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招标 > 招标动态

招标市场化转向

2013-02-20 11:01 来源:医药经济报 点击:

核心提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3年多以来,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基药招标探索,形成了安徽模式、上海模式、广东模式、北京模式等几种主要招标模式。安徽模式的“双信封”评价方法在全国推广,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均在对安徽模式进行多处改良。近期,药品招标再次释放转向信号。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3年多以来,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基药招标探索,形成了安徽模式、上海模式、广东模式、北京模式等几种主要招标模式。安徽模式的“双信封”评价方法在全国推广,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均在对安徽模式进行多处改良。近期,药品招标再次释放转向信号。下面对几种主要招标模式进行梳理,试图寻迹招标变轨。

唯低价是取改良

2010年,安徽率先推行基药招标,采用先评经济、技术标(质量),再评商务标(价格)的“双信封”招标方式,技术标评审合格的进入商务标评审,商务标评标中以最低报价确定拟中标药品。此后,以“双信封”评价方法为标志的安徽模式在全国推开,其最大的影响在于,“唯低价是取”造成价格虚低。

此后的上海模式、广东模式和北京模式均在安徽模式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试图扭转“唯低价是取”。上海模式没有采用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的做法,而是采取综合评议法,把技术标成绩带入商务标,这有利于企业通过技术标的优势弥补价格上的劣势。由于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法,加大质量权重,价格、质量权重三七分,并运用区别定价等质量层次划分。在上海的招标中,有诸多跨国药企中标。不过,这种模式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医保保障水平作支撑,难以复制推广。

广东模式也有两个新亮点:一是设立了低价药目录,不招价格,只招厂家;二是针对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或药典处方变化、质量标准提升的部分品种提高了政府限价。

北京模式依旧采用“双信封制,量价挂钩”,但对“唯低价是取”的安徽模式进行了多处改良:其一,取消唯一中标,综合得分高或价格最低均能中标,放弃一味追求最低价的评标规则,质量、品牌、规模权重加大;其二,区分《低价药品目录》、《短缺药品目录》和《基础大输液药品目录》,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

综合对比,安徽模式是单一品规单一企业中标,容易导致唯低价是取;广东模式是“上下联动、区分质量层次”,因此对于有质量优势的企业较为有利;北京模式除了借鉴广东模式之外,还“区分质量层次”、“左右联动”。

市场化思维转向

随着新一轮招标即将启幕,北上广等地亦释放出招标转向信号。

北京拟探索人社部门参与招标、集体“带量采购”,替代由北京市卫生局确定中标目录、各医院分别单独采购的招标模式。各医院临床用药的需求量、用量汇总到医管部门,由医管部门统一集中采购。

上海则已在2011年底对外明确,将由医保局接管上海市基药招标,并提出新一轮基药招标将在医保中标价之下,允许医疗机构通过量价挂钩与供应商“二次议价”,其间的差额用于补偿医院。

广东则拟将既有的阳光招标采购模式转变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模式,由广东省医保局筹建指导。

三地招标方式转向的共性在于,欲进一步压低中标药品价格,使招标过程进一步透明化。同时,无论是人社部门参与招标、“二次议价”还是第三方电子平台的搭建,都体现了市场化的思维转向。人社部门参与招标将对整体药物使用构成压力,“二次议价”开始试点,无疑将强化作为产业链终端的医院的议价权,压缩上游生产商利润空间。

Tags:招标市场 基本药物 基药招标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