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药企经营

医药生物产业的融资尴尬

2012-05-18 08:54 来源:医药观察家 作者:刘国锋 点击:

核心提示: “送上门的资金不敢要,想要的资金拉不来,我们的可植入医疗器械研发项目融资正成为难题。”江苏江阴一家医药孵化企业总经理宋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送上门的资金不敢要,想要的资金拉不来,我们的可植入医疗器械研发项目融资正成为难题。”江苏江阴一家医药孵化企业总经理宋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说这话时,宋先生正奔波于三江资本举办的一场投融资峰会上,他的融资项目是一种可降解的血管支架。正当他踌躇满志欲大干一场时,项目在研发的关键阶段面对的融资烦恼却越来越突出。

“江浙一带的房地产老板找上门来,问需要多少资金、多少年产生收益?这个问题实在很棘手,因为医药研发本身的长周期和高风险难以揣摩。”宋先生说,他无法给出如同房地产行业一样精确的盈利时间表。

许多医药孵化企业期待专业投资机构的资金,但懂得医药行业的投资机构未必对这类项目轻易支持。宋先生介绍,遍布各地的生物医药孵化企业良莠不齐,宣称研发抗癌药物的企业俯拾皆是。真正握有投融资话语权的是大型创投、龙头药企和跨国公司,可在当前国内医药投融资环境下,乐于投资早期研发阶段的机构凤毛麟角。

浙江一家疫苗孵化企业高管孙女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种早期研发如同一个黑箱,医药生物专业投资机构能估计其分量,却无法预料最后结果,因而不愿投资。孙女士原在美国一家医药研究机构工作,把项目带回国后创办了公司,但融资难的问题无法解决。一番坎坷之后,她感觉到国内医药孵化企业的项目开发与其说是拼实力,不如说是拼人脉。她说,即使政府主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能够给予她3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相对长周期的疫苗研发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而在医药生物产业成熟的欧美地区,孵化企业的类似融资难题不是如此突出。研究团队提出具备说服力的研发设计,便可以引来投资,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可以将成果进行估值转让,实现医药项目研究的滚动向前和价值提升,各路风险资本在医药生物研发过程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像重庆啤酒和岳阳兴长两家上市公司投资研究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和‘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已是敢吃螃蟹者,却吃力不讨好。”一上市药企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研发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专业机构投资医药研发有利于行业发展,但大量孵化企业的资金缺位却同时表明医药研发出现病态。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不缺少天使基金,而是缺少愿意投资医药行业的基金。近年来医药生物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衍生大量投资机会,资金层面却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专业医药行业基金和创投屈指可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啤酒在过去13年来向疫苗研发投入不到1亿元人民币,众多机构却在一年内增加持仓几十亿元,让业内人士望洋兴叹。

宋先生称,如果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完全可以凭借研发的推进来使这笔投资升值。他介绍,目前的金属血管支架在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后会留在体内,长期对身体不利,而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在完成使命后会逐步降解成为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一旦上市对现有的同类医疗器械冲击巨大。

在三江资本生物医疗投融资峰会上,看着数量有限的医药企业上台路演,以及红杉资本副总裁陆勤超等在台下细致记录和询问的场景,宋先生称,真想上台毛遂自荐一下自己的研发项目,但无奈僧多粥少,“融资在心口难开。”

作者:刘国锋

Tags:医药生物 医药生物 医疗器械

责任编辑:陈竹轩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