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华东医药宁波公司总经理冯幸福:自己做点“幸福”的事

2012-09-01 10:06 来源:医药经济报 点击:

核心提示:近年来,疫苗、血液制品、抗体药物等新兴生物药品大量应用于临床,也带来了对专业生物制品流通企业的较大需求,国内药品流通企业纷纷加大对药品冷链的建设,如国药集团、华润、上药等流通巨头。

近年来,疫苗、血液制品、抗体药物等新兴生物药品大量应用于临床,也带来了对专业生物制品流通企业的较大需求,国内药品流通企业纷纷加大对药品冷链的建设,如国药集团、华润、上药等流通巨头。

除了这些大企业,也有专业性的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借助多年的专业积累,在生物制品储运、市场规划与营销环节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产业重构中,他们以高溢价成为大型流通企业下重要的竞争砝码,更凭借对市场的熟悉,向生物制品上游的研发与生产迈进。

华东医药宁波有限公司(下简称“华东宁波”)就是在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浙江省具有示范效应的一家生物制品专业企业,日前医药经济报记者在杭州专访了这家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冯幸福。

冯幸福身材略瘦但结实而精干,这得益于他年轻时专业的体育训练,较快的语速反映着他思路敏捷、阅历丰富,他认真倾听在座的每个发言者,受访中关掉手机,亲自为记者打开电子门的动作透露出他善于倾听,留意细节,注重亲力亲为。

20年前,他不顾父母阻拦“下海”,到今天建立年销售额11亿元、利税6700万元的华东宁波,他仍未停止寻找生物医药的新机会。尽管他乐于享受归于家庭的平和宁静,但停不了的产业思考和实现新idea的期盼,鼓动着他和团队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的迹象。透过一个下午的对话,记者发现有关他的一切表象应源于他“总想自己做点事”的不灭创业激情。 

冷链配送先行者

在浙江,一提到做生物制品的医药商业企业,人们首先会想到华东宁波。1993年,冯幸福从卫生厅下属企业下海创办的这家公司,以专业的市场营销服务和覆盖浙江全省的全程冷链,成为生物制品企业进入浙江乃至扩展全国的最佳合作伙伴。

冯幸福可以充满信心地放言“工业企业只需要做好生产和到华东宁波的配送即可,剩下市场销售可以完全委托华东宁波”。也因此华东宁波才保持着6%~7%的商业利润,甚至一度高达10%,同行普通商业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是1%,若以利润计商业公司优劣,华东宁波可列头等。

早年从中科大生物系毕业的冯幸福,专业决定了他这辈子与生物医药结缘。他一度工作于上海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杭州中心血站的技术岗位,却总是感觉被产业化落后束缚着手脚,后到卫生厅下属企业从事销售,更直接接触市场,不安的心终于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自己创业。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医药改革才刚刚开始,从国家单位的铁饭碗下海自谋福利,冯幸福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父母以断绝亲情相逼,大环境中民营经济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好在有太太的支持,冯幸福艰难地开始了创业路。他清楚地记得,1994年为公司7个员工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因为“都是读书人,要给大家一个保障。”这一早就为华东宁波注入了关心员工、企业如家的文化氛围,但或者也缘自他的国企习惯。

生物制品生产和流通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为此华东宁波不仅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完善的药品物流配送和仓储条件,并且在行业内率先实行冷链配送服务,保证浙江省内全程24小时2℃~8℃内冷链配送。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医药冷链控制标准,华东宁波实施的是内控标准,并作为全国示范单位参加全国医药冷链高峰会议。

冯幸福很明确地指出,中国生物制品的经营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行业不足的一环还是冷链,因此,华东宁波也成为华东医药大商业板块整体中最具竞争力的一部分。

“幸福”观之新业态

问:如何看工商一体化?

