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王健:投资者点燃研发引擎

2013-11-30 14:05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黄静芝 毛冬蕾 点击:

核心提示: 这个年代,即使是最独具慧眼、资金实力雄厚无比的跨国巨头,也断然不愿重施20年前的“故伎”,以一己之力孤独地踏上新药开发的漫漫征程。就像物种繁盛的热带雨林一样,药物研发不再只是一家企业内部的事,它更关乎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员组织之间的契合和互动。

 这个年代,即使是最独具慧眼、资金实力雄厚无比的跨国巨头,也断然不愿重施20年前的“故伎”,以一己之力孤独地踏上新药开发的漫漫征程。就像物种繁盛的热带雨林一样,药物研发不再只是一家企业内部的事,它更关乎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员组织之间的契合和互动。

往期的“研发大讲堂”栏目曾请来多家制药公司的管理及科技人员,就研发一线的热点话题进行过深入探讨,而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奥博资本亚洲的联合创始人及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博士,试图透过资本角度的对话,展现投资者在研发生态链上的角色与作用。在王健眼里,如果把研发生态链比作医药工业的引擎,投资者就是这个引擎的燃料来源。同时他还强调,游走于金融业更趋开放、融资手段更灵活多样的国度,投资者往往要提防掉入自设的圈套,后者很可能是一种固有的投资心态和投资文化。“停留于浅表的财务数据,在似懂非懂时互相跟风很容易导致羊群效应”。

采访结束之前,我们又抛出了看似时髦但有点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理解创新。王健的回答给了读者一个多维的思考空间,这个问题不能脱离商业和市场的大背景以及某个投资机会的具体特质悬空来问,而投资人的答案更为直接:为创新而亏本,是南辕北辙,是本末倒置。

人物名片:

奥博资本亚洲(OrbiMed Asia)的联合创始人及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博士拥有超过20年生命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金融以及科研经验。他也是百华协会(BayHelix)的联合创始人和前任主席。

医药经济报:一个结构多元化的生物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有各种组织,如有大学、医院、研究所、创业公司、监管机构、CRO、投资者等。在新药研发生态链中,投资者如何扮演一个好角色?

王健: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新药研发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举两个研发链上的例子: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往往埋头科研,产业化意识和能力较弱;在产业链环节,国内制药企业大多仍属于低水平重复,产品质量与大型跨国药企相比存在差距。

如果把研发生态链比作医药工业的引擎,投资者则是这个引擎的燃料来源。首先,投新药研发得有长期投资的心态。中国的投资文化讲究“短平快”,许多投资者不习惯长期投资,一般人民币PE或VC基金的总寿命仅为5~8年,而西方则为10~12年。一个新药从最初的科学发现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所以中国基金的寿命往往不适合这么长的研发周期。

第二,投新药研发必须真正懂了再投。许多投资者对生物医药的兴趣是投机性的,他们停留于浅表的财务数据,缺乏对产品和技术的深刻理解。这样在似懂非懂时,互相跟风很容易导致“羊群效应”,使资金在行业中得不到合理分配,导致资金供给过剩或短缺,促使泡沫形成和破裂。

第三,投新药研发不应脱离基本的经济目的和市场规律。这些年来,我看到新药研发的投资中不断涌现出许多炫目的名词,从早年的“纳米技术”、“基因诊疗”到近来的“干细胞”、“云健康”,这些好听的创新名词并不直接代表着投资回报。有些投资者却被这些名词弄晕,忘了新技术只是满足市场需求和创造商业价值的一种手段。只有勿忘基本面,投资人才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起到良性作用。

富有投资前景的企业

医药经济报:一个富有投资前景的新药研发企业应该包含哪些关键要素?

王健:投资新药研发企业要考虑的因素相当多,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谈谈个人对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的一些想法吧。

产品的商业价值 一个富有投资前景的新药研发企业首先得有好的产品。产品的好坏与许多技术因素相关,如疾病治疗范围、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研发成功几率等等。这些信息虽然艰深枯燥,却是这类企业的核心。

产品的商业价值也非常重要,涉及到诸多层面,如市场大小和销售前景、生产成本和竞争状况。一个富有投资前景的新药研发企业应该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差异化开发策略,这样才能避免同质竞争,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但在市场大而风险低(尤其是具备被验证过的靶点和生化通路的)的领域中,竞争一般也相对激烈,所以低风险和独特性往往很难两者兼得。

管理团队的特质 其次,一个富有投资前景的新药研发企业应该有扎实的团队。我们希望管理团队能具备多方面特质,既有进行高质量研发的能力又有充足的商业经验与管理能力,既具备国际眼光又能接地气。但在现实中,这些特质往往不会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医药经济报:您遇到过接不了地气的人吗?他们是怎么样的?

