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医疗纠纷因沟通不畅 患者委屈医生苦
核心提示:看病难,咨询医生难,选择治疗难……在患者看来,医院的门槛难进,辛苦排队几个小时,花费了昂贵的检查费和治疗费,才能得到医生寥寥数语,有时还受到斥责。而医生也是满腹牢骚: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还要受到病人的种种冷嘲热讽,甚至投诉。医患之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者采访中发现,医患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沟通不够。只有好好说话,用真心办事,这将是解决“患者委屈,医生苦衷”的一剂良药。
看病难,咨询医生难,选择治疗难……在患者看来,医院的门槛难进,辛苦排队几个小时,花费了昂贵的检查费和治疗费,才能得到医生寥寥数语,有时还受到斥责。而医生也是满腹牢骚: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还要受到病人的种种冷嘲热讽,甚至投诉。医患之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者采访中发现,医患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沟通不够。只有好好说话,用真心办事,这将是解决“患者委屈,医生苦衷”的一剂良药。
现象
七成的医疗纠纷
因沟通不畅引起
据一项华东地区30家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可见,如今的医患关系看起来十分紧张。由于医疗资源极之缺乏且过于集中,这让许多医生身心疲惫,对患者的提问和疑虑难免敷衍。而医患矛盾最直接的原因恰是沟通不够。有统计表明,70%以上的医疗纠纷由此引起。
多人挂号的医生,与病人沟通不够易引起纠纷。有时医生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比如说,门诊看病挂号难,好不容易挂上一个专家号,结果医生看不到5分钟就开始开药、开检查单。病人想与医生多说上几句话,倾诉一下心里的痛苦,多渴望得到医生的关心和安慰。然而,医生未必就能体会到病人的心情,或者能够体会得到,但心有余力而不足。而门诊外面还有几十个病人眼巴巴地等着,不然每个病人都说上十分钟的话,医生就没法下班了。据记者了解,好医生一出门诊,就要看五六十个病人,所以基本上延迟一两个小时下班是“家常便饭”。医生私下对记者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按时吃饭,一下门诊就累得什么话都不想说,只想早点休息。”
病人不理解医生的好意也是医患紧张的导火线。陈小姐说:“现在医院都是白眼狼,我住院时医生第一句就问‘你是自费还是医保’?是不是自费病人就可以狠狠开药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说,因为很多价格高的药物还没有进入基本医保目录,如果医生事先不问清楚的话,处方里的药物既有自费的药物又有医保的药物,那么在缴费的时候,病人不想多掏腰包的话,就必须再去找医生改药方。所以,医生问“自费还是医保”,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病人来回折腾。“医生一天要看很多病人,所以没能清楚地向病人解释”。
有时医生未能向病人解释诊治过程,以致病人不清楚,也会出现各种矛盾。比如在某医院口腔科里看病,一位70岁的老奶奶看牙,照完牙齿的X光片之后,预计要拔4颗牙、镶全口假牙。但医生就只处理了一颗牙之后,就让患者过一个星期再来就诊,陪伴老奶奶的家属就着急了,怎么只处理了一颗牙就不做治疗了?以为医生想要让人多挂号、多收费,于是就到医务处投诉医生工作不负责任。后来家属才了解到,拔牙、镶牙这期间要做杀死牙神经上药的处理,至少要去医院四五次,每次还要间隔7-14天,而且每次做口腔治疗,不能持续太久时间,不然老人家无法忍受,因而老太太这口牙完全治疗好,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了解到这个实情,病人家属才理解医生做法实际上是为老太太考虑。
病人或家属没有错,医生更没有错,只是双方相互沟通不到位,医生的好心才被当成了驴肝肺。“在医院里,患者是已经遭受病痛折磨、情绪不稳定的特殊群体,如果医生不讲沟通,或者说出来的话让人无法接受,当然会引起患者的反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指出,对医生来说,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有时会说话比会治疗更重要。在救治病人时,排在第一位不是手术刀也不是药物,而是语言。所以,在《心术》里对医生的评价,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余学清表示,医患双方在说话、做事的时候都想到的是自己,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语出伤人”,如果医生真心为病人着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详细沟通,话说得明明白白,事做得规规矩矩,时时不忘责任心。患者尊重医生、信任医生、服从医生,这样医患之间的矛盾必定会少很多。
情景
看病时,以下行为你有没有?
