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浙江:新医改带动中医药大发展

2012-11-24 09: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章关春 点击:

核心提示: 浙江省93家公立中医医院,2011年门急诊、住院总人次比上一年上升17.45%、12.93%,门诊、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初步实现了患者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双赢”;经预测,2012年门急诊和住院总人次可望突破4700万、78.5万,这比新医改前的2009年分别猛增50%左右。

日前召开的浙江省中医医院院长会议传出消息:该省中医药积极参与新一轮医改,并切实实施,被纳入“浙江卫生强省”建设六大工程之一的中医药提升工程,以此带动惠及民生的中医药服务大发展。

  浙江省93家公立中医医院,2011年门急诊、住院总人次比上一年上升17.45%、12.93%,门诊、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初步实现了患者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双赢”;经预测,2012年门急诊和住院总人次可望突破4700万、78.5万,这比新医改前的2009年分别猛增50%左右。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在会议讲话中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践中医药“从有为到有位”,真正实现从“中西医并存”到“中西医并重”,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目标迈进。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介绍,新一轮医改启动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2009至2011年全省财政投入中医药经费达21.05亿元,比上一个3年周期增长63.8%;今年更加大中医药投入力度,省财政从2012年起将中医药市县转移专项资金从1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还安排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追加省级中医医院建设经费1000万元,下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500万元等,大投入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带动中医药服务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家省级和过半地市级中医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中,13家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甲”标准,其数量和整体医技实力名列全国前列。同时,多数县级中医医院完成了迁建或改扩建;90%以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设置了规范的中医科。现在,浙江省、市、县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浙江省新医改和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中,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上下足工夫:首先,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基固本”和“三名三进”建设。全省35家中医“名院”完成建设任务;争取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中医药“十二五”重点专科37个、国家中医药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专科66个,验收了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06个;创建名老中医药传承国家级工作室25个、省级45个,其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一大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已顺利出师或正在传承学习。全省以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特色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增至31个,名列全国前茅。同时,着力开拓中医药服务科技创新。今年,该省启动4大类59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其中17个基层优势学科首次落户县级中医医院。该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8个重大病种科技攻关,率先将中医药防治哮喘病、高血压列入医改责任书,推行中医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达58个,促使更好发挥中医药科技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建设和城乡中医药服务大发展得益于新医改带来的机遇,新医改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使得潜在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得到很大的激发和释放;政府对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的责任更加明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创了浙江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服务大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得益于医改政策扶持举措:浙江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由原先的110余项增至350项;中医体质辨识等13项中医“治未病”项目纳入特需医疗服务管理;新农合中医中药诊疗项目报销比例高于西医西药20%。宁波、嘉兴市等地还新增中医药服务补助项目,对医疗机构按中医药门诊人次、住院床由财政给予定额补偿补助引导供需双方更好利用中医药诊疗;湖州市今年安排280万元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淳安县每年安排70万元作为培养农村中医人才和适宜技术推广等。

Tags:新医改 中医药服务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