,医生基本做到了“该用的用,不该用的绝对不用”,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自费药物的比例。

[新闻背景]

周边药店曾经是医院的“小药房”

不知从何时起,在医院看完病,病人拿着医生的处方四处奔波,先在医院药房配药,另一部分药则到“院中药房”。对此医生总是这样解释:多数自费药医院药房没有配备,要到医院旁边的药房买。

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医院周边的药店俨然成了医院的“小药房”。靠着医院这棵“大树”,“小药房”的药品比其他平价零售药房的价格普遍要高。因为由企业经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润优先的趋向。在药品供应过程中,一些临床必备、常用而利润差价较小的品种被压缩,而一些利润较大的非治疗性药品反而成了药店的“座上宾”。长此以往,药店在医院旁边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加重病人负担的“载体”和损害医院整体医疗形象的“源头”。

Tags:中小药企 新GMP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