病人觉得有理 医生很顶不顺
医患之间对于疾病的了解、认识,其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所以有时候,病人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者是“正确的”,但是医生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有一些言行是“病人觉得理所当然”,而医生却难以接受,从而引起双方不必要的矛盾。
●看完门诊有问题,直接冲去找医生
【情景】看完医生去拿药,但药物说明书上写了很多副作用,于是病人又回到门诊直接去找医生咨询,结果被医生给赶出来,生了一肚子的气。
【医生解释】这种现象很普遍。病人常常会认为,“我挂了号,看了医生,我还有问题要咨询,当然可以问医生啦”。所以,他们常常会理直气壮地冲进诊室,然而,遇到这种情况会让医生很反感。
因为这样直接冲进诊室的行为,会打断其他病人的就诊过程,甚至会打断医生的思路,有时还会侵犯正在就诊病人的隐私。所以任何一位病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医生和其他的患者。医生建议,病人遇急咨询,最好能够等待医生看完一个病人之后,再进入诊室咨询。
●用药后病情不好转,坚持要转院
【情景】小朋友发高烧,去医院就诊,吃了药、打了针,但高烧退了没多久就又烧了起来,家属立即要转院,去另一家医院就诊。
【医生解释】频繁转院,这也是在临床上常见的现象,病人及家属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医生尽快能控制病情。但是,很多时候病情是复杂的,有很多疾病医生也无法完全掌握。所以,通常来说,医生会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如果患者不能信任医生的话,而医生硬往下治疗,其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很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针对这样的情况,病人要冷静,医生最好是尊重病人的选择。
●认为药物副作用大,病情好转就停掉
【情景】有的病人患上了红斑狼疮,基本上吃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但总感觉激素吃多了对人体不好,所以,干脆就停药。
【医生解释】随意停药,在中国算是普遍现象。病人可以不咨询医生,想吃就吃,想停就停。像乙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都会私自停药。
刘超认为,随意停药是不尊重医生的表现。其实有些疾病,是有治疗周期的,如果病人不能坚持治疗,私自停药或不复诊,只会让自己的病情反复或加重。因而,医生要给病人解释药物、手术等任何一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听医生话的病人,遵医嘱服药,就是聪明的病人”。
●工作忙,没时间去复诊,自己去买药
【情景】病人患了慢性乙肝,医生让其半年去复诊一次,查一查转氨酶和肝功能,看看药物治疗的效果好不好。可是病人却称,自己最近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又要出差没有时间去复诊,反正是按时吃药的,干脆自己去药店买药。
【医生解释】目前慢性病很多,但定期回医院来复诊的病人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医务人员应该给病人打个电话提醒一下他回医院复诊,因为做这样细微的、体贴的小事情就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但现实情况是医生根本忙不过来,故医生看完病后都会提醒“吃完药记得回来复诊”。然而,很多病人一年半载都没去复诊,等到病情恶化才去就医,这是令人相当遗憾的事情。
医生强调,复诊是对病人自己病情的负责,通过复诊能够很好地监测病情变化,让医生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否则总是吃一种药,到底药物的疗效如何都很难知晓。
●把医生问诊过程拍下来,立此存照,回家慢慢研究
【情景】小孩子患了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父母十分担忧,于是就把医生每天查房、孩子注射口服药物的过程拍摄下来。
【医生解释】对于病人这样拍摄治疗过程的行为,很多医生都很反感。这是病人不信任医生的一种表现。但刘超表示对这种行为不生气,对病人的这种行为医生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并把病人的病情客观地陈述出来,治疗的方法也讲出理由来,把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等讲得清清楚楚,减少家属的担忧,至于家属想偷拍或录像录影,就让他慢慢看慢慢听吧。当然,如果对患者以后的临床评估与最初诊断不相符,一个好医生应做到不怕推翻自己的诊断。
●了解疾病,先上网查查,怕给医生忽悠了
【情景】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在就诊时,就可以跟医生讨论讨论,但是医生总嫌我一知半解。
【医生解释】在就诊之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绝对是一件好事,这样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和医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一个好医生也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了解归了解,但是千万别钻牛角尖。如果拿一些医学界目前都存在争议的话题来跟医生辩论和讨论,就有一点班门弄斧了,甚至还会混淆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延误就诊时间。建议病人可以上网查询哪个医生一直在做相关疾病的研究,治疗时要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医生也希望病人知道“医生不是神,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目前都是可以治疗的”。
记者手记
真正高素质的医生 是懂得安慰病人的
