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外企在华药研走向“端到端”

2013-02-18 15:24 来源:医药经济报 点击:

核心提示:1月31日,杨森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实验室正式入驻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该实验室将与北京西安杨森、上海亚太研发中心的相关团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立足于中国的“端到端”研发机构,并进一步深化其外部创新的研发战略。

1月31日,杨森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实验室正式入驻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该实验室将与北京西安杨森、上海亚太研发中心的相关团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立足于中国的“端到端”研发机构,并进一步深化其外部创新的研发战略。

趋向“端到端”

据介绍,杨森制药中国研发中心是首个实现包括从早期研发到新药注册这一整套流程在内的“端到端”研发模式的跨国药企,新建实验室将覆盖免疫学、肿瘤学和传染病学三大治疗领域,着重甄选早期创新成果和基础研究,使这一模式更加完善。

“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的研发工作将由以往单一专注于临床治疗研究层面拓展至研发价值链中更全面的环节。”杨森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活动由起初的研究数据处理,逐步发展到创新药的研究,并侧重于亚洲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例如,赛诺菲的本土研发侧重于研究亚洲人群的肝癌和胃癌、葛兰素史克将重点锁定在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礼来重点关注亚洲糖尿病药物特有分子基础上的差异等。

一位在外企从事多年药物研发的人士告诉记者:“在研发时,如果将同一款新药的各个环节置于不同国家的研发中心,项目的研究方向、推进与否等决策权往往在公司总部,各中心参与者在衔接、配合上也会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而‘端到端’模式将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跨国药企都在不断完善和升级在华的研究机构,但出于公司政策和对各区域掌控力的考虑,未必会把所有的研发过程与决定权完全放到中国区的研发中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极少数跨国药企的中国研发中心已逐步实行了‘端到端’的研发模式,而杨森制药能否将这一模式‘落地’有待观察。”

与外部创新结合

实际上,“端到端”并不意味着制药企业独立完成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杨森外部创新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它将加强并深化杨森在中国本土的战略合作,加速医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医学临床成果。”强生公司全球首席科学官、杨森制药公司全球主席Paul Stoffels博士如是说。

跨国制药企业与中国的医学院、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的研发模式,并非杨森制药首创。然而,将研发中心的实验室直接设在三甲医院、高校医学院、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的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这种距离上的拉近或反映了其践行外部创新的决心。

西安杨森副总裁赵大尧表示:“枫林园区拥有优质的教学、科研和医疗环境,我们希望将工业上的理念和机制带到这里,促进园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同时将推动中国研发人才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杨森制药也在与药明康德等国内企业合作。

然而,复杂的新药研发链包括靶点识别与验证的前期研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前的药理学、毒理学及动物模型疗效的研究,药物开发以及I到IV的临床试验等阶段。

Stoffels博士表示:“虽然我们强调‘端到端’,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机会与外部合作,而强生去年就在全球与七十多个外部研究机构进行了合作。”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药研发的合作中,基因测序、CRO等企业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外企负责将各阶段的研发成果整合到研发链上,从而达到“端到端”的效果,这样能提高研发效率,并控制研发成本。

“杨森制药用于治疗女性慢性便秘的新药力洛已经在56个国家进行注册,并于去年12月通过了SFDA批准,公司将尽快推进其在中国的上市计划。”赵大尧表示,该药的主要研发试验就是在中国完成的,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新药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诞生。

Tags:外企 新药注册 跨国药企 临床治疗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