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许能贵:照亮“中国符号”

2012-11-19 09:29 来源:医药经济报 点击:

核心提示:在他看来,不管身兼多少职,发展中医药都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中医药和京剧一样,已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是文化软实力。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作为中医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门科学发展好。

在他看来,不管身兼多少职,发展中医药都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中医药和京剧一样,已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是文化软实力。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作为中医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门科学发展好。 

     人物名片<<<

许能贵,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在1000多年前,唐代医者孙思邈如是说。1000多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如是前行。古往今来,救世济人敢于直言的扁鹊,广施人道不分贵贱的华佗,遍尝百草著书济世的李时珍……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医肃然起敬。

然新时代,中医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中医药世代沿用的传统规范不被承认,许多传统医疗技术濒临消亡,中药资源被消耗殆尽,医学古籍被束之高阁,近年“废除中医”的一些争议更是将中医药事业推向风口浪尖。

中医药学需要继承与发展,在新医改的潮流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群向上的身影。他们有着深邃的文化积淀,是祖国传统医学执着的传承人。他们肩负着让中医药传统知识代代相传,不断创造与应用的重任。本期对话人物许能贵,就是一名在中医针灸领域深耕的行路人。

发挥中医药特色,应变“坐着等人”为“出去找活”,变“院内治疗”为“院前干预”。同时借助“云应用”等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推进临床标准路径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无缝对接,诊疗资源全程共享

现代化语境

记者:您认为中医院的发展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才能既继承传统中优良的一面,又跟随新医改的脚步?

许能贵:中医院归根结底是姓“中”。发展中医院,不能彻底拒绝现代医药科技和西医院的方法。无论是管理、架构、文化还是预防、诊疗、康复等,都应该突出中国特色,贯穿中医的思维。现代医药科技和西医院的很多治疗方法,中医院不是不可以用,更准确地说是要“为我所用”,守住中医的“根”,才不至于忘了回家的路。

记者:在您看来,中医院的服务应该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结合您所在高校附属医院的做法,您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许能贵:事实上,评价医疗服务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效率,二是质量。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做法是,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即通过广泛挖掘民间适宜技术、全国拜师传承名老中医学术、设立名医工作室、引进优秀拔尖人才、制订临床标准路径、把“对”让给病人、为临床一线服务等系列举措,造就了一批广受患者好评的中医名家,组建了一批反应迅速准确的医疗团队,形成了以国家35个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实现了年门诊量和住院量的持续攀升,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记者:提及中医,人们的印象是古老而传统的,您怎样看中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许能贵:中国的中医院创办至今,从未摈弃现代管理,有些甚至比西医院更注重管理。例如我们的第二附属医院,数据会说话,年门诊总量连续10多年在全国所有医院中排名第一,管理肯定有独到之处。

无论怎样看新医改,“看病难”、“看病贵”都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在新医改形势下管理中医院,除了优化医德医风,提高诊疗水平等常规举措外,我认为,还应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变“坐着等人”为“出去找活”,变“院内治疗”为“院前干预”,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应技术,大力扶持基层中医药服务,高度重视预防保健和康复理疗,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同时,借助“云应用”等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推进临床标准路径建设,尽快搭建数字诊疗平台,及时监控医院管理流程,实现“医疗服务无缝对接、诊疗资源全程共享”。 

医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治愈了多少人的病,而是让多少人不生病,让老百姓都学会管理健康

医者仁心

记者:据预测,2015将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拐点,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大幅提高。您能否介绍一下针灸治疗中风的新进展和新变化?

许能贵:随着诊断技术、抢救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在大幅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仍然较高。

现代使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大多采用头针、体针、头体针结合,针药结合的方法使用越来越多,也更加注重早期治疗和采用合适的针刺手法。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中风,有助于激发机体的调整功能,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损害,促使机体恢复平衡。

我们主要从事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经证实,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假性球麻痹、记忆力减退、吞咽障碍等都有确切疗效,但形成可供临床推广的标准方案,还需假以时日。

记者:作为学科带头人,您身兼多职,是什么力量促使您在中医药领域不断前行?同时作为一名医者,这么多年过来,您如何理解中医师这个职业?

许能贵:不管身兼多少职,发展中医药都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中医药和京剧一样,已经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中医药已经护佑中华民族几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传统医学。往大了说,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作为中医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门科学发展好,为人民安康、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说到底,医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治愈了多少人的病,而是让多少人不生病。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看好病,减轻患者的病痛,还要好好看病,让患者感到舒服。更要让老百姓少生病,通过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努力揭开人体的奥秘,让老百姓学会管理健康。

做到以上这些,离不开医术,更离不开仁心。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感念患者为自己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是很多优秀医生成才的原动力。

Tags:中医药科学 许能贵 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