医患关系紧张,这并非单方面的责任。医生对病人多一点同情、关心和理解,多说一些安慰的话,病人心理上就会少几分抱怨,多几分平静。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医护人员真的出了医疗事故,也不一定会追究。但如果医生态度冷淡、说话伤人,病人的坏脾气一下子就可能被点爆。
前段日子,本人因为腰痛去医院做个腰椎磁共振检查,下午4点半拿到检查结果的时候,骨科门诊的医生早已“下班”走人。在护士的指引下,去住院部找到本应该在门诊的医生看片子,医生看过片子10秒钟后说:“没什么大问题,回家用热水袋敷一敷就可以了。”由于痛得直不起腰,我便多问了几句,“影像科医生写着轻度腰椎间盘膨出,还有子宫信号欠均匀,必要时要进一步检查。我该怎么办才好呢?这位医生面无表情地说:“我只能说骨科的事情,其他的问题我不懂,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找其他医生。这一句话噎得记者没话说,虽然医生的话说得滴水不漏,一丁点儿错都没有,但总让人感觉不舒服。连多说一句都觉得多余,更别说有什么安慰的话了。
作为跑医疗线的记者,感觉越是高水平的医生,越有耐心,越懂得安慰病人。一个好医生不仅仅是医术高超,更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慈悲心怀。那些能够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去向病人解释病情,耐心地安慰病人的焦虑情绪,相信病人对这样细致入微的医生,也会肃然起敬。
同样,在面对自己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的时候,病人会特别地无助,比如患了子宫肌瘤,有的医生会说,可以用宫腔镜切除;有的医生会说吃药保守治疗,还有的医生说,干脆切除子宫。这些治疗方案让病人无所适从。如果医生能够把每一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治疗方案潜在利弊、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都一一介绍清楚的话,我想病人也不至于为难成这个样子。所以,不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越是高水平的医生,越不会对病人马马虎虎,更不会忽略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他们反而认为,多关爱病人,多安慰病人,这种人文关怀会比单纯的治疗更有疗效。
专家观点
余学清
医生与患者之间其实并不是朋友关系。一个真心为病人着想的医生,他会按照原则、按规矩、按程序看病。病人做得好,我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但是病人不听话,我还是会警告、提示,甚至严厉地批评,尤其是乱停药导致病情复发的情况。
翁建平
病人与医生的信息不对等,在病人眼里,疾病让其害怕、担忧,而医生的职责就是要向病人解释病情,并且医生必须要用生动的、形象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这种方式会让医患双方都变得轻松。
有的病人“久病成医”,不太听医生的话,实际上,个人的体会和经验虽然很重要,但医生有专业知识,故还是建议病人的个人经验要与医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病人要按时复诊的原因。
刘超
对病人态度好一点,话说得有技巧一些,让病人自我感受好一点,就能减轻其症状,所以治病第一要素不是手术刀,也不是药物,最重要的是语言。然而,我们现在的医学培养模式是应试教育、生物医学教育,缺乏的正是人文医学教育。要知道人文关怀是治愈“患者委屈、医生苦衷”的一剂良药。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
医院新规:查医药代表 挂钩产品
大医院严查医械代表再升级!私下接触医务人员,直接停止采购公司代理产品。...
-
编外人员被收保证金?医院取消编制大势所趋
看到一家县级医院向编外人员收取5000元工作保证金,限时不交清者,医院不再使用,老徐认为:编制制度或早已不适应医院发展需要了。...
-
三甲医院:8个药询价 要求至少稳定供货半年
三甲医院:供货不稳定,踢出一年。...
-
5省497名执业药师挂证被查实
今年“3•15”后,执业药师“挂证”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按照国家药监局要求,自2019年5月1日起,各省级局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零售企业开展监督检查。...
-
又一大药陷入致癌风波 多家外企全球召回产品!
一些雷尼替丁药物又被查实含有NDMA杂质,目前山德士、葛兰素史克、印度瑞迪博士药厂均已停止雷尼替丁的供应并召回!...
-
大洗牌!国务院检查组,进入医疗器械企业了
国家严惩在医疗器械购买、销售、纳税...等多个环节的违规情况。...
-
4+7全国扩围,中标结果流出
大跌眼镜!4+7全国扩围结果出炉,有外企低价入围,部分原中选药企落标,多个品种再次刷新底价!...
-
国务院发文:医械行业,筛选重点企业监管
当监管方式越来越科学,不合规或打擦边球的械企面临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
报告显示:多数医生不再愿意接待医药代表
报告显示,医生不再愿意接待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的必要性在降低。...
-
750家医药企业,最新离职率公布
2019年1月到6月的市场薪酬数据白名单公布,其中医药行业的行业增长和薪酬增长都维持稳定的高位;此外,报告采集了750家医药公司的数据,医药人的平均离职率仅为5.91%,为所有行业中最低的。...
-
63个药,底价曝光(附名单)
(9月6日),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拟备案采购产品最低外省及拟挂网价格公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医药业平均月薪公布 仍是最好的就业去向之一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医药行业平均月薪为1.03万,同比涨幅较大,为11.75%,仅次于公用事业等行业,排名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