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医联体”重划医疗格局

2013-03-23 14:58 来源:医药经济报 点击:

核心提示:“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旨在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形成一体化的构架。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旨在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形成一体化的构架。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的观点是,“医联体”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只要符合参加者的目标和期望,都算是对参加者而言的理想状态。从社会角度讲,可以通过“医联体”提高效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助于改进服务质量和增进病人的满意度。

多家试水上月,北京第3家“医联体”试点已由世纪坛医院牵头成立并运行,这意味着继朝阳医院、友谊医院两家“医联体”试点成立之后,北京进一步推广由区域内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

据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介绍,世纪坛医院将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提升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医联体’内的成员之间已经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世纪坛医院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世纪坛医院的专家团队会对成员单位定期查房、出诊和会诊,同时免费接收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等。”

而在去年11月成立的“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是北京成立的首个“医联体”,联合了区域内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7家社区医院。运转以来,实现双向转诊上转131人次,下转73人次,平均住院日由11.32天降至10.92天。

除北京外,日前山东济宁也出台了《县级以上医院帮扶式托管乡镇卫生院指导意见》,在全市4家市级医院、36家县级医院、118家乡镇卫生院、1571名卫生技术人员已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医联体”。目前,济宁市已有11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帮扶式托管关系。此外,河南省目前也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了由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首家区域“医联体”,力争实现优质资源区域内全覆盖。

然而,蔡江南指出,国内目前试点的“医联体”运行情况不容乐观,“还没有听说一个非常成功的‘医联体’,主要问题在于,是否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一些难题,例如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和提高服务质量,如何跨越不同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制,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组合和有效利用。”

建“金字塔”就医格局“金字塔”格局即分层诊疗模式。对此,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认为,通过建设“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格局来形成倒逼机制,将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补偿、运行、监管等配套政策。

依据卫生部设想,医疗资源未来将层级区分鲜明。在此前召开的全国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上,马晓伟就提出了“135规划”,即在全国创建100家国家级优质医院,300家区域医疗中心,500家县级优质医院。此规划的设立,旨在实现“大病不出县”,将患者依据病情分散在各层级医疗机构。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医生要到下级医疗机构去上班,带动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水平的提升;下级医疗机构医生也可以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深造。

“即使在北京这样优质医疗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也难以消化无序就医的患者群体,更别说其他地区了。而且正是由于这一现状和趋势,才导致大医院无度扩张、基层医疗萎缩和前期建设成果的浪费。”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认为,“医联体”正是通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从而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分层次就医。

诸多难题待解陈竺指出,建设“医联体”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如果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的人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另一个问题是医保。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

然而现实中,记者了解到,“医联体”试点在推进过程中颇感困难重重。例如,部分药品在大医院销售,而在社区没有;医院间信息系统无共享平台,实施远程会诊又有一定困难等。而其中最突出的阻碍是,药品目录还未在联盟成员单位开放,下转病人难以延续治疗;受医保政策限制,联盟内成员单位之间转诊的检验、检查项目记费与定期结账问题无法进行;在药品价格上也面临一定的阻力。比如,朝阳医院已有1400余种药品实施零差率,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零差率药品种类仅为519种,如果患者转诊到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进行治疗,药费支出会增加。

对此,卫生、医保部门希望研究出台一些方案,比如研究在“医联体”内部就医可保证享医保待遇,同时,社区医院用药再扩容等。北京市人社局也曾承诺,社区药品零差率目录有望进一步扩大,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这三类药品将会扩容。

尽管如此,不少专家认为,“医联体”能否真正实现其使命,从现有的体制来看前景堪忧。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正刚表示,若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和相对统一及独立的运营体系,要做好“医联体”很难。上海市政协委员金如颖则认为,尽管医联体以理事会为中心统一管理,运行更高效,但根本问题是“医联体”目前还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明确的法律地位,权责不明晰。

有感于医联体改革之艰难,结合医联体的目标作用,蔡江南建议,最主要的制度支撑就是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同时落实医疗机构独立自主的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医务人员只有在医联体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之前兼职、流动,才能发挥有效使用资源的作用。

蔡江南认为,“医联体”的建设需要与病人如何使用医疗资源的就医行为变化结合起来。如果病人仍然任意就医,不受任何约束的话,医联体便无法发挥管理病人的作用。而关于推进的速度问题,应当发挥医疗机构本身的积极性,不能简单采取政府单刀推进的做法。

从社会角度讲,可以通过“医联体”提高效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助于改进服务质量和增进病人的满意度

Tags:医联体 医疗格局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