答:目前流通和工业企业之间,总体合同违约率较高,商工合作还不对等。当然,如华东宁波这样商业基础好的企业,凭借对市场的熟悉,也开始做研发,产品可委托工业企业生产。可是,从国际看,国内专业代工发展还比较初级,法规仍要完善。我前期接触某日本企业去做生产,与对方签订合同可以无数量要求,只有成本限定。国内目前行业总体产能过剩严重,但不让生物制品委托加工,其实委托并不会必然影响品质,质量在委托协议中是重要约定。

问:如何看流通新现象,如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

答:第三方物流值得鼓励,大型国企做全国物流,区域性的专业物流公司可与之形成互补关系。

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国家可以放开,B2B、B2C都可以,但要监管企业服务质量。随着电子处方技术的成熟,医药电子商务运营发展会很快,仅仅网络交流解决面对面就诊对交通的减轻就是大利。国家主要面临监管上的问题,如医生管理、行医资质审核、电子处方管理等。

问:如何看待外企跟国内企业合作,生产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现象?

答:疫苗进口将越来越难。目前国内疫苗在某些方面的标准甚至比欧洲的标准还要高,导致外国产品进不来。而且疫苗产业在国家层面上是战略产业,我认为应该适当控制国外资本和疫苗的进入,当然,也不能全部限制,世界领先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还是很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

加大生物医药创新

随着商业的成功,冯幸福开始以对市场的熟悉,考虑向上游的研发与生产拓展专业领域。从欧美日韩等国药企的考察中,看到跨国公司往往高于销售额20%的研发投入,见证生物医药在国际药品市场逐渐走强,他坚定地参与并呼吁产业加大生物医药创新的步伐。

首先,国家应允许生物制品企业采取合法市场营销来创新经营,让企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缺乏政府明确的支持和提倡,国内生物制品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和营销管理都还有差距。

其次,国家医改思路以利润率限制药品价格的做法也值得商榷。金融危机前后,政府整体发展规划中,政策对实体投资未形成足够激励。而对医药产业实体投入放开市场化,产品使用产出环节计划体制变革有限,造成产业链条理论上难管、实际中难规范,也很难找参照依据。仅就生物制品开发来看,国际共识是产品研发风险大,故市场价格高。截至目前,华东宁波投资的生物制品研发企业已经运作6年,总投入近1亿元人民币,至今没有产出。中国医药卫生政策应考虑反省,参考衡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药价对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和促进的利与弊。

他还呼吁国家发展生物产业要引进人才,并为已经实施的“千人计划”叫好,提出应把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就业带来的压力,抓紧规划和全力实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计划,提升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广开方便之门,从各方面渠道引进国际生物产业领军人才,为中国生物产业的总体发展和提升储备知识。

“幸福”观之生物产业    

问:血液制品作为重要的临床用药,为什么近年价格高涨? 

答:血液制品市场波动,主要是国家监控更严格了。在2004年以前,血浆来源比较多以及人们对血液制品的认知不够,导致2.5g一瓶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出厂价最低到了15元人民币,现在市场价大概500元一瓶。不仅血浆少了,生产成本也更高了,因为GMP的要求更高,导致单一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且按GMP要求的血浆站产生的GDP很低,但相关卫生部门要背负的社会责任重大,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对建立浆站持保守态度。

问:新的生物技术能否改善血液制品短缺问题?

答:技术上讲,做蛋白和抗体的基因工程产品都没有问题,但有两个问题使基因工程不能成为现实:一是所有的基因工程产品一般都是以毫克为单位,但临床用蛋白是以克为单位,这样的话,基因工程会导致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二是纯化的技术问题,去除杂质的过程,不但会把部分蛋白去除掉,也无法使纯度达到100%。故目前从综合技术研究、工艺研究、品质控制、杂质纯度、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血浆分离仍是主要血液制品来源。国际上血浆一般来自最好的献血人群:学生和部队战士,这点我们可参考。

问: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答:首先,鼓励研发。如目前国内从血浆里提出的产品跟国外比还是有差异的,我们基本只有11个产品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人乙肝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止血胶、人纤维蛋白原和第八因子等血液制品,而国际血液制品巨头一般可从血浆中提取21种左右血液制品,综合利用率较高。其次,扶持创新的最佳途径是让企业自主地提升研发投入。最后,要有科学、可持续的产业作价体系,避免出现如当前我国中药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为适宜的产业环境鼓与呼

