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建立医生黑名单制度需要过程

2012-07-22 14: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曹斯我要评论 (1) 点击:

卫生部日前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还透露,协会正考虑制定一些行业内部的测评,或参考快递行业制定“黑名单”,并建议建立类似国外“污点记录”的医风医德不良记录。恰逢安徽七旬老人下体受伤,因女医生“害羞不方便检查”,延误抢救时机丢掉性命,更让网友呼吁首先把她纳入医德“黑名单”。昨日,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颜楚荣、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医德医风根本在教育

南方日报:《规范》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了很多规定,比如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可过度医疗等,违规的要影响职称晋升,甚至被吊销执照,你们对此怎么看?

颜楚荣:其实从学生开始我们就有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而且从业时还宣过誓,绝对不允许发生不救治,不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隐私的事,收受财物是更不被允许的。不过现实中,我们也遇到操作上的困难。比如有的病人觉得送了钱物才安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便会先收下来再帮病人交住院费。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一下,病人还是不要给医务人员送红包了,这反而会增加我们的处理程序。

王文林:我认为这些规定是多此一举。因为对医生而言,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从病人身上拿财物非常要不得。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过去很多医生都口碑很好,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刺激,不光是医疗行业,很多行业都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影响,有的人职业道德也越来越坏,把收受钱财当成发财致富的手段,违背了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在我看来,规范归规范,但要从根本上杜绝就必须加强教育。

建立黑名单制度需要过程

南方日报: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提出了建立行业黑名单的建议,并说已经开始小范围试点,用于行业内部测评,这是否可行?

廖新波:国际上很多医院都有“污点记录”的做法。比如香港就有黑名单的制度,如果香港医生违反了医学会有关条款,就要受到惩罚,严重的会被逐出医学会。我觉得黑名单的提法很好,也非常希望能通过行业自律来进行,包括医疗行为不检点等,可考虑尝试列入医师协会的管理范畴。

颜楚荣:其实是不是要这样做?我觉得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但要建立黑名单制度,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常讨论医患关系为什么到了冰点,有评论认为,这是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滞后。中国发展到今天,现在很多新机器、新手段解决了过去做不了的事,但随之而来,很多疾病原因不明,治疗难度很大。这意味着不仅是治疗费用的增加,还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去冒险。我只想说,疾病的确非常专业而复杂,因此所谓黑名单制度的执行,必须要非常谨慎,当然如果有足够充实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犯了错,那就该上这个黑名单。毕竟,医生和病人关系本来就是最密切的,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你了,医生一定要掂量清楚有多重。

王文林:要根治医疗行业的病态,必须有方法和手段,黑名单可以操作一下,但我觉得还是治标不治本,比如说有医生做得很隐秘,就不容易被发现。不过如今,将此作为硬性的手段实施也有必要。比如那位“害羞女医生”的确该纳入黑名单,因为在医生面前,病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怎么能因为害羞而不实施救治?只能说明她不适合做医生了。不过真的实施起来,就要有度,以免伤及无辜。

近八成医生

不愿子女从医?

■释疑

南方日报:一项调查显示,78.01%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未来再从事这个职业,你们对此怎么看?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吗?

王文林:我儿子今年上高中,我就不希望他学医,但他自己很希望当医生。因为我很清楚我在心脏外科很苦,风险也高,有时候也的确会遇到麻烦。毕竟,很多时候病人家属很难理解你,我也会觉得委屈。有时候,当医生的确挺郁闷的。

廖新波:78.01%这个数字说明社会对医护队伍的消极态度,也是医护工作者目前遭遇不公的体现,但在我看来这是暂时的。当医院公益性回归,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得到社会和政府认可,尊重生命理念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这种情况就能彻底改观。

颜楚荣:我们的确不能否认,由于如今医务人员工作比较累、风险大、收入也不高,而且学制又很长,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学,现在即使当了医生、护士,流失率也挺高的。不过,我们还是要鼓励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鼓励年轻人吃苦。

建立医生黑名单能实现行业自律吗?

而建立“医生黑名单”不是为了让谁出丑,而是要起到警示和惩戒功能。但医师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又没有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上了黑名单的医生医德再败坏、性质再恶劣,医师协会也没有资格对此进行问责,还是要寄希望于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自身。但后者会不会理会医师协会炮制出炉的“医生黑名单”,还很难说——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上“黑名单”不仅是医生个人的事情,还事关医院的形象,谁愿意没事找事、榜上有名?

    有调查显示:中国有24%的产妇送红包给产科医生。切入现实,现在医生吃回扣、拿红包已成普遍现象,不管医生怎么喊冤叫屈,这种畸形的医疗现状都摆在那里。如果按照医师协会“动真格”的,恐怕被列入“黑名单”的医护人员要成千上万——问题的关键在于,医师协会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要想真正拯救沦落的医德,还是要靠加大制度问责,不需要什么“黑名单”,只需要发现一个惩处一个,提高医德堕落的风险度。在美国香港,出现医疗事故,要被吊销医疗执照;乱开处方药,也可能被吊照;就连手术时间超时,也有可能被吊照。反观我们,医德缺失不是批评就是警告,要不就是不疼不痒的停职反省,最多开除了事。

Tags:黑名单 医生 过程 制度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