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保健品营销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亟待提升

2012-09-28 10:00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金希平 点击:

核心提示:检验人员配置不到位。按照保健食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细则要求,生产企业需独立配备专兼职的检验人员,而某些中小企业为应对质量体系考核,临时聘用兼职检验员,考核通过后,就不再与检验人员续约,导致出现有设备无检验员,检验室形同虚设的情况。

 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项检验检测工作是否做得扎实、有效。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检验检测的“自我监督”作用,使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做出真实、客观、准确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 文/金希平  图/杜高锋

图为药检机构检验人员向企业技术人员传授中药材鉴别技能。

检验人员的基本现状

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一系列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折射出企业自我检验检测环节在产品质量中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笔者近期对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调研中,发现一些生产企业检验环节未能持续保持申请办证时生产质量体系规程的要求,特别是检验人员能力不足,检验制度建设滞后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安全,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检验人员的基本现状

检验人员配置不到位。按照保健食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细则要求,生产企业需独立配备专兼职的检验人员,而某些中小企业为应对质量体系考核,临时聘用兼职检验员,考核通过后,就不再与检验人员续约,导致出现有设备无检验员,检验室形同虚设的情况。 

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保健食品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素质有相应的要求。然而,从调研的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状况看:大专以上只占41%,所学专业与保健食品检验有关的只占39%;检验人员难以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能运用法规标准、检验结果等提出质量改进意见的检验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出现“检不来”、“不能检”、“不会检”的状况。 

检验人员从业秩序欠规范。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生产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通常这类企业不配备专职检验员,而是在需要时,临时聘用兼职检验员。由于兼职检验人员不隶属该企业,企业制度中经济、行政等追责措施对兼职检验员形同虚设,因此在任务繁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实际未检、编造记录、应付了事等情况时有发生。

检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管理中过于注重产值、效益,而缺乏主动对企业检验人员培训意识;监管部门开展专业培训的频次不多,深入企业辅导少;企业人员准入把关不严,导致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低、技术能力差。有些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出现检验数据不会处理、检测仪器不会使用、检验报告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只是把检验员当作摆设,任意取消检验环节,擅自处置检验结果,给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生产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质量安全意识缺乏,把出厂检验当成走形式。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参加法律宣贯,但在法律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中,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占据上风。为追求产值利润,未能保持申证时的要求,甚至抱以侥幸心理,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

人员流动混杂兼职无序。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都是保证人才是否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大量流动、严重缺乏等,与其管理水平散、乱、差等有很大关系。企业采取聘用临时、兼职检验员的方式,导致出现一个检验员兼任多家检验工作、多家企业聘用一个检验员的状况,难以保证所有批次产品都经过检验。 

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目前,企业检验人员面临着素质提高难的困局。一是检验人员培训机制不够灵活、培训渠道狭窄。针对检验人员的资质评定和培训机构处于缺位状况,专门适合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途径还比较稀缺。二是监管部门对企业检验人员培养重视不足。由于对检验人员素质能力的评判还没有专门标准,导致监管部门在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方面尚有欠缺,无法有序引导相关培训机构介入到企业检验人员培训工作中去。

部分企业不具备自检能力。一些企业没有建立独立行使产品质量检验及质量否决权制度;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具有相关产品技术标准要求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不能满足规定的精度、检测范围要求;不能配备检验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检验人员不熟悉标准,未经培训考核;不能科学、公正、准确、及时提供检验报告,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

监管部门存在真空环节。监管部门对产品监管过于注重结果监管,从而忽视生产、检验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在实际监督中还存在重处罚轻帮扶的现象: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监管部门往往以不合格进行查处,而忽视企业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致出现“处罚过后仍不合格”的现象,间接反映出监管部门在深入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检验能力水平尚有欠缺。 

提升检验能力的建议

针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配备不到位、整体素质偏低、从业秩序欠规范、检验结果及运用不理想问题,作为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和监管模式,帮助企业找准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关键点,从根本上夯实产品质量的基础。 

严格检验员报备制度。一是提高准入门槛。严格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学历、专业等标准。按照切合实际、严谨认真的原则,对区域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人员数量、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状况等进行分类登记、造册,统一备案管理。二是提供质量信息。通过报备制度,监管部门能准确地了解每个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而掌握辖区内检验人员队伍总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发挥在册检验人员的能动性,监管部门通过与检验人员进行联系与沟通,掌握一线检验情况。要求检验人员在出厂检验过程中发现严重的产品安全事故或隐患时,应积极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三是持证上岗制度。对申请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实战训练,一对一培训的方式,强化岗前培训,加强检验技术指导和检验技能练习,培训后经考核合格,颁发检验员上岗证方可开展检验工作。 

科学组织专业培训。面对检验人员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以及面临的检验知识更新的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定期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举办分类别分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基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检验人员基本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二是专项培训。针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试剂不断更新的现状,适时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应对新情况的能力。三是交流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对平时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将其中的共性问题提请专家进行解答。同时,监管部门应注重从辖区注册检验人员内部挖掘潜力,将部分优秀的一线检验人员请上讲台,进行现场演示,介绍操作经验。

合理配置检验人员资源。尝试在中小保健食品企业中推行检验人员区域兼职制度。检验人员区域兼职制度原则上要求检验人员对于各企业检验任务能合理统筹安排,对产品进行不间断、不漏批次的检验。为了保障区域兼职制度的顺利持续实施,企业要与兼职检验人员签订兼职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这一法律契约方式,明确双方责、权、利等事宜,有利于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监控,实现检验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检验人员履职监管。一是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强化责任意识,签订产品安全承诺书,督促企业切实担负起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检验制度落实;对违反承诺的将作为不良记录记入该企业当年度质量管理审查档案中,对部分明知故犯的企业视情给予通报曝光。二是规范检验人员考核制度。为了使检验人员持续保持检验能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报备在册的检验人员实行年度能力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要督促企业重新更换、选配(聘)检验人员。三是维护检验人员的权威性。要求企业以合同条款明确授予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的一票否决权,以维护质量检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起到企业检验人员对出厂产品的把关作用。四是引导企业有效运用检验结果。要求企业通过及时汇总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要求检验人员在检验中发现涉及产品安全风险时,及时报告企业经营者和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监管部门,以便监管部门及早介入,采取措施避免群发性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促进企业落实产品检验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实施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及时购置相关检验仪器设备,配备具有相应检验能力的质量检验人员,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切实提高中小企业产品质量。

 

Tags:保健食品 药检机构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