多年从事生物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整个产业链条的企业经营决策工作,冯幸福对生物制品产业的政策环境有更深的理解,也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首先,政策必须加大对生物制药创新投资的支持和鼓励力度。目前来看,整个医药产业,国内药企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算是好的。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创新研发,如对销售收入中用于研发上投入可税前列支,计作成本,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其次,在提升生物制品市场经营规模和水平方面,有三点应予重视:一是经营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生物制药的经营环境应大力改善,提高利润水平有限,就难以保证高水平的经营运作。三是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比如生物制品要求运输过程中药品始终保持2℃~8℃,但很多企业目前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这对那些大力投入保证全程冷链的企业是不公平的,华东宁波目前建了浙江省医药领域最大的冷库,但使用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药品流通体系结构再造过程中,政府应重视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要从网络形成初级阶段就有防止垄断措施,并监控服务,毕竟垄断并非服务能力提升。要防止少数企业全国布局后,垄断全国配送,而服务到地方上,水平难以保证统一。他指出,流通整合应该是市场行为,要让企业间发生资本推动的自然合并,克服文化差异,产生1+1>2的物理效应。

他看好目前九州通的市场策略,不是为了扩张而扩张,对于一些大型流通企业并购中小区域商业企业,有时进入又退出,还有超理性的高溢价并购,他直陈“看不懂”。在他看来,并购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并购也是资产和文化的合并,国际经验来看,文化的统一和认同更为重要。

“幸福”观之医药领域

问:为什么反对药品价格竞争?

答:在当前医药领域,最需要警惕和控制的是倾销,一些企业的低价格行为已经是恶意倾销行为,这对医药健康产业来说可怕之极。政府在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同时,也要严格管理低价企业行为,不能将其作为市场行为放任,政府可以强制干预拿钱解决,同时研究产业政策改进。

问:关注其他医药领域吗?

答:涉及健康的我都关注,目前我比较看好植物药和诊断试剂的发展。我觉得,中成药到国际市场更应该叫植物药,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时,我们不妨回溯药品基本要求,即安全和有效。只要能证明这两点,详细的机理可以边推广,边研究。不过,相关项目还比较初级,从科研和到产业化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问:国内外医改有何异同?

答:大政策不好评判。从个人感受看,其实,中国人还没有领教过国外的就医环境,海外的医生很有自我保护意识,诊断下结论以前相当谨慎,检查项目非常多,甚至有调侃称医院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中国医生的劳动强度很高,诊断的勇气也可嘉,但社会对不良治疗结果的容忍度很低,所以中国医生蛮可怜的。

华东医药宁波有限公司

[大事记]

1993年 创建,前身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制品供应站,后更名为宁波健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001年 与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为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最大的医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取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 γ 干扰素”在全国的总代理权。

2002年 一次性通过SFDA的 GSP质量认证;全面应用ERP电脑管理系统;新建第一座冷库。

2003年 正式更名为华东医药宁波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实施冷链配送的全国商业企业。

2004年 取得华兰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生产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全国的总代理权、奥克特珐玛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总代理权。

2005年 取得防疫制品经营许可证。

2009年 引进药品冷链信息化监管系统,对药品储存、运输环节温度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

[手记]

幸福是什么

在华东宁波,笔者也和其他员工聊过,能感觉到他们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阳光而满足,工作中勤勤恳恳,聊起家事来也开开心心,不矫情,不造作。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风格决定于企业家的风格,那么很明显,冯幸福个人的事业、家庭观念也给了华东宁波一种和谐家文化的注解。

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公司作为市场实体,常常面临残酷的商战,要殚精竭虑,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全力争胜,长期下来,工作总是容易让人身心俱疲。人们常在工作压力下,想寻一方安闲恬静的世外桃源,给自己放个假。

但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公司要壮大,也并非所有职场人士都能够自主地给心情放一个假,怎么办?“让公司如家”不知道是不是好办法,当然,要谨防“家如公司”。

“幸福”观之生活

问:您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

答:现在我觉得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当然,我们也努力在工作中创造愉快的氛围,华东宁波的内部要求就写着“诚实、勤奋、创新、严谨、快乐”。

问:您最喜欢的文化产品是什么?

答:我的阅读比较广泛,这段时间看郎咸平的书多一些,虽然我并不全部认同他的观点。另外,我也比较关注《海峡两岸》这个节目,从中可以学习很多外交智慧。

问:影响您较深的领袖是哪一位?

答:我比较喜欢毛泽东,尽管我曾一度对他持批评看法。 

 

Tags:华东医药

责任编辑:中国医药网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