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医患“供求”现状待解

2012-09-13 09:46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蔡黎君 点击:

核心提示: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项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人。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来看,医患双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病人尽快战胜病魔,远离疾病的威胁。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项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人。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来看,医患双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病人尽快战胜病魔,远离疾病的威胁。救死扶伤本是十分高尚值得去歌颂赞扬的,但近年来医患矛盾频繁见诸于报端,医患关系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笔者基于实证调查,选取经济学供求理论的视角,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到底处于何种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1 医患的经济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供求理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其内容涉及供求关系、需求理论、供给理论等许多方面,本文主要是从供求关系出发进行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供求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处于买方市场;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处于卖方市场。

医患关系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医患关系, 即百姓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广义上的患者。狭义的医患关系, 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里的患者指的是临床意义上的患有疾病的个体。这一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真实反映现实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之所在,有益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有益于分别梳理出影响医患关系的不同方面和因素, 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出于研究需要,本文所指医患关系主要是指狭义的医患关系。

今年7月,笔者参与“行走中国”大型社会实践专项调查之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以苏州市为例,此次调查选取苏州市内两家大型公立医院,共发放问卷360份,有效回收350份,其中患者300份,医护人员50份,回收率为97.2%。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约有40%的人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服务生产与提供的一方,属于供给方;患者作为需要医疗服务的一方,属于需求方。

  2 利于“卖方市场”

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医患关系在总体认知情况、发展趋势、相互信任等认知方面评价尚可,正面性评价多于负面性评价;虽然对医患关系发展趋势持有乐观态度,但近80%的患者认为自己目前在就医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供需双方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基本上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这样一个旨在覆盖全范围的“三险一助”的格局,但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与技术支持跟不上等问题,医疗服务的供给特别是公立医院的供给无法全部满足患者需求,供给小于需求,供需双方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医疗需求是刚性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作为一种特殊的需求,具有刚性。刚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也可理解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和必需品。在患者生病需要救治的情况下,即便是治疗费用高出患者承受范围,由于患者不可能通过其他非医疗途径使自身情况得到好转,只能选择医疗救治。此时,价格调节的作用非常少,因而医疗需求具有刚性。

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 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质,医方与患方在知识结构与水平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诊的最佳模式是医方与患方互相信任,医生用精准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来替患者医治,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治好疾病;患者应该全心全意信任医生,按照医生的要求来配合伤病治疗。然而现实是社会信任度普遍下降,医患间信任程度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旦个别医生降低职业道德标准,利用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而开大处方大检查等,便会使患方处于不利的地位,此时也就不利于需求方的利益诉求。

医疗服务市场缺乏竞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次达41.81 亿,入院人数达14,174万人。与2004 年相比,诊疗人次增加14.24 亿,增长51.65%;入院人数增加7498万人,增长112.31%。我国居民卫生支出总额从1990 年的267.01 亿元增长至2010 年的7076.17 亿元(数据来源于《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而易见,我国就医人次和住院人数持续增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总额也在大幅度提高。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需要并且也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医疗服务市场总体而言还是缺乏竞争性,大中型的公立医院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此时如果国家政策设置不合理,患方同样处于弱势地位。

综上,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就医时常常出现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卖方市场情况,患者作为买方市场,更容易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此处的不利地位仅从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出发,并非把医务工作者与患者摆在完全对立的两个面)。

3 寻求“供需”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政府方面)——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包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三大部分。政府在承担老百姓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不可缺位。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只凭医疗主体加大自身完善是有失公允的, 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这是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适当放宽,公平竞争 医疗费用不断增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需要适度开放医疗市场,医疗市场应尽快打破行业垄断,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有观点认为, 改革开放后的医疗领域的不完全化市场, 是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 因此需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让优质的服务在公平的竞争机制上实现医患双方获利双赢,这是费用降低的根本途径。

供给角度(医院与医务工作者方面)——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来完善约束自己。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医德医风,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医患沟通 要努力为医患双方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医患间的沟通,有利于矛盾的解决,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需求角度(患者方面)——

在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专业精神的同时, 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加强对患方医学常识的普及。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成熟,可以引导病人增加医学知识,甚至进行简单的自我防治,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因素影响。

医疗服务的供给特别是公立医院的供给无法全部满足患者需求,供给小于需求,供需双方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就医时常常出现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卖方市场情况,患者作为买方市场,更容易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 

Tags:医患关系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