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cpc.com.cn/
首页 健康保健 养生保健 “阳消阴长”之际养身心

“阳消阴长”之际养身心

字号: 2012-09-04 09: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Tags:健康 中医保健

核心提示:近日,气候环境变化很大,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立秋”后三候节令分别是一候凉风急,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直至霜降的“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近日,气候环境变化很大,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立秋”后三候节令分别是一候凉风急,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直至霜降的“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季节转换对人体的影响很多。如“春困秋乏”:秋季来临,气候凉爽舒适,为何仍感困乏?原因是人体经高温酷暑的消耗,气阴均有较大损减,因而需要调、补、养。“多事之秋”: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季节,因此人们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因天气较凉、气温下降而有加重趋势。皮炎、流行病多发:由于很多昆虫为过冬储备能量而活动猖獗,野外旅游者要防止蚊虫叮咬,发生皮炎,注意饮食卫生。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也在秋季多发。情绪变化:美国神经病专家研究指出,秋后白天变短会影响人体生化过程,干扰生物钟调节机制,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甚至于引发精神性疾病。加之秋风萧瑟、落叶满阶,寒蝉衰鸣等景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灰色心理,怪不得古人碰上下雨都要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

  在这个“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中医保健的要点就是要保养内守之阴气,而保养措施则从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多方面着手。

  首先,在起居衣着方面,为解除秋乏,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保养和补充消耗的阴气。至于衣着,民间有“秋冻”的说法,意在秋风虽凉,不忙添衣。事实上,秋冻要适度,过度加衣会使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但过度秋冻,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则可致风寒外袭,致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发生。

  饮食是补充人体阴气主要手段。秋燥伤津,补充津液气阴为第一要务。秋天人们易感觉唇干舌燥、干咳无痰,这是肺胃之阴不足,可选用生地、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雪梨等进补。症状不明显的,选以上中药1~2味泡当茶饮或蒸(炖)雪梨均可。如有症状,需请医师辨证配方,则可事半功倍。饮食调节也是养阴有效方法,有条件不妨多食用梨、猕猴桃、西瓜,蔬菜中的绿叶菜、冬瓜、藕、芝麻等也是养阴佳品。肉食海鲜有助补阴,但要适量,不可食用过多。

  调节情志,防止“悲秋”是秋季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天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为什么老人容易“悲秋”?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说,秋季寒气逼人,秋风萧杀,草木凋零,最易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尤其对于那些空巢老人,更易伤感。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只要不违背保健原则,动比静好。当然,凝精敛神、静心悦志也是保健的好方法。常见的户外活动,舒展筋骨,登高赏景可使人心旷神怡,太极拳、气功都是传统的保健项目。

  适当运动是四时保健的内容。不管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兴趣爱好如何,都可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运动锻炼,但有几点季节性的注意点必须重视:秋天多雾,雾天不适宜户外运动。清晨不适宜在林木茂密处运动,因夜间树木释放二氧化碳很多,氧气含量少,对健康不利。防止过劳。过劳可使汗液外泄,津气流失。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和诱发心绞痛、心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将养生之道授于今人,寄希望今人领悟养生精髓,并将养生之道完美地诠释到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能做到颐养身心,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进而延年益寿的养生境界。

中国医药联盟版权所有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保健产业博览会
赛诺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