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药企纷纷进军饮品行业 饮料市场掀起“保健风”

2012-10-29 13:34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核心提示:近日,可口可乐公司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已建立合作关系,将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在此之前,国内苗药企业贵州百灵正式宣布其发展大健康战略,推出“爱透”品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并将在未来扩充产品领域至化妆品和保健品。

近日,可口可乐公司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已建立合作关系,将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在此之前,国内苗药企业贵州百灵正式宣布其发展大健康战略,推出“爱透”品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并将在未来扩充产品领域至化妆品和保健品。随着药企纷纷进军饮品行业,饮料市场掀起一股强劲的“保健风”。

  保健性饮料消费逐渐升温

  记者了解到,可口可乐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导致销量增幅大大低于上半年增幅。业内人士表示,碳酸饮料销售放缓是导致可口可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碳酸饮料销售放缓的同时,保健性饮料的销售量却在不断上涨,仅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目前就接近百亿元,其市场份额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在文化东路的大润发超市,记者看到,这里饮料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运动/健康饮料、橙汁、果汁、碳酸饮料、水果汁、加味汽水,以及矿泉水纯净水等,占据了三横排货架。此外,还有和其正、加多宝等凉茶饮料。享“瘦”苹果醋、无糖饮品、提神抗疲劳、降火凉茶等功能细分化的饮品种类繁多。“消费者更加关注饮料的健康功能,因此健康细分化饮品成为饮料市场发展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保健性饮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加,意味着碳酸饮料在“降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保健性饮料相比,碳酸饮料价格相对低廉。可口可乐500毫升的价格是2.5元,而相同容量的维他命水的价格是3.5元。在优惠活动方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品牌近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记者在大润发超市看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推出大瓶装优惠活动,其货架摆在通道的旁边,通过醒目优惠价格标签吸引来往的消费者。可口可乐连同旗下其他种类饮品推出双提手促销装,9.9元/2瓶,每瓶的容量达到2.5升。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军均推出“喝饮料、中大奖”优惠活动。百事可乐还推出购600毫升瓶装可乐送100毫升可乐活动。不过,记者未发现功能性饮料有任何优惠活动。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理念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愈发注重饮料的健康功能。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民严女士往购物车放了10多瓶佳得乐运动饮料,她告诉记者,“家里孩子喜欢打篮球,运动会出很多汗,喝这种饮料补充一下能量。”顾客梁女士则让8岁的儿子从货柜上取下两瓶尖叫运动饮料,“尽量避免让小孩喝碳酸饮料,对肠胃不是很好,但可以用运动性饮料代替碳酸饮料。”梁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健康理念推动保健饮品发展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消费者对健康理念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酸饮料由于对身体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被不少家长打入“黑名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常喝碳酸饮料骨骼健康就会受到威胁,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此外,碳酸饮料易对牙齿造成伤害,会损伤肠胃,使消费者渐渐对它敬而远之。相反,药企打出的“美容牌”、“中药牌”、“减肥牌”符合当下消费者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使保健饮品逐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力军,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药企纷纷推出保健饮料,欲在饮品行业分得一杯羹。如国内制药巨头哈药集团推出了“纯中纯”水饮料和苗条淑女瘦身饮料等产品,苗药企业贵州百灵推出“爱透”品牌胶原蛋白饮料。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市场调整转型期,利润不断在缩减。而饮料市场恰在此时刮起“保健风”,让药企发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药企转型做保健饮料有很多的优势,比如从原材料到研发技术、从生产条件到场地厂房等,很多都是现成的。“这些保健饮品让消费者信赖,毕竟之前是做药的,在安全性、有效性上有保障。”文化东路一家药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济南饮料工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功能性饮料不断推出新功能的饮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也是其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超市调查发现,功能性饮料除了种类繁多外,功能也是一应俱全,例如抗疲劳、提神的运动饮料,时尚享“瘦”的苹果醋,无糖饮品,调血脂的力保健饮品等等。和功能性饮料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主打品牌的碳酸饮料在新产品推出方面就比较缓慢。

  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功能性饮料市场份额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也频频曝出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哈药的苗条淑女饮料就曾被质疑属违法广告宣传。无独有偶,贵州百灵的“爱透”饮料宣称添加高价的深海鳕鱼皮胶原蛋白,遭受到广泛质疑。功能性饮料主要的卖点是其功效,把握不好度,易造成过度宣传,虚假宣传,业内人士表示。

  功能性饮料之所以敢打虚假宣传的“擦边球”,在于我国对功能性饮料监管的空白。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如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和GB10789-2007《饮料通则》,都不存在“功能饮料”的称谓,只有类似的“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业内人士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强对功能性饮料质量和产品安全性监管的同时,也应该着手制订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尽快使功能性饮料有规可依。”

Tags:药企 饮品行业 饮料市场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