王健:具备国际眼光又能接地气尤其不容易。我们有时遇到牛逼哄哄的曾在大型跨国药企工作过的海归,发现他们回国后还是按西方那一套来做事,不能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处理不了本土的一些特殊状况,更无法融入当地的团队和文化。另一些管理者则缺乏国际眼光,只知道闭门造车,海外已经有很好的类似药物并马上要进中国了,他也不知情,等他吭哧吭哧研发到中途,人家早把中国市场给占了;或者他不知道如何让项目的研发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所以获得的临床试验结果不可靠。

审批风险的控制 一个富有投资前景的新药研发企业对审评机构审批的全过程,包括成本、时间、不确定性等,应该有周密的计划。新药审批的道路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面对巨大的投入和风险,公司应该有清晰可行的策略。为了避免单个药物失败而导致全军覆没,这类公司都有多个不同阶段的药物在研发管道中。有些企业为了弥补短期现金流的不足,会同时开展一些能带来近期利润的业务,这也不失是一种可以考虑的策略。

个别没投过新药研发又不懂行的投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被尖端的科学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冲昏了头,投进去后才意识到前面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便开始三心二意,向管理层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投资人在面对新药研发“个案”(case)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退出,或许可以从退出往回倒推出全程的计划,再做投资的决定。

被打散的研发环节

医药经济报:新药领域风险高、投入大且周期长、产出难的行业特质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发生逆转?哪些新的合作模式值得关注?

王健:今天,新药研发链条的各个环节已被打散。一个企业发现出可能成药的新分子,完成动物实验,另一家公司将该分子接过来进行临床研究,到Ⅱ期结束时再和大药厂谈合作,完成Ⅲ期并进入市场。

这种“接力棒”式的合作模式使整个工业变得更加开放,同时也提高了各个环节的专业水平和效率。从资金角度看,这使得阶段性投资日益普遍,投资的周期被有效缩短,投资风险得到分散和控制。

而合作模式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首先,新药权利的转让与分享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公司间的交易常涉及现金、债务和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付款也有首期款、里程碑付款和分红等多种方式来让风险和回报更紧密地挂钩。

其次是specialty Pharma(专业制药)行业的兴起和演化。这种公司侧重于产品的晚期临床试验和商品化,而避免早期研发的风险。它们的产品一般是通过新药权利转让的形式获得,仅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疾病领域。奥博目前在中国就投资了两个专业制药企业。

第三,由于研发外包公司(CRO)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虚拟”新药研发公司。它们极其精简,没有庞大的团队或昂贵的实验室和设备,却能机动灵活地把研发任务交给最适合、最有效率的外包公司去做,将全球范围内的药研资源有效整合。

医药经济报:您刚才提到首期付款、里程碑式付款,在现今的新药研发当中,资金流向及链条构成是怎样的?

王健: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资金来源不同。研发的初始期常有各种科研经费、政府基金或非营利性基金的支持。有些投早期项目的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人也可能参与。许多大型跨国药企如默沙东、安斯泰来等都建立了专投早期研发项目的基金,它们试图通过投资对新兴技术尽早参与和控制。

当项目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机构投资人,如规模较小的VC会开始参与。当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特别是到Ⅰ、Ⅱ期,该药在人体内的表现开始明朗,更大型的VC甚至PE会加入投资阵营。如果Ⅱ期很成功的话,一般大型跨国药企就会参与投资和合作。

新药研发中的金融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各种形式的贷款和可转债是其中一部分。例如,奥博就有一支6亿美元的债权基金。投资人的回报一般依赖于被投公司的上市或被卖掉,有时也可以通过单个药所产生的现金分红的形式来获得。

创新是一种手段

医药经济报:奥博的投资范围已外延至除药品外的医疗器械、牙科美容等健康领域,您是如何考虑投资组合策略的?

王健:一般一支VC/PE基金会投多个案子,如奥博亚洲的第一期基金就投了18个案子。基金的整体回报要看整个组合的回报,而非单个投资项目的好坏所决定。当我们投一些不同领域的公司,相关联的风险会降低。我们的投资分散在产品(如药品、医疗器械等),服务(如医院、检测中心等)和基于亚洲成本优势的产业(如CRO、CMO等)三大类中,尤其侧重于前两个类别,因为仅仅利用成本优势越来越难以打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司。

我们专注于公司的早期成长,希望抓住城市化、老龄化、国际化、进口替代等行业大趋势,特别青睐于癌症、糖尿病、老龄相关疾病等大市场。因为投资行业中的“羊群效应”,我们不太喜欢追捧特别“火”的领域。

医药经济报:对于创新,您有着怎样的理解?

王健:我常听到有人问“是否应该投创新”,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脱离商业和市场的大背景和某个投资机会的具体特质悬空来问,而且不同的人也应该有不同的回答。

如果是政府被问到这个问题,那回答一般应该是肯定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当然应该倡导创新,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否则中国就只能居于价值链的下游,一直充当全世界的代工厂,既抓不住价值链的大头,又对本土环境的损伤很大。

但当投资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答案就没那么简单了。当我们面对特定的投资机会时,创新只是诸多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创新可以是赚钱的一种手段,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让投资人赚钱。缺乏市场价值的创新是毫无投资价值的。为创新而亏本,是南辕北辙,是本末倒置。

医药经济报:举一个例子来佐证您的观点。

王健:例如,市场上抗生素的种类已经非常多,一般性抗生素的价格竞争也相当激烈,再研发一个疗效与现有产品雷同的新型抗生素,无论其科学多么尖端新颖,都没有多大意义。  

Tags:王健 投资者